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签名帮艺术家防赝品
0条评论 2015-11-02 10:50:07 来源:北京青年报  
在这个连车辆都有识别码的时代 市面上流通的艺术品却没有可靠的鉴定标准。

\

如何杜绝赝品一直是艺术家和艺术品收藏者的心腹大患,尽管他们都绞尽脑汁想出各种方法,与赝品制作者斗智斗勇,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一个万全之策。据《纽约时报》10月19日最新报道,合成DNA签名认证技术是一种支持艺术家用少量生物工程技术合成的DNA给自己作品签名的全新认证技术,是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的全球创新中心(Global Center for Innovation)研发,显著特征是难以被定位或篡改,轻易不会受到环境影响。

报道指出,赝品目前是艺术市场上最让人头疼的问题之一,2011年,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上倒闭的诺德勒美术馆(Knoedler Gallery)就是最好的例子。该店栖身于百万富豪的宅邸内,久负盛名,然而此后卖出几十件赝品的丑闻让卖家惶恐、买家亏损,艺术家名声扫地,以该店为中心发展起来的艺术交易渠道一举被毁,信誉不再。

美国当代现实主义雕塑家和画家埃里克·菲施尔(Eric Fischl)同样深受赝品之苦,他在采访中说,当得知一幅与自己的作品极度相似的赝品在伦敦以数十万美元的价格拍卖时,他感觉“要疯了”!

如今,人们早已不再信赖那些主观的专家鉴定和一些根本不完整的来源证明,美国艺术品诈骗研究组织人员毫不留情地指出,参与交易的收藏家们非常不愿意进行艺术品鉴定。在这个连车辆都有识别码的时代,市面上广为流通的艺术作品却没有可靠的鉴定标准,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验证一件作品的方法将变得极其简单

在研究人员看来,新认证技术的核心其实是通过“创造标记”来制定标准,并且这种标记并不侵犯任何人的隐私或利益,而完全是利用人们想不到的材料——DNA分子来合成不同序列,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标记。这样做的好处是既保护艺术家的隐私,又杜绝个人DNA被窃取和植入进而损害这种防伪认证手段可信度的可能。

其实,给绘画和雕塑等艺术作品注入人工合成的复杂DNA分子技术,早在两年前就被全球创新中心纳入研究范围。此前,这个创新中心一直以生物工程、加密技术和纳米技术闻名于世,在了解艺术市场困境后,它又致力于创造一种艺术家们能够接受的认证方式,试图重新树立艺术交易的信心。

显然实验室中合成的复杂DNA分子能够满足此种需求,序列的独一无二性保证每件作品都拥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标记,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在艺术品和数据库间建立起一种加密关系。验证一件作品的方法将变得极其简单,也许在未来,轻轻使用智能端APP扫描作品的DNA细节,任何人都是艺术鉴定的权威专家!

安全可靠且不露痕迹的解决方案

合成DNA防伪认证技术本质上属于基因组学的应用范畴,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波基因组学浪潮是“基因组测序时代”,1990年首次人类基因工程的建立催生了大批围绕基因疗法的新兴医学产业;第二波浪潮则是利用快速发展的低成本基因组测序科技来治愈疾病;第三波浪潮与前两次显著不同,核心是基因组与其他数据的整合。

合成DNA签名正是诞生于第三波浪潮的酝酿发展阶段,艺术家和收藏家仅需花费约150美元就可购得这种DNA标签,所谓的“植入”仅是在分子水平上发生的过程,即使将来去除了标签也并不影响标签本身的法律效力,是种“安全可靠且不露痕迹的解决方案”。

美国纽约的艺术家们已开始认识到这种方法的确便捷有效,简单之余还能防止赝品“鱼目混珠”,肃清艺术市场,同时也能帮助司法部门鉴定赃物,高效破案。此外,开发者在采访中透露,用来消除市场不确定性的新技术已经与约36位国际一流艺术家、档案馆、基金会和博物馆签订协议,明年也许就能完成开发。

未来社会尽在“计算之中”

过去对基因组的畅想往往局限于“人造人”,例如1997年美国科幻电影《千钧一发(Gattaca)》就将DNA描述为万能的造人工具,基因工程成为制造“正常人”的必经之路,未来社会尽在“计算之中”,人类只能接受“既定的命运”。

但基因组作为一种序列,本身的复杂构造就足以引发科研工作者的兴趣。将基因组与数据结合,进而开发出一种以人类本身为数据库并构建新型用户界面等,很有可能就会是第四波基因组浪潮的主要内容。

当前“编辑”基因虽然听起来犹如天方夜谭,脱离实际,然而一旦得以开发应用,那么社会生活中最普通的产品都有可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与地球生命最原始的秘密相结合,到那时,生命本身就构成了生命所在的世界。

即使不畅想那么遥远的未来,纽约州立大学开发合成DNA签名的行为也应验了中国市场一句流传已久的老话——“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新的防伪认证技术大胆开拓了基因组的应用领域,并且很有可能接连创造出一类潜力巨大的“认证标准系统”。

回想2001年12月11日,中国刚加入WTO,成为第143个成员国时,国内大小品牌产业无一不受到当时国际认证标准的严格审定。从ISO质量管理体系到企业培训机构认证,从食品安全到医药制造,无所不包,无所不含。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进出口贸易,都因未获认证或认证不合格而受到限制,“中国制造”美名在外也只是近几年才发生的事。2015年,中国加入WTO的15年贸易保护期已过,全面对外开放势在必行,面对日益兴盛的东方,国际认证系统是否将迎来新一轮变革?

不难想到,以基因组学为核心的认证技术目前虽仅被艺术领域接受和支持,但显然该技术拥有极大的应用自由度,并不特别限制使用人类或其他生物的基因,而性能稳定的优势又决定它的使用范围在未来必将远远超出艺术界。当这种以生命密码为核心的防伪技术有足够实力取代当前的国际标准时,尽管可以百分之百鉴定真伪,但会否将基因安全至于险地也未可知。

编辑:徐啸岚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