“从感知到场域”川美新生代艺术家精选展亮相上海龙门雅集画廊
0条评论 2015-07-07 15:05:57 来源:99艺术网上海站专稿 
2015年7月4日,上海龙门雅集推出“从感知到场域——川美新生代艺术家精选展”,展览汇集来自四川美术学院(以下简称“川美”)的四位年轻艺术家:孟晓阳、刘斯博、陈启琳、常睿共15件作品联合展出,作品涉及绘画、装置及影像多种类型。展览以独特视角呈现了当下文化环境中年轻艺术家们对“自我”的认知与表达,同时隐射出现代艺术教育在启蒙新生代艺术家的关键点上起着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结合对当下生活处境与自我青春的关注与反思,新生代艺术家们直观且特立独行的表达或许是最能触摸到中国当代艺术脉搏的途径。
 
地处西南一隅的高等美术专业院校——四川美术学院,其学术地位在中国艺术版图上可谓举足轻重。上世纪90年代初,川美曾涌现出一批奠定中国当代艺术地位的杰出艺术家,他们雄浑的创作能量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崛起,影响力深远至今。随着时代的演进,人们更为好奇的是发生在川美“新生代”身上的转变,他们将以何种姿态走入人们视线逐渐成为更多人关注的焦点。四川美术学院文献库美术馆执行馆长的宁佳表示:“2003年后至今,四川美院“新绘画”进入衍生期。在这个时期四川美术学院的艺术创作出现了‘观念与语言’的转向。”而孟晓阳、刘斯博、陈启琳与常睿这四位川美新生代艺术家们则恰好站在了转变的交汇处,从感知到场域,用自身所具备的创作潜力,探寻到了他们眼中的深度现实。
 
宁佳在分析四位新生代艺术家的创作时曾表示:“艺术家们开始从更直接、更具体、更深入的当下经验与个人感知出发,呈现艺术与人的本质联系及艺术对当代文化的反省。”这一点从刘斯博的创作中就能窥得一二,无论是影像作品《下一秒多巴胺》还是装置作品《老友记》都以看似轻松诙谐的方式切入真实生活,谈笑间将观点直指人心。孟晓阳则以强烈的个人风格营造专属自己的场域,将感官提升至精神层面,以宁佳的话说:“孟晓阳的作品揭露了城市新青年真实的生存体验,价值判断的暧昧,社会批判的消失以及精神世界的困顿这些真实存在的文化问题。”而陈启琳与常睿的创作则更添女性的敏锐感。陈启琳以3D游戏的视角描绘真实场景,画面线条充斥着游戏画面中常见的“跳帧”感,暗讽现实生活中处处隐藏着的不和谐。而常睿的作品则以客观冷静的立场来描述存在感,宁佳认为“常睿用单纯的笔调勾画出一种层次丰富,耐人寻味,甚至冷峻的人造景观。在绘画表达上加上了更丰富的叙事,而且是通过细腻的场景铺垫来实现的。因此,当个人经历与传统经验发生碰撞时,常睿的作品成为了最佳的视觉旁注。”此次展出的四位新生代艺术家的作品皆具有鲜明的观念立场,甚至是先入为主的意识形态,人们在参观时很容易被作品带入更深层的思考与自审,这或许就是川美所赋予新生代的能量。
 
面对今日中国当代艺术,单纯追求创作手法的标新立异已不再成为新生代艺术家们探索的唯一目标,思想层次的提升与思考角度的转换使作品的立意更为鲜明深邃。在参观作品时,观众感受到的是艺术家饱满的意识流,在高强度信息化时代下,艺术家用自己的方式赋予信息价值,再通过艺术创作传达出来,这正如同宁佳所讲的:“这几位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打开了我们的眼界,返观我们自身。这种返观由观念而发,但是却是落实在最为真实的视觉体验之中。因此在我看来,他们的作品所具有的是一种内化了的游离者的气质。即当面对日常生活的时候,这种气质类似一种冥想和态度,其核心在于获得与现实的距离。”
 
据悉,《从感知到场域——川美新生代艺术家精选展》将持续至9月5日。

编辑:周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