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至味于淡泊——观梅启林的淡墨山水
0条评论 2015-08-13 15:27:52 来源:99艺术专稿 作者: 薛永年
接触梅启林,是他来到协会以后,若非在开会的间隙,就是在办班的过程中。由于他为人低调,开始对他的印象,仅限为人与工作,只觉得他踏实诚恳,尽职尽责。直到前几年,才在一个联展中看到他的作品,发现了那种与众不同的绘画旨趣,这就是苏东坡说的“寄至味于淡泊”。前几个月,又有机会看到他一批同样追求的近作,于是不免略述所感。

\

时下画展中的作品,大幅多而小品少,躁动的多而宁静的少,浓墨重彩刺激眼球的多,而清淡幽雅余味无穷的少。然而,梅启林的作品,是清一色的淡墨山水,或者淡墨微色,又差不多都是斗方。画的是乡间寻常景色,朴素而亲切,平淡而有味,不乏“天工与清新”之美,仿佛眷恋田园的游子,娓娓叙说着内心的精神家园。

品赏他近年的作品,有三点值得重视。一是清新而淡泊的诗意。大味必淡,有如太羹玄酒,六经之首,即是诗经。中国是诗的国度,山水画的诗意,在于“境与意会”,在于来自文化修养和审美感情的意,选择了特殊的空间境象。在精神的寻觅中,梅启林以淡泊的意趣去发现平凡中的美,在平凡中体悟天人合一的境界,体味诗情与哲理相融的道,创造耐人寻味的清新而淡泊的境界,然而又充满现代的生活气息。

\

二是似古而实新的境象。中国画尚提炼,历代的山水画家,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创造出种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图式,抓住了对象的特点,却不与照相机争功。20世纪以来,这写意图式开始融入带有一定视觉幻象写实因素。梅启林的图式无常形而有常理。写意为主,师古人之心,而非师古人之迹。又以写实辅之,构图饱满,有空间感而注意虚实有无的平面布白,写实、写意融洽无间,不受任何成法的局限,有效地表现了一定的体积感、块面感和层次感。

三是淡雅而丰富的笔墨。笔墨是中国画的语言方式,不独用以状物,而且用以表达感情个性,甚至还有相对独立的美。梅启林适应“寄至味于淡泊”的精神,画树笔法外露,皴山笔法含蓄,以积墨法作长条子皴,笔墨虚淡,淡而厚,实而清,既以灰调子表现“烟笼寒水月笼纱”的微妙光感,体现“致虚极,守静笃”的精神境界,同时,这种自然而朴实的笔墨,平淡而饶有意味的状物抒写无意中流露出禅意,又努力实现淡墨中的丰富与浑厚,更以点线面的关系来阐释笔墨结构,在组合点线以成面上,甚至也借鉴平面构成的意识,实现笔墨的与时俱进。

在60后的画家中,梅启林不仅重视生活积累,旅行写生,饱游饫看,而且十分重视全面的修养。他的书法功力深厚,尤长于汉隶,格律诗也写得法度井然。我还看过他一篇论画文章,名为《恬淡清新闲和趣远》,从中可见他对中国山水文化的深入理解,更可以看到他把心性修炼与画品提升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认识。文中他引用屈原的诗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祝他不断进步。2012,02

编辑:杨珊珊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