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艺术家们艺术祭台上的牺牲品吗?
0条评论 2015-10-22 10:34:07 来源:念一茗茶 作者:吴逸悠

激情与荷尔蒙与生俱来:简直如神话

《花朵女人》
《花朵女人》

艺术家岳敏君一直很好奇毕加索为什么在功成名就之后依然保持旺盛的创作激情,对于新的样式的尝试也总能成功。他找来《毕加索和他的情人们》一书,看完之后发现:“毕加索的激情、活力与荷尔蒙是与生俱来的,这简直就是一个神话。”

毕加索的感情生活何其不是一个“神话”,当他纠缠于三个女人中间时,他又迅速爱上了“第四者”,一个叫做方斯华的21岁女孩。就像以往每段爱情开始时一样,毕加索与方斯华相恋后,为她画了大量肖像,并以《花朵女人》最为着名。1947年和1949年,毕加索与方斯华的儿子克劳德与女儿帕洛玛相继降生。此次展览中,《玩卡车的小孩》、《作画的克劳德、方斯华和帕洛玛》等塑造的就是方斯华和她的一双儿女。

与毕加索的前几位情人相比,方斯华极为聪明,还曾读过法律。方斯华全身心投入与毕加索的生活时,却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毕加索“从未了解过她”,毕加索的爱只是占有,方斯华选择了离开,随后的1964年,方斯华出版了《与毕加索一起生活》一书,披露了毕加索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这让毕加索极为恼火,他再三上诉,要求查禁,还纠集了40多名文艺界知名人士签署了一份宣言。毕加索最终败诉。

遭受打击身心疲惫 80岁回归家庭

《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

即便与方斯华的失败恋情对毕加索打击巨大,当时已经73岁的他感到身心疲惫,但他无法忍受孤身一人的日子,在80岁生日之前,他与28岁的贾桂琳结婚,这是毕加索的第二次婚姻,也是毕加索感情生活的终结。

晚年的毕加索充斥着绝望和愤恨,此时,他已经不再需要风格,他的愤怒成为当时社会的风格的主要元素。1965年11月,毕加索接受了胆囊和前列腺手术。在这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停止了荷尔蒙分泌的毕加索没有画过油画。

毕加索的多位妻子、情人都无法“善终”,玛丽·德蕾莎和贾桂琳选择了自杀,欧嘉濒临崩溃,朵拉·玛尔曾一度精神错乱。方斯华打破了这个“魔咒”,将近90岁的她不久前在纽约接受媒体采访,“毕加索永远在对他的女人们撒谎,为的是让她们顺从地围绕在自己身边。”方斯华说:“《格尔尼卡》的作者不是一个天使, 也许,普通人的伦理价值观并不适合一个具有高度创造力的画家。”

达利:“我跟疯子的区别在于我没有疯。”

\

画家与女人的故事自古东方和西方都很多,但是我们看了那么多画家的爱情故事后,不得不问当下画家需要什么样的爱情,什么样的女人?达利给了我们答案: 西班牙超现实主义大师萨尔瓦多·达利这样定义自己:“我跟疯子的区别在于我没有疯。”

在20世纪,达利绝对是一个神采奕奕的名字,这个名字所代表的是无理性的,疯狂的,时髦的艺术,当然这个名字还代表奇怪的胡须,瞠目结舌的造型,夸张无比的动作和渲染张扬的口才。达利无疑是一个疯狂的天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狂热的达利,一辈子却保持了只爱一个女人的神话,也许,对于他来说,创造出所有人 都认为不可能的可能,才是他一辈子最得意的成就。

