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艺术市场迈向全球化,亚洲艺术产业如何整合区域资源、调整经营策略,扩大海外版图,同时与欧美大型画廊在国内竞争,成为亚洲各区域画廊关注的议题。
亚洲经济持续成长,人们对艺术品需求增加,各区域的艺术博览会也开始盛行,一年约有65场,范围从东亚到中东地区,画廊可以直接向人们贩售画作。其中,最具指标性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也逐渐亚洲化,过去参展画廊半数为国外画廊,近期香港画廊则占整体2/3的数量。
2014年,台北艺术论坛以「亚洲价值:亚洲艺术市场的整合与竞争」为题,邀请中华民国画廊协会前理事长张学孔、北京画廊协会会长程昕东、墨尔本艺术基金会理事长Anna Pappas、中华民国画廊协会前理事长张逸群等四人,共同探讨亚洲艺术产业的发展与未来,以及台湾画廊面临的挑战。
欧美经历2008年金融风暴後,艺术市场规模缩减,当地画廊逐渐向海外扩展,积极在亚洲各区域设点,亚洲当代艺术、传统水墨也成为他们关注的对象。因此,香港、中国、韩国、日本面对欧美画廊的竞争,规模没有衰退,反而蓬勃发展,不仅将自身艺术家推广到国际,其中香港与中国更带动全球艺术品市场。
香港在地理上是亚洲的中继点,曾被英国殖民统治,具有语言的优势,多数画廊能代理美国、法国、欧洲等国作品贩售,国外画廊也愿意入驻香港。中国则是藏家实力雄厚,中国当代艺术家经历1980年代新美术运动後,作品市场价格持续上升,单件作品价格超过100万美金(约3237.22万台币),引起人们关注。
中华民国画廊协会前理事长张学孔表示,相较於香港与中国,台湾多数画廊缺乏企图心,只满足国内艺术市场,很少将作品推广到国际。北京画廊协会会长程昕东则指出,台湾失去文化信心与自我认同,也缺乏公共艺术教育,将欧美19至20世纪的艺术流派视为当代文明崇拜。
不过,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蓬勃发展,但有潜在危机,中国藏家多数是投机客,或本身没有文化判断的能力。相较之下,台湾藏家密度高且购买力强,对当代艺术与水墨较为了解。
张学孔表示,台湾画廊面对欧美竞争,需要重新肯定自身艺术价值,也要积极往国外发展,政府更要制订相关文化政策,支持艺术产业发展。墨尔本艺术基金会理事长Anna Pappas也举例说明政策的重要性,她指出,澳洲地理位置偏远,运送艺术品成本高,政府赞助当地艺术组织资金,购买双年展相关作品。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