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画家普萨玛:深受电影影响的心理型绘画
0条评论 2015-10-15 09:33:15 来源:美术报 作者:陆琦

如今,大部分致力于绘画的艺术家都认为:绘画与拍摄日常生活每一个角落的照片,成为了即对抗又互相融合的状态,对抗是要脱离照片所反映的表面的真实,融合是充分利用照片的图形。

绘画在创造生活的间歇、升华为主题的同时,重要的是要体现创作者的观念与思想,体验世界,就像正要完成的一幅画——各种各样的场景随着时间,在我们的脑海中融合在一起;我们面前的事物虽然看得不那么清楚,但是通过各种日常生活的经验,可以汇集起来的、通过一系列脱离语境的瞬间和主观性的剪切,是可以表达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在这种意义上看,希腊女画家普萨玛,利用绘画作为感受世界的一扇窗口,是一种切合实际的探索。

普萨玛笔下的人物,有从杂志或影视中挪用的,但更多的是从她身边所熟悉的人,然后将他们特征稍微改变一下,就置于她自己选择好的场景之中,作为绘画基础的拍摄素材,无论来自朋友和名人名家的影像,经她创造性地拼贴“电影式(cinematic)的”汇集,尽可能地描绘出他们习惯性的或某一瞬间的表情,是可能的。

虽然这个词由于过度使用而失去了它本身的一些意义,但宽泛地看来,对于普萨玛还是很贴切的。因为她是一个瞬时性的材料收集者,她的绘画,捕捉的是刹那间的人物、地点和环境,显得不是非常清晰。画面视觉传达的典型特征就是由一些成年人或孩子组成的场面,他们多数处在不确定的室内。

她的作品强调的是主题人物的轮廓特征,而光影的效果则略为微弱一些,普萨玛采用像业余摄影爱好者的抓拍,往往集中于她的模特的性格和心理层面的状态,而不是他们所处的时空。

在普萨玛的作品中,比较擅长于对模糊的心理层面进行阐释,尤其是成年人的日常举动,也许成年人经过社会的洗礼,变得世故圆滑了。作品中的人物目光总是凝视着观者,流露出一丝的神秘与狡黠。

如作品《一切听你的》,画家采用拉近镜头的方式,刻画两位女性面部的表情和神态,同时去除与主体表现无关的细枝末节,轮廓的不完整并不影响人物内在心理的传达。

这样的人物具有某种普遍性,就像是广告或影视中的常见形象,观众看不出有什么确切的特征。此外,她叙述的主体人物有一部分是充满童趣的小孩,但与英国画家保拉·雷戈(Paula Rego)作品中的童年故事中的小孩不同,在普萨玛的作品中,没有情感上的波荡起伏和视觉张力,有的是对成长过程中的琐碎的家居生活简单直率的描绘,像是每一个人回忆的意识流里的一瞥。

比如作品《无题》中,转身疾走的大人,聚精会神看电视的小孩,在画面定格的时间之前,似乎发生了什么事情,在这种意义模糊不清的场景上,普萨玛就像是一位电影的导演,把所有的不同情节,都在自己的作品中与观者的思绪交流。

有些评论家认为普萨玛的作品,可能受到非主流电影导演大卫·林奇(David Lynch)和拉里·克拉克(Larry Clark)在拍摄电影时,对非主题性考虑的影响。即一切的叙述,总是围绕特定的对象展开,并淡化处理那些没有相关性的内容。普萨玛的作品总是能把握住冲突的连续和兴趣的中心,她的人物是瞬间状态的再现,通过对他们的直面,暗示出一个丰富的人生体验。

值得怀疑的是她所表现的画面背景的中立性和无法确认性,又不像是随意抓拍那么不痛不痒,在她的室内空间中的装饰摆设,很难凸显出来。在传统的历史绘画中,房屋的装饰摆设成为视觉代码,是指示被画人物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方面:普萨玛质朴无华的室内,则揭示所描绘人物舒适的生活状态。如作品《永远在一起——伊娃》的画面背景就是无装饰摆设,还能把同一个人物伊娃,以两种不同的姿态同时出现在画面上,令人耳目一新。

普萨玛也有另一种类型的主题,可归结到享受休闲的范畴,至少在观者看来是一种悠闲的活动。这些画是对荒野的动物的描绘,就像一个人在非洲旅行或者游猎时所见到的:狮子、斑马,或者是一群狼。

如作品《狼群》,将它们奔跑的动感传达得十分逼真,同时将观众的兴趣中心,暗移到画面之外。在某种意义上,这些作品并非在于表达动物的凶猛或柔顺,而只是传递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犹如希腊人所向往的“我也在阿卡迪亚”的预言。

作为希腊当代著名的女性艺术家,普萨玛的绘画作品,以她独有的风格,从雅典逐渐走向世界,她那对影像材料的运用和对生活瞬间的体验,使她的作品既充满了当代艺术的形式感,又成为当下生活中人们心理状态的生动写照,这就是她的艺术魅力与特色。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