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首次发现宋代砖雕墓 墓主或是岳飞"战友"
0条评论
2015-09-11 16:24:44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张可
今年5月,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在雨花台区牛首大道北侧的西天寺发现一座宋代墓葬。该墓用砖雕技术,在地下复制了一座“宅院”——墓门上屋檐瓦片林立、斗拱椽卯榫连,墓室侧壁雕刻了假窗、桌椅,呈现出一幅宋人的日常起居。
通过出土文物得知墓主人生活在南宋初年,原籍北方,后在南京任将领。他很可能经历了金兵南下、山河沦陷的战火岁月,随朝廷重新建国。该墓将完整保护下来,市民不久即能接触到这座精美的“地下宅院”与墓主人经历的传奇。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张可
砖雕墓4大看点
1
墓门高约4米气势不凡
墓葬坐西面东,墓门有4组斗拱
考古人员在发掘后进行了测量,墓门的高度3.56至4.08米,气势不凡。“该墓葬坐西面东,平面呈长方形,首先这个墓门有4组斗拱,门上还有一圈马鞍纹装饰。”市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该墓葬发掘领队王宏说。正因为发现了斗拱,考古人员将其称作“仿木结构”的墓葬。因为当时地面上的木结构住宅,就是按照这个形状建成的。
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这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南京大多数文物古建筑上都能看到斗拱的身影。
2
墓室里有“明镜高悬”
寓意止恶扬善,铜镜上还刻着时间
此次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一面直径达到47厘米的巨大铜镜。铜镜正面依然光可照人,背面则有四个铁纽,并残存着断裂的铁链。考古人员推测,这面镜子本应悬挂在墓顶,照着躺在下的墓主人。
根据宋代民俗学家、医学家庄绰的《鸡肋编》等文献记载,悬在墓顶的铜镜可能是佛家所说的“业镜”,与佛教寺院大殿内悬在大梁的铜镜功效类似,主要起止恶扬善的警示功能。
另外,铜镜上面还刻着时间,根据考证,应为五月初八,王宏介绍说:“古人认为五月这个月,‘业镜’普照四方,凡人做的好事坏事,佛都看在眼里,所以人们都争相会在这个月做好事。”
3
墓床上发现一组“五色石”
代表方位,有辟邪镇墓的作用
发掘中,考古人员在墓床上还发现了一组“五色五方石”。
“地上有两块砖头未铺,呈近方形,里面有五块石头,古代用青、赤、白、黑、黄五色代表东、南、西、北、中。”据王宏介绍,这五块石头被称为“五合镇墓石”,是一种北方的葬俗,起源于唐代,武三思的墓中就发现过这种石头组合。“五合镇墓石”有辟邪镇墓的作用,为死者“安灵镇神”。
4
墙壁上雕着“长桌长椅”
中国人长出“大长腿”可能就因为它
这座砖墓的南壁上有砖雕的一直棱假窗和一只桌案;北壁是一桌两椅和一个衣架,桌上放置类似果盘之物,旁边还挂着一个剪刀。当然,剪刀也是砖雕的,十分逼真。考古专家祁海宁告诉记者,“这种砖雕墓常见于南宋时北方,一般来说,这一桌两椅上,椅子上还要坐人的,但人物通常是彩绘,我们推测可能彩绘脱落了。这些砖雕主要是营造出一种‘生活化’的氛围,体现了南宋时人们的一种生死观。”王宏说。
考古研究发现,中国人用“长桌长椅”开始于唐朝,广泛普及正是始于宋代。此前,中国人都是采用跪坐式,面前放一张低矮的“案”。有观点认为,长桌长椅是从北方少数民族引入的,这一引进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形态,解放了双腿,久而久之人体的形态也发生改变,坐椅子的中国人比跪坐在地上的中国人更高。
墓主
究竟是谁
宋代驻南京武官和岳飞同时代
王宏介绍,从墓制规格和出土文物精美程度上来看,墓主应该是个有身份的人;而从砖雕墓这一特点来说,墓主应当是北方人。而进一步的考古发现,为我们揭秘了墓主其人。王宏告诉记者,墓内本来是有两块长方形石质墓志的,但因漫漶严重,文字已不可辨识。但在铜镜背面却有一圈铭文,写的是“绍兴岁次乙亥壬午月甲寅日雁门郡开国侯御前中军统制高翊卫宅建立亡妻恭人朱氏墓铭”。从一行字里面,考古人员解读出了许多信息。比方说,铜镜铭文载铸镜时间为南宋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墓主人为南宋绍兴年间御前中军统制高姓武官,雁门郡(山西境内)则可能是墓主人的籍贯。而墓中出土文物中发现了男性用品,证明此墓是夫妻合葬墓,也就是这位姓高统制与其妻的合葬墓。
文献记载,南宋绍兴年间,在南京驻有重兵,最高编制为“御前诸军”,这个部队共有5万人,5千匹马,下辖游奕军及前、后、中、左、右军。这位高姓军官可能就是“建康府驻扎御前诸军”下属的“中军”的统制,也就是指挥官,“统制”在当时算是高级军官。
