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金奖”现象显示的时代病症
0条评论 2015-07-27 11:01:51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邱家和

\

近来大众媒体的热门话题之一就是所谓的卢浮宫金奖了。这个案例堪称中国画坛的象征,凸显其作为名利场的本质。在笔者看来,这无疑是一种时代病症,其病因则是“与国际接轨”这个当代艺术家难解的心结。

广而言之,“与国际接轨”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的心结。不过对生活在当下的中国艺术家而言,其艺术生涯的一个重要坐标也就是国际展览经历的积累,往往成为艺术市场上其价格高低的直接原因。如在2009到2011年艺术市场上一轮繁荣周期里,参加过“1989年现代艺术大展”、1993年及以后历届威尼斯双年展与“后89中国当代艺术大展”等重要展览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受到追捧,动辄以上千万元的价格成交。艺术市场的财富效应让当代艺术家备受“与国际接轨”的压力。

“卢浮宫金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卢浮宫是坐落于国际时尚之都巴黎的全球瞩目的艺术圣殿,但“卢浮宫金奖”却让艺术家“不用去法国,花个五六万就能拿金奖”,这种听来让人匪夷所思的“免费午餐”如今已经被揭露为地地道道的商业噱头:它出自卢浮宫的卡鲁塞尔厅,已有近10年的历史,是“第三方”为渴望与国际接轨的中国艺术家度身定制的。你只要看看名目繁多的奖项设置就明白了:除了常见的金奖、银奖和铜奖外,主办方还设有评委会金奖、评委会特别奖,以及提名奖、特别关注奖、创意金奖、著作权基金会奖、科特奖、查理B考特奖、泰勒奖等等。

这样的奖项,即使对艺术圈一无所知的那些普通人也能判断其中的奥妙,遗憾的是很多精明的中国艺术家却趋之若鹜,据媒体爆料,得过上述各种奖项的中国艺术家居然有上千人,可见这“与国际接轨”的话题对他们而言是多么让人抓狂,他们为此正不但上演一幕幕“人间喜剧”。

其实,在这个背后还是大家缺乏自信的表现。不要说那种低级的商业炒作,就连艺术圈视为大牌的威尼斯双年展也掺和着这种不自信的表现:据媒体披露,这几年威尼斯展上中国艺术家参展及参观的人数持续递增,尤其是基本与双年展主办方无关的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参展的国内艺术家超过360位,数量空前;而这些平行展大多由中国艺术机构主办,因此活跃在威尼斯的中国圈内人士多达数千名。甚至还曝出买馆事件,迫使肯尼亚政府不得不宣布放弃国家馆计划。

中国艺术家什么时候能解开这个“与国际接轨”的心结呢?除了艺术家自身的自律与修炼外,社会风气也亟待改善。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