25岁起迷恋加拉:一生的女神只有一位

在遇到他惟一的女神加拉之前,达利雕刻了这样的一个自己——

\

童年的他,因为不愿意被当成是死去哥哥的阴影,而拒绝上学,拒绝知识。6岁时候他的兴趣是厨师,7岁则是当拿破仑。从此,他的雄心壮志一直不停地增长,就像他对各种伟大事物的狂热迷恋一样,包括后来对他惟一的女神加拉的迷恋。22岁的时候,马德里的美术学院给了他一个展示个性的舞台,他不再迷恋那些空泛的头衔,他开始要做独一无二的达利,他逐渐发现,做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胜于重复任何一位伟人。他不断与大众唱反调的欲望和各种荒谬的言行令他很快在学院出了名,但是在艺术家成群的学院维持特立独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为了夺人眼球,达利别出心裁地花了三个小时,用绘画的油彩和特殊的发网将头发做成了一个唱盘,如果拍打,还会发出金属般的铿锵声。

21岁的达利显然不满足于在小范围内创造惊叹,他在巴塞罗那举办了个人画展,他的充满稀奇古怪和扭曲变形的绘画赚足了眼球和喝彩,这个阶段的达利已经开始证明没有什么领域是自己不能涉足的,于是他将自己投入到更多的环境中去,只要他的名字一出现,立刻会引起争议,他很满意,这便是他乐意看到的效果。

1929年,25岁的达利遇到了自己为之一辈子疯狂的女人加拉。

当时的达利,在家乡的海滩上为自己不断冒出来的疯狂念头大笑,这时候,一辆出租车停了下来,西班牙超现实主义诗人保罗·艾吕雅携妻子加拉走向了达利。这一次的见面,命运之神将加拉带到了达利身边。

当晚,达利与加拉进行了一次严肃的对话,谈话的结果是,加拉决定留下来,保罗独自黯然地离去。达利和加拉私奔到利加特港的一个小渔村,租了一间不到4平方米的小屋,过起了隐居的生活。虽然这世外桃源的生活令人陶醉,但它是“世上不毛之地的一块。早晨是充满朝气的阳光,傍晚却是令人心酸的悲哀之感”。也许是因为其特别,达利的一生作品中反复出现利加特港的风景。

加拉的爱治好了他的歇斯底里,成为达利的创作源泉。聪明的加拉不仅丰富了达利的艺术,还把让达利搞得一团槽的生活变得井井有条起来,教他如何穿衣服,如何在楼梯上行走时不致每走一步都摔倒,如何识别敌人,如何在吃饭时不往地上扔骨头。加拉知道他软弱无力,把他像牡蛎肉藏进硬壳之中,精心保护。

1982年,加拉离开人世,达利的创作也失去了灵感,健康也是每况愈下,如同丧失了羽翼的达利将自己关在一座城堡里,再也没有创作出一幅满意的作品,七年后,他死于心脏病和呼吸并发症。

电影《达利和他的情人》揭露另类爱情?

《达利和他的情人》电影海报
《达利和他的情人》电影海报

达利和年长的妻子加拉虽是老少配,但长年以来达利对加拉展现了深情与专一,羡煞不少人。电影《达利和他的情人》(Little Ashes)则揭露,年少时的达利竟和西班牙浪漫诗人罗卡(Federico Garcia Lorca)之间,曾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同性之爱。

这部电影原文名称《小灰烬》,引述自罗卡的诗作《小灰烬》:“我们都是世上的小小灰尘,也许曾在画布上驻足,但在数千年后,都将归于尘土。”达利也有一幅名为《小灰烬》的画,据传这是他献给罗卡的定情之作。

导演莫利森(Paul·Morrison)表示,这是史上第一部揭露达利和罗卡曾是同性恋人的电影。根据一般史料的记录,这两人是知己好友,但却没能证实两人之间是否有过爱恋关系,达利生前曾否认与罗卡有过一段情,还讪笑地说:“那会很痛,并且我不想要!”然而,电影编剧搜集研究文献资料并认为,两人之间“的确有事情发生”。“这段关系始于友情,逐渐演变成亲密的肉体关系,然而,达利感到困难,无法让这样的关系持续下去。”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