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策展人朱彤先生
第二届南京国际美术展将于2015年9月16日至9月26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南京市玄武区龙蟠路88号)举办。作为本届南京国际美术展重头戏的“美丽新世界——国际当代艺术主题展”板块,不仅梳理当代艺术在中国发生、发展的历史脉络,同时探索当下纷繁的国内、国际当代艺术发展现状和态势,突出新生代艺术家们介入艺术的方法、形式、途径以及策略,梳理艺术家艺术创作的语言、形式、主题以及展览呈现方式,同时也将展示体制内外艺术生长的异同,并把中国当代艺术发生现场纳入到国际艺术背景中,从而拓宽自我检视的视野。
美丽新世界——国际当代艺术主题展由“目光所及——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新艺术”、“实验地带——关于艺术的讨论方案”、“他性——行进中的国际当代艺术”、“中国当代墨线艺术”,四个单元组成。其中,由总策展人朱彤策划的“目光所及——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新艺术”主题展,是参展人数最多的单元,由以下65位艺术家的强大阵容组成。
左起:何岸参展作品、叶森参展作品
参展艺术家:
蔡磊、曾宏、陈辉、陈可、陈彧君、崔岫闻、范娅萍、俸正泉、何岸、何成瑶、何汶玦、黄莺、计洲、蒋鹏奕、蒋志、孔令楠、李博、李昌龙、李青、李新建、厉槟源、廖曼、林科、刘成瑞、刘国夫、刘芯涛、罗荃木、马轲、 马灵丽、马文婷、孟柏伸、秦琦、邱炯炯、师进滇、史金淞、宋元元、苏钶、孙逊、谭平、王海川、王家增、王强、王兴伟、王一凡、韦嘉、徐跋骋、徐赫、徐弘、烟囱、颜磊、杨黎明、杨千、杨勋、野城、叶森、于向溟、张恩利、张琳、张新军、张震宇、赵一浅、赵赵、钟飙、周轶伦、宗宁(按姓氏拼音排名)
左起:苏轲参展作品、孙逊参展作品
新艺术革命正悄然兴起
朱彤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改变了全球经济的格局,更深层次地影响了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全球政治、文化甚至人文价值观的变化。对应于中国当代艺术近三十年的发展,这一时间节点也标志着中国当代艺术在学术体系甚至商业价值的分水岭。在经历了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当代艺术的阵痛和涅槃后,新一代艺术的革命正在悄然兴起。体现在全球化的大格局下,中国城市化、商业化进程得到全面腾飞。信息、网络和图像时代的全面到来,给中国人带来对自己及世界的全面想象,同时这种高速发展给中国社会和民众带来的某种失衡和极大的不确定性,这恰恰又带给了当代艺术艺术家们新的艺术创作资源。艺术家们开始以更加多元化创作的姿态介入当代生活,用他们的敏感与全新的社会生活互动,创作形式开始和多种媒介相互交叉,带来了全新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在集中体现艺术作品自由度和多样性的同时,中国当代艺术开始逐渐摆脱西方既往对中国当代艺术标签式的界定和惯性认知,介于此基础所展开的讨论在今天是非常有意义的。
左起:颜磊参展作品、黄莺参展作品(影像截图)
朱彤进一步指出,本次参加展览的艺术家,更是将思想的自由视为他们艺术的起点。今天我们可以忽略艺术中所有的逻辑,也不必遵守规则和拘于形式,界限是无意义的,而规则也不过意味着压抑和限制,唯有自由的心灵能激发创作。这是一个多元发展充满风险和不确定的时代,艺术从没像今天那样活跃充满机遇。艺术最本质的精神一定要回到它原始的基点。也许我们难以把握未来艺术的方向,就像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一样,但恰恰是在对于未知的忐忑和冒险中迎接一个新的伟大时代的到来。
左起:蔡磊参展作品、马文婷参展作品
用展览本身来说话
展期将近,策展人朱彤表示并不希望就某个艺术家来谈论或者做推介,他希望用整个展览本身来说话。他说:“现在来具体讨论某个艺术家的作品有点为时过早,我不太想通过一两个艺术家来说明什么。就我的策展单元,我还是希望能够通过总体的展览结构来说明问题。我所做的工作不是艺术家的个案研究,而是通过整个展览本身的框架和气质,来体现我策展的整体思想和思路。我更想在展览开幕之后,让大家去现场观看,自己去体验。如果某个艺术家或者作品,在展览中产生了问题和争议,被广泛的讨论,会比在展前进行空谈更有价值。因为我的展览单元有接近一半的作品是非架上艺术,装置和雕塑作品需要观众与作品有一个实地互动的过程,如果不亲临那个空间和现场,用文字来描绘是很苍白的,而录像艺术更加是这样,需要与观众的现场互动。”
左起:赵赵参展作品、蒋志参展作品(影像截图)
现在,距离展览开幕还有五天的时间,倒计时的钟声已经敲响,美展工作团队已经进入全面备战的状态,准备工作已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之中。参展艺术家的作品已经准备就绪,即将运抵展览现场,进入搭建布展环节。9月16日,一场震撼人心的视觉艺术大展即将于南京国际展览中心盛装上演!
编辑:李保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