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话 展览现场
2015年7月25日,C空间与智先画廊联手推出了“新新话”群展项目,囊括了多位国内外艺术家的参与,其中包括:The Collective小组、Garcia Frankowski、Oliver Haidutschek、雎安奇、William Lee、Sara Ludy、任芷田、吴珏辉和萧潇。参展作品多以影像为主 ,其中也不乏架上绘画和雕塑。
“新新话”是根本的语言规约,一种世界观的压缩。源自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中的话语和文字,“新话”在今天的语境里依然与在1949 年小说出版的时候(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年)一样有意义。 新新话是以物质主义的、精神的、现象的、经验的和解释学的方式掩饰在审美的背后对于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探讨。
艺术家任芷田(右)在现场
在谈到这种语言规约的具体指向时,策展人陈秀炜说“新话(Newspeak),是一种逐年减少词汇的语言。而这种语言规约在《新新话》中意味着在当代语境里各种语言的不同、含义及简化。”
此次展览是C空间与智先画廊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在对于艺术家的选择上,陈秀炜表示:“这次展览是由我(陈秀炜)与智先画廊的Garcia Frankowski联合策划的,其中的参展艺术家包括了一些智先长期合作的驻北京艺术家,也有我们一直关注的国外艺术家。我们挑选的作品都是与在《新新话》中探讨的不同当代语言系统有关,它们包括了概念性视觉语言(任芷田《20140624》、萧潇《合理的现实:云系列》)、肢体语言的分析( 比尔李《一年之情/哭泣游戏》)、媒体语言的挪用(雎安奇《对对对对对》、The Collective 小组《保持水分》、《先锋》),以及想像的语言(奥利弗海德謝克 《后无退路》、莎拉露迪 《梦想之家》)。”
Oliver Haidutschek 雕塑作品《真/假》
此次展览,既是C空间与智先画廊的一次深入交流,也是艺术家作品的一次融合与碰撞。虽然每位艺术家作品的表达方式不同,但他们的作品立足点无疑都是从现实社会出发。如任芷田作品《20140624》,他将汽车尾气灰尘与丝绸相结合,在创作的过程中完全摒弃了绘画所需的专业工具,他说“自己总在想绘画为什么就一定要用正规的画具呢”?比尔李的录像装置作品《一年之情/哭泣游戏》阐述了“性别”这个概念;摄影师萧潇以北京的中心商业区(CBD)为出发点,通过发掘现实和摄影图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项仍在继续的的城市形态学研究;吴珏辉的《器官计划》表达了一个“我在我观”的哲学理念,那就是:如果眼球脱落,那将会怎样?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2015年8月30日。
编辑:成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