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那些在泡沫破前过度炒作的艺术家相比,年轻艺术家或许能成为经济低迷时的受益者。由于经济危机导致富人的财富大量缩水,拍卖行所处的二级市场受影响较大,一级市场的画廊反而可以转变经营策略,开发更多的年轻艺术家或者销售更便宜的艺术品进行保护。
有媒体报道称,自2013年底开始,中国画廊进入了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最好的经营时期,尤其是价格偏低的优秀青年艺术家作品,更是销售状况越来越好。同时,我们也能看多越来越多主打入门级收藏的艺术展出现,如2013年开始在香港举办的“买得起艺术节(The Affordable Art Fair)”以及今年在香港举办的第一届“中心艺术展(Art Central)”,这都是顺应市场发展与消费潮流的。
买得起艺术节
2008年美国艺术品投资市场经过了金融危机的洗礼,特别是当代艺术板块,这对艺术投资未来的发展是宝贵的经验教训。但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考验。倒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市场的崛起,是全球艺术品市场出现的最显著的变化,中国艺术市场的逆势上涨让低迷中的西方集体傻眼。
欧洲艺术和古董博览会(TEFAF)公布的2010年《全球艺术市场报告》显示,自2009年以来,中国的艺术品交易额几乎翻了一番。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全球所占份额为23%,首次赶超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艺术市场。2010年,中国的拍卖总额接近60亿欧元。
TEFAF现场
《报告》还显示,亚太地区高净值人士(High Net Worth Individuals)有史以来首次在数量上与欧洲匹敌,且相对而言更为富有。全球当代艺术市场已经从2009年降幅高达66%的暴跌中复苏过来,其中美国和中国的复苏比欧洲“更为显著”。
各种数据表明,中国艺术品市场经历了数年的黄金发展期,但是在金融危机发生的彼时与金融危机过后的当下,依然没有人评估过中国艺术市场泡沫的风险。如果说这次中国股灾引发了人们对金融危机的恐惧,那么,对中国艺术品市场来说,也是一次值得反思的机会。
最重要的是,无论经济环境如何,一定要明确投资艺术品的原因是什么。投资顾问的通常建议是,在你的投资组合中,选择可替代的资产比如艺术品,比例不要超过5%-10%。如果你收藏艺术品是因为个人爱好,那么即使它无法给你带来多大的增值,你都愿意拥有它,这就够了。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