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观察·最青年】关注青年艺术家的N种方式
0条评论 2015-10-31 09:33:13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成小卫
近几年,“青年艺术”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相关“青年艺术”的展览、计划、奖项更是层出不穷。“青年艺术100”、“常青藤计划”、“旋构塔”、“华宇青年奖”以及“青年艺术+”等青年艺术家项目的出现一时间将青年艺术家这个群体推向了万众瞩目的焦点。那么,面对众多突然而至的机遇,青年艺术家又该如何选择适合自我发展的平台?是遍地撒网后的广结善缘,还是咬定青山不放松般的钟情于一个艺术项目?抉择似乎成了当下的重点。
 
\
常青藤计划
 
青年艺术家目前的创作状态
 
关注度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缓减了当下大部分青年艺术家的基本生存压力,多重市场的参与为青年艺术家专心创作提供了必要的保障,而这些青年艺术家项目的介入,则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艺术家创作理念的形成。
 
对于刚刚走上职业道路的青年艺术家来说,确立可前行的创作方向尤为重要。对年轻艺术家而言,或许还会面临现实的生活问题,但更大的问题则在于创作上的探索。因为在信息爆棚、交流通畅的今天,刚毕业的青年艺术家其实并不乏展览机会。“但同时也因为展览的多元化使得太多的年轻艺术家在刚刚进入职业化的创作生涯的时候就被资本稀释掉了。”北京时代美术馆执行馆长刘燕女士如是说。
 
对于这一问题,“青年艺术100”策划总监宋继瑞就艺术家对于创作探讨的匮乏和如何把握展览机会也表示担忧,但对于当下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生态,表示了积极的看法,他认为现在青年艺术家的生态呈积极健康的状态,艺术家的创作生态丰富多元,有理想的青年艺术家大多都是从自身出发,寻求与自身匹配的创作方向,带有明显的个体独立性,这种个体的独立性也造就了目前青年艺术家生态的丰富性,这种丰富性对于当代艺术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个人化的艺术语言无疑是当下青年艺术家整体创作状态的一种直接呈现,而这种充满个人语言特质的创作形式恰恰是最为吸引各种艺术项目眼球的必要因素。青年艺术家不盲从,不跟风,勇敢的选择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方式,树立自我的风格特质,才能在机会出现时,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各具特色的N种关注方式
 
艺术项目频出,不撞车、不重复是关键。那么,下面小编也将以时下最为火热的几种关注青年艺术家的艺术项目为例,梳理其各自的项目特点,为青年艺术家的平台选择提供一些必要的参考依据。
 
走国际范的“青年艺术100”
 
 “青年艺术100”自创始之初就制定了“国际化”的战略,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在韩国首尔、韩国京畿道、美国丹佛、澳大利亚悉尼和阿德莱德、意大利威尼斯、德国柏林和伯恩以及中国的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举办过展览。通过也邀请过全球18个国家的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来中国展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外青年艺术家的交流。
 
从国内走向国际,一直以来都是诸多艺术从业者所追求的梦想,然而,对于刚刚出道不久的青年艺术家而言,这样的机会并不多见,即便是那些能够搭上“国际航班”的青年艺术家,也只是个中的少数群体。“青年艺术100”作为一个关注青年艺术家的平台,能够在不足5年的时间内,在国内外26个城市为青年艺术家举办多达50余场展览活动,足可见其在国际视野上的重视程度。
 
青年艺术100
青年艺术100
 
“青年艺术+”:“背景”很强大
 
今年的“青年艺术+”项目成为了国家艺术基金的首批支持项目之一,在此强大的光环照耀之下的“青年艺术+”较之其他艺术项目似乎更具资金方面的底气。姬忠鹏在介绍“青年艺术+”时也不忘以此作为项目的一大“亮点”。
 
除此之外,青年艺术+还拥有别的艺术项目所不具备的优势:“首先是政府平台资源优势,该项目是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北京文创国际文化交流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是文化部直属文化机构,一直主办一些国家级的大型文化活动;北京文创国际文化交流有限公司也是一家政府全资成立的文化公司,所以从主办方这一点上看,他可以更加纯粹、更具公益性地来运作此项目;其次,‘青年艺术+’项目拥有国内外一流的学术团队,邀请了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美术批评家、策展人、艺术家、美术馆馆长等组成学术委员会,为了做到更加开放、公正和具有国际视野学术委员会的构成国际部分占有很大比重。”姬忠鹏说到。
 
