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东用画笔上演“空城记”
0条评论
2015-09-18 15:37:10 来源:新京报
“蓝色”系列
“想好好画画云,调色再抬头,云已飞……HEY!这是一场战争,我将赢得全能的城……”这是刘小东为其鄂尔多斯创作项目所写的一首歌,如今该项目的艺术创作正在798林冠艺术基金会展出。在这个名为“刘小东:空城记”的展览中,刘小东这位一直与中国现实纠缠的艺术家聚焦了鄂尔多斯这座“空城”,将何为理想城市的追问深深地映入画中。刘小东说,“我就像堂吉诃德一样,希望游牧民族和农业社会回来,快回来,但他们真的失败了。”这有点悲怆,却又很难改变,刘小东唯有拿起画笔将之记录下来。该展将展至10月18日。
所有图片均由刘小东工作室提供
鄂尔多斯这个草原上兴建的崭新城市可谓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刘小东眼中,它的热闹、繁荣浓缩了其对社会的认识,“我所看到的社会变化太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等。这个地区是我能想象中最有浓缩作用的地区。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一个城市都在扩展,小到一个单位,学校在扩招,城市在变大,在原本不该有城市的地方兴建了新的城市,这些变化触动了我很多年。”今年夏天刘小东将这种触动变成了艺术实践,拿起画笔与鄂尔多斯的现实“纠缠”在一起。
该展策展人杰罗姆·桑斯向记者指出,刘小东对这个项目的观察、思考及描述并非是想传递负能量,而是探究了中国式的理想生活和理想城市,“他向每个人发问:什么是中国梦,一座空空鬼城和一座拥挤都市,你选哪个?”
当然,刘小东有着自己的回答。他通过三幅大型油画、小尺寸的作品、“蓝色”系列纸上作品等给出了答案,“我可能会回答,我喜欢鬼城。因为在中国享受没有人的城市实在太奢侈了,这么大一片资源,这么少的人去享受,当然是非常美的一个状态。”
作品解读
中间展厅展出了三幅大型创作,围绕着这个展厅的是“绘画摄影”作品、小尺寸的作品等。刘小东用三幅画作讲述了一个有关农业社会堂吉诃德式的故事,“这有点像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战争。农业社会像堂吉诃德一样,中午打累了休息,下午迎接新的战斗,晚上工业社会休息了,农业社会仿佛觉得自己胜利了,但其实是彻底失败了,它们在自我安慰。”
“蓝色”系列
“蓝色”系列纸上作品的主角是马以及游牧民族。这一系列可谓是此次展览的第二大看点。它们依然与三幅大型创作《空城记》所讲述的故事有关,刘小东说这是用以怀念完全失败的游牧民族,尤其是对马的描绘,是其对传统中国绘画风格及题材的效仿,“我非常喜欢宋元时期的绘画,我认为那个时期的绘画是人类绘画非常好的阶段,也是对马描绘的黄金时代,那时人和马的关系是更加自然的。这次我要画马,所以要向当时学习,我希望我的绘画回到我认为的最好历史阶段。元还是蒙古族最辉煌的时候,通过学习那个时期的绘画,比如观察他们的动作,我希望能从我的绘画里联想到他们的过去,他们的历史。”
《空城记01》
这是三幅大型作品中的首幅,也是这个农业社会故事的开端。画面的背景是草原上新建的体育场,它和原始的草原形成了一种非常荒谬的视觉关系。画面中一匹马倒在地上。刘小东说自己选择创作的起点会是那些自己也没有明确答案、矛盾的地方,“在辽阔的草原上出现了两个如同来自外星的巨大建筑,对我来讲这很刺激。如果它们是两个蒙古包,就不会这么有趣了。有矛盾激发点的地方,是我喜欢的。”而更有趣的是,刘小东通过新建体育场这种现代建筑和原始草原打响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之间的战争,“这是个隐喻,有的人付出很多代价,或者在战争中受伤牺牲。”
《空城记02》
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之间的战争在第二幅画中已经更为激烈,且结果已见分晓。在该作中,刘小东依然沿用了极具反差的视觉对比,将美丽城市的剪影作为其画作背景,然而骑马的老人却又象征着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从经济和文化上正在远离我们,“我希望农业社会回来,快回来,可是他们真的败了。”
刘小东在内心里确实希望农业社会回来,在鄂尔多斯他多次感受到农业社会的淳朴。刘小东向记者回忆,他在鄂尔多斯创作时偶遇了一位男孩叫小军,“他问我,‘你是刘老师吧’。我想他肯定是画画的。”两人到宾馆交流,小军当时骑了一个电摩托车,车筐里有小米、肉和大葱。到宾馆门口小军把摩托车一放就准备进去,刘小东怕小军见到自己太激动忘了拿筐里的东西,就提醒小军。没料到,小军的回答是“不用,不用,你放心。刘老师,我们这没人偷东西。”通过这件事,刘小东说“我觉得这地方好美。”
《空城记03》
晚上工业社会休息了,农业社会仿佛觉得自己胜利了。在这幅作品中,刘小东便描绘了晚上市中心短暂的宁静,画中人“得意”地将马骑到了市中心张扬着他们的“胜利”,但更多的是在自我安慰。这个堂吉诃德式的故事也便就此结尾。
刘小东告诉记者,画作选景是在鄂尔多斯市中心广场的夜景,是其点着灯光画的,“画面上的场面几乎都是虚构的,按照我的想象来画。”毕竟城市里不可能进来马,农业社会无法击退工业社会。
编辑:徐啸岚
延展阅读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