我们不妨猜想,这位高姓长官经历了两宋间的山河破碎与战火纷飞。他远离已经沦陷的山西家乡,与朝廷来到南京继续抵抗,和所有官兵一起抵挡了金兵南下,保全了宋朝的半壁江山。
通过出土文物得知墓主人生活在南宋初年,原籍北方,后在南京任将领。他很可能经历了金兵南下、山河沦陷的战火岁月,随朝廷重新建国。该墓将完整保护下来,市民不久即能接触到这座精美的“地下宅院”与墓主人经历的传奇。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张可
砖雕墓4大看点
1
墓门高约4米气势不凡
墓葬坐西面东,墓门有4组斗拱
考古人员在发掘后进行了测量,墓门的高度3.56至4.08米,气势不凡。“该墓葬坐西面东,平面呈长方形,首先这个墓门有4组斗拱,门上还有一圈马鞍纹装饰。”市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该墓葬发掘领队王宏说。正因为发现了斗拱,考古人员将其称作“仿木结构”的墓葬。因为当时地面上的木结构住宅,就是按照这个形状建成的。
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这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南京大多数文物古建筑上都能看到斗拱的身影。
2
墓室里有“明镜高悬”
寓意止恶扬善,铜镜上还刻着时间
此次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一面直径达到47厘米的巨大铜镜。铜镜正面依然光可照人,背面则有四个铁纽,并残存着断裂的铁链。考古人员推测,这面镜子本应悬挂在墓顶,照着躺在下的墓主人。
根据宋代民俗学家、医学家庄绰的《鸡肋编》等文献记载,悬在墓顶的铜镜可能是佛家所说的“业镜”,与佛教寺院大殿内悬在大梁的铜镜功效类似,主要起止恶扬善的警示功能。
另外,铜镜上面还刻着时间,根据考证,应为五月初八,王宏介绍说:“古人认为五月这个月,‘业镜’普照四方,凡人做的好事坏事,佛都看在眼里,所以人们都争相会在这个月做好事。”
3
墓床上发现一组“五色石”
代表方位,有辟邪镇墓的作用
发掘中,考古人员在墓床上还发现了一组“五色五方石”。
“地上有两块砖头未铺,呈近方形,里面有五块石头,古代用青、赤、白、黑、黄五色代表东、南、西、北、中。”据王宏介绍,这五块石头被称为“五合镇墓石”,是一种北方的葬俗,起源于唐代,武三思的墓中就发现过这种石头组合。“五合镇墓石”有辟邪镇墓的作用,为死者“安灵镇神”。
4
墙壁上雕着“长桌长椅”
中国人长出“大长腿”可能就因为它
这座砖墓的南壁上有砖雕的一直棱假窗和一只桌案;北壁是一桌两椅和一个衣架,桌上放置类似果盘之物,旁边还挂着一个剪刀。当然,剪刀也是砖雕的,十分逼真。考古专家祁海宁告诉记者,“这种砖雕墓常见于南宋时北方,一般来说,这一桌两椅上,椅子上还要坐人的,但人物通常是彩绘,我们推测可能彩绘脱落了。这些砖雕主要是营造出一种‘生活化’的氛围,体现了南宋时人们的一种生死观。”王宏说。
考古研究发现,中国人用“长桌长椅”开始于唐朝,广泛普及正是始于宋代。此前,中国人都是采用跪坐式,面前放一张低矮的“案”。有观点认为,长桌长椅是从北方少数民族引入的,这一引进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形态,解放了双腿,久而久之人体的形态也发生改变,坐椅子的中国人比跪坐在地上的中国人更高。
墓主
究竟是谁
宋代驻南京武官和岳飞同时代
王宏介绍,从墓制规格和出土文物精美程度上来看,墓主应该是个有身份的人;而从砖雕墓这一特点来说,墓主应当是北方人。而进一步的考古发现,为我们揭秘了墓主其人。王宏告诉记者,墓内本来是有两块长方形石质墓志的,但因漫漶严重,文字已不可辨识。但在铜镜背面却有一圈铭文,写的是“绍兴岁次乙亥壬午月甲寅日雁门郡开国侯御前中军统制高翊卫宅建立亡妻恭人朱氏墓铭”。从一行字里面,考古人员解读出了许多信息。比方说,铜镜铭文载铸镜时间为南宋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墓主人为南宋绍兴年间御前中军统制高姓武官,雁门郡(山西境内)则可能是墓主人的籍贯。而墓中出土文物中发现了男性用品,证明此墓是夫妻合葬墓,也就是这位姓高统制与其妻的合葬墓。
文献记载,南宋绍兴年间,在南京驻有重兵,最高编制为“御前诸军”,这个部队共有5万人,5千匹马,下辖游奕军及前、后、中、左、右军。这位高姓军官可能就是“建康府驻扎御前诸军”下属的“中军”的统制,也就是指挥官,“统制”在当时算是高级军官。
我们不妨猜想,这位高姓长官经历了两宋间的山河破碎与战火纷飞。他远离已经沦陷的山西家乡,与朝廷来到南京继续抵抗,和所有官兵一起抵挡了金兵南下,保全了宋朝的半壁江山。
编辑:江兵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