\
青年艺术+
 
“旋构塔”下“3×3×3”
 
时代美术馆的“时代青年”项目推出了‘3×3×3’的结构,即以三位策展人、三家艺术机构合作,形成三个不同的展览单元。以一种具有凝聚力的形式来聚合各方有效力量,呈现青年艺术生态和现象,推动深入的思考。三个展览的角度并不是完全割裂的状态,而是相互交织、共生的姿态。策展人和艺术家之间也不是观察或者俯视的角度,更多的是一种互动、研究式的关系。
 
北京时代美术馆执行馆长刘燕补充解释:“在最初策划项目的时候,我们希望它在众多青年项目当中不仅仅有学术观点,能够建构某种文化价值,同时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在对青年艺术家的扶持推动中有一个更加优化的结构。见于这个结构它是一种聚合不同的力量共生、螺旋向上的过程,所以我们给它起了这样‘旋构塔’这个名字。”
 
\
旋构塔
 
健康成长很重要
 
“常青藤计划”发起人之一的姜大方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于艺术那份不曾放弃的情感促使其萌生了做一个扶持青年艺术家发展的艺术项目。他希望戏艺术家都能够“健康成长”,一方面保持艺术的独立性和创作自由,保持艺术的本真和纯粹;另一方面也不能盲目的把他们完全从市场中隔离,要因循利导地让他们理性、独立、自主地接触市场,不被市场因素所控制。因此,‘常青藤计划’就是希望为青年艺术群体提供一个相对纯粹的艺术创作环境,让他们可以拥有更多的空间、时间来坚守自己的艺术观念和理想,不丢失自己内心中最宝贵的那一份‘真’。姜大方说“青年最可贵的地方或许在于他连犯错都是可爱和值得原谅的,我们更希望看到他们在创作上的大胆尝试。 ”
 
奉行“知行合一”
 
如果说艺术项目更多地是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展览机会和展示空间,与此相比,青年艺术奖项的设置从整体上来看则是为艺术家提供了资金支持。目前,业内针对青年艺术家群体的奖项有很多,由华宇集团推出的“华宇青年奖”在提供奖金的同时,也设置了相应的项目为获奖艺术家提供后续的展览支持。

华宇青年奖
华宇青年奖
 
首届“华宇青年艺术奖”,对获奖艺术家无关小组、李燎,分别给了20万和10万的现金支持。但从去年开始,华宇青年艺术奖从长远出发,提出除了获奖艺术家获得一定的现金奖励以外,还会支持他们的艺术项目。
 
去年获奖的是胡为一、吴超,分别给了5万和3万的现金支持外,还在“华宇青年奖”的支持下,今年7月份,胡为一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了个展;吴超的“用艺术的方式尝试唤醒植物人”项目,也有了非常重大的突破。
 
艺术三亚总策划人赵屹松称:“华宇青年奖真正的核心价值、核心意义在于应该是一个‘知行合一’的奖,对于所选出来的艺术家应该给他们实实在在的支持和帮助,否则没有什么意义。”
 
双向选择,实力说话
 
虽说时下针对青年艺术家的艺术项目和奖项数量颇多,但不管是财大气粗的政府项目还是后援不断的民间资本,在针对艺术家层面的选择上,都会以作品为基本的出发点,抛开名气与市场的干预,纯粹以学术性为原参照加以筛选,可以说,鲜有滥竽充数者出现。这似乎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当下青年艺术平台普遍初衷,即选择当下最为优秀的艺术家加以扶持和推广,为其营造最为便捷舒适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同上,年轻的艺术家在面对机遇时,如何把握的住,最终也要落脚于自己的作品和创作理念上,不要好高骛远,夜郎自大,但也切莫妄自菲薄,自降身价。总而言之,是金子总会发光,阳光总会有照耀于你身之时,做好自己才最重要。

编辑:成小卫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