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项目调查】林书传:刻意强调展览的先锋性会哗众取宠
0条评论 2015-09-11 14:55:05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成小卫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编者按:2012年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中国最具现代化标准的高校美术馆之一。历经两年多的时间,如今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已经走上正轨,在馆长李小山的带领下,一个以80后为主的年轻策展人团队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注入了新鲜血液,而他们策划的一系列学术展览和项目也在业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到现在,南京美术学院美术馆已实施了很多展览项目,作为年轻策展团队之一的林书传在接受99艺术网采访时透露他目前正在筹备第三届《复调——中国艺术生态调查》的展览,在他看来:“无论复调展览以后有多少期,我们在做展览的方式上不会变,内容上依旧会坚持田野调查、纪录片跟踪并与年轻艺术家共同成长。”

策展人林书传
策展人林书传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自主团队变成熟

99艺术网: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从2012年年底开始投入使用,运营到现在已经两年多的时间,这中间有什么变化?

林书传:两年多时间发生本质的变化不太可能,我们馆还是根据最初建馆的初衷来运营的。有变化应该是自主团队变成熟,展览脉络会越来越清晰,艺术家个展会逐步减少,大众化趣味化有社会性的展览正在逐步增多。

99艺术网: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从成立到现在做了很多个性鲜明的展览,离不开策展人的辛苦工作,那么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的策展人团队构成是怎样的?

林书传:我们的策展人团队暂时由四个人构成,以项目负责人制度运行,各行其责,资源互补。我们一般提前一年筹备与申报第二年的展览计划,全馆所有人都有申报展览项目的权利,然后根据一年展览的资金与品类配比以研讨的方式确定一年的展览计划,最后展览项目责任到人,团队自建。

99艺术网:你是如何进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团队的?

林书传:南艺美术还是地基的时候,我们有一部分人就开始跟着李小山馆长筹备开馆的计划,那时候我研究生还没毕业,毕业以后也就自然而然的留在馆里了。

美术馆都会面临相同的问题

99艺术网:到目前为止,你觉得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在运营方面存在怎样的困境或者需要突破的地方?

林书传:我觉得每个美术馆应该都会面对相同的问题。1、以视觉消费为目的办展方式,展览成本不断增加,如何获得持续的资金支持2、展览面临同质化竞争,怎样自我定位。3、如何解决观众与展览成本不对等。如果要具体到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那么地域劣势便是较大的困境,二线城市怎么获取与一线城市对等的资源和社会关注是需要思考的。

99艺术网: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的策展团队相对更倾向于年轻化,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又会对美术馆带来怎样具体的优势?

林书传:年轻化在各行各业永远是把双刃剑,以牺牲经验和稳定换取激情与创新。我们有经验丰富的馆长,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能降低年轻化的风险。我们是高校美术馆,初衷本应该就是青年文化的探讨,并从高校出发辐射社会。

99艺术网:这种团队构成是不是也决定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的一些艺术项目更具有先锋性和实验性,以及更加关注年轻艺术家的现状观察?

林书传:先锋性和实验性是最容易让人走偏的路标,我们在初衷上不会去强调这两点,因为往往哗众取宠。带着新思维脚踏实地的做展览,关注当下社会,关注每一个最普通人的观展感受可能是我们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我们关注年轻艺术家,所有的馆都在关注年轻艺术家。每年这么多馆和空间成立,展览资源就那么多,关注年轻艺术家便是把更多年轻人资源变成可以展览的资源。这其中目的需要谨慎,我们馆所做的不是造星运动,更像是一种社会记录。

99艺术网:作为学院性质的美术馆,在项目的运作上有没有存在一些限制?如何去克服?

林书传: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有个很大的优势便是不限制,我们尽量将展览的行政手续与行政干预降到最少,这是高校美术馆的优势。

复调II——中国艺术生态调查·北京站现场
复调II——中国艺术生态调查·北京站现场

希望用心做过的展览能够成为经典

99艺术网: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有许多的经典项目,为什么会关注这些项目?

林书传:我不同意经典这个词,现在提尚早。我们不是关注经典,而更希望是我们用心去做过的展览成为经典。

99艺术网:那么有哪些项目到现在是一只还在持续做的?是否有一些中断了的,为什么?

林书传:我负责的的“复调”——中国艺术生态调查今年是第三年,每年一个展览一部纪录片。王亚敏负责的“素描计划”已经做过两期,同样亚敏负责的“零方案”以一个月一期的方式呈现。郑闻负责的“影像档案”也是一个月一期,“高校青年教师展”也将进行第二期。陈瑞负责的“水墨档案”以及与歌德学院的年度合作项目也一直在持续。暂时我们没有出现中断的项目。如果要中断,所有美术馆面对这个问题应该都一样,资金断了或是负责人闪了。

99艺术网: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项目的举行后反响如何,是否有一些真实的数据?

林书传:所谓的反响,如果指的是观众人数与观众留言、媒体报导,这些应该称不上真实的数据。我们作为高校美术馆,更看重的是潜移默化的社会教育意义,这种反响应该是滞后的,应该出现在人的精神成长的过程中。

99艺术网:据了解,由你负责的项目《复调》已举办两届,能否具体谈下?今年的第三届与以往有何不同?

林书传:第三届已经在做了,前两届做的是江浙沪与北京的体制外艺术家的生态调查,这一届是珠三角区域,今年的10月30日开展。不仅仅是第三期,以后不论多少期,我们在做展览的方式上不会变,依旧坚持田野调查,纪录片跟踪并与年轻艺术家共同成长。如果有不同那也是调查对象的不同,但无论在哪,实话实说便是对的。

99艺术网:除了《复调》这一项目外, 你目前正在进行或者筹划中的项目还有哪些?

林书传:9月30日将开幕朱赢椿的首个艺术个展“虫先生”,10月30日“复调3”——珠三角站,12月4日在PSA的青年策展人计划——“亚自由”,明年五月份在伦敦的“China Now”这些展览都在同时筹备与进行。

99艺术网:就你个人而言,对于未来的规划是什么?

林书传:规划都是理想化的,早日不用上班才是真的。

编辑:成小卫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