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张铁林的手札“库存”,如今已达千件,几乎所有的收藏达人都会有“交学费”的时候,皇阿玛也不例外,他透露,最多的一笔学费还和“哥哥”张国荣有关。
许戈辉:张国荣也收藏吗,他为什么会去帮你举牌呢。
张铁林:哎呀,你要说这个玩友啊,这张国荣就是我的友之一,但是我们也没玩到一块儿去,因为我们收藏的品类不一样。
许戈辉:他是什么。
张铁林:他收藏,他收点画,我觉得他收藏画是一般意义上的,有闲钱买东西,当然他买的东西都是比较保险,比如说张大千对吧,大家公认的这是张大千,在财力可允许的情况下他拍,我有一次在图录上,看到这个佳士得在香港有一个作品,图录上看着特漂亮很小,我就打电话给国荣,我说leslie你明天要去吗,他说他,他说我明天有一个张大千想去拍,我说麻烦你,号我给他,说你帮我把这个手札给我拍一下,不贵几万块钱,康有为品相特好,拍下来,他给我拍下来之后给我打电话说,我给你拍下来在我这放着呢,好我说没问题,我就那一年都没空去,一年以后我再去,到他那去拿完东西,哎呀,迫不及待很高兴啊,拿着啪一打开一看,傻了交学费了,假了不真,这东西砸到我手上了。
许戈辉:不是,那你当时为什么那么自信呢,不看见那个东西,你就光看个图录还特别小。
张铁林:当然,首先呢,不是那么贵对吧,这恻隐之心,占小便宜,想检漏,收藏的人都有这种经验了。
许戈辉:叫什么,贪小便宜吃大亏。
张铁林:所以你说交学费,这种学费交的多了。
解说:2003年张铁林以超过两百万的价格拿下赵之谦的《论学从扎》,创造了当时的价格记录,很多人都觉得张铁林“太二了”,谁想到仅仅半年后,赵之谦的手札价格就翻了一番。
张铁林:当年买手札买的就像我刚才说整拍,上海那些藏家和拍家啊,人通常上午的时候就在那个拍卖场就碰到我就说,张先生你下午是整拍还是散拍呀,整拍还是散拍,我说哎呀对不起,成让啊诸位老先生,我肯定是想试一试整拍,诶呀,你傻啊(方言),你傻啊(方言),都说我是傻子,我们这个手札的市场都让你给炒高咯,都让你给炒高咯。
许戈辉:就是啊。
张铁林:我说这手札市场,怎么是让我给炒高了,这太高抬我了,但是我实在是,你不知道这个拍卖场上,有的时候势在必得是什么感觉。
许戈辉:势在必得就是哄抬物价嘛,就是这意思嘛,所以好多的托就是这样,知道你在这场在,知道你势在必得的时候,人家就往上托儿。你吃过这种亏吗?
张铁林:我没有意识,我现在回想起来有点后怕,也可能,因为我买的东西开始当初,也许便宜,越买越贵,一定有这种情况的存在,就是都买到觉得自己根本就没有这个钱还在那拼,非常恐怖,如果我喊到一个七百万八百万,这个时候如果咣叽这锤落到我这,我真没钱买我还得借钱去。
许戈辉:那,那个时候就是到底是希望得还是希望别得着,就那时候。
张铁林:得呀,得呀,就是说我那时候,我那时候恐怕就剩要卖房子要拿这东西,可是我刚才说,七百万八百万的时候,你还话音未落,八百五十万已经出来了,所以基本上就都没买着,还是有很多特别遗憾的东西。
许戈辉:就是这种惊心动魄魂牵梦绕。
张铁林:有啊,但是特值得,如果一个人一生有收藏的习惯和经历,不经过这么几场魂牵梦绕的,激动人心的这种事和经历的话,白玩了没劲。
解说:“皇阿玛”的收藏习惯有两大奇,一是从不卖钱,二是从不盖印,不外卖是因为舍不得,不盖上自己的印章也是因为舍不得。张铁林觉得自己的造诣还不足以在这些传世之宝上留下一笔,自己只是这些手札的过客。
张铁林:将来怎么办哪,这孩子托付给谁呀,能托付给谁呀,按照常理约定俗成的出处。
许戈辉:传哪。
张铁林:捐给那什么。
许戈辉:不,为什么?
张铁林:传哪,如果你那小崽子根本就不懂这个怎么办呢,不是糟蹋东西吗。
许戈辉:那你不是从小就应该,就是。
张铁林:培养一个,培养一个传承东西的人,我相信所有的收藏家都面对这个问题。
许戈辉:这不叫家传吗?这不是耳濡目染吗?
张铁林:说是这样。
许戈辉:熏陶。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