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美术馆年终大展“上世纪-吕胜中个展”开幕 重回人文关怀(多图)
0条评论
2015-11-08 22:42:44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李保兴
2015年11月08日下午四时整,由今日美术馆主办的年终大展“上世纪-吕胜中个展”在今日美术馆一号馆二层圆满开幕。这是今日美术馆继8月探索“未来”后,重回人文关怀,关注民族文化的再次力作。展览共展出吕胜中作品十一件,陈列于今日美术馆一号馆二、三、四层,展期长达两个月,自2015年11月8日起至2016年1月1日结束。
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表示,此次展览是今日美术馆今年的年终大展,也可以说是近两年来今日美术馆最大的个展,可以说是最简单、又最复杂的展览。简单是开幕式只有艺术家和主办方两个人;复杂是,整个展览贯穿了吕胜中近三十年来的所有最重要的作品和新创作的作品,此次展览是一个里程碑,是对过去的创作的总结,更是一个新的起步。
此次展览距离吕胜中1988年在中国美术馆首次公开亮相的《吕胜中剪纸艺术展》已过去了近30年;与2005年最近一次在纽约举办的个展《推陈出新》也已整整过去了10年。多年以来吕胜中作为一位学者型艺术家一直活跃在艺术、文化、教育、传播的各个领域,本次“上世纪-吕胜中个展”将再一次全面呈现其艺术实践性作品与学术性艺术思考。
吕胜中艺术实践的重新启程
“上世纪-吕胜中个展”在今日美术馆的举办标志着吕胜中艺术实践的重新启程,他将“上世纪”作为新阶段的创作总结与话语起点。展览共十一件作品,其中包含了吕胜中早期的代表作和首次公开亮相的新作品。这将是一次全新的展示,艺术家将所有作品在这一新的主题语境中做出了新的话语阐释和艺术语言表达。
本次展览,重提“上世纪”和“上世纪的问题”,将我们对现代与现代化的体验、检阅的起点推回到了那个与传统衔接的新、旧初分时刻。相对于一个注定永远未完成的现代性要求,吕胜中想要以此反观和针锋相对的是另一个具有今日时代特色的现代观——“活在当下”,这一个又被特定时代生产和建构出来的虚妄幻觉。
关于本次展览,吕胜中在序言里这样写道:“对中国来说,上世纪是社会性质转型的启动,是所谓新文化的发源地,是‘现代化’的开始。我们在百余年来试图解决的问题,都是上世纪的问题,这期间历经坎坷,代价巨大,所要的却并非今天的结果。可以说,实际意义上的新世纪还没开始。”鉴于此,艺术家希望藉由本次展览与社会与公众互动的关键词和核心问题意识就已经被强调出来,它们将是“中国”,“现代性与现代化”,建立在生命文化视野中的“民间与传统”,通过回溯特定的历史而展开“重新言说的现在与未来叙事”。
四个篇章横跨艺术家创作实践三十载
所有作品分别分布在今日美术馆一号馆二、三、四层的展厅,创作时间横跨艺术家创作实践的三十载。本次展览空间展开的叙事结构将会分为“觅魂”、“再见”、“实验”、“新篇”四个篇章。
“觅魂”系列会展出艺术家的两件代表作品,《生命•瞬间与永恒》(1987)和《彳亍》(1988),将分别位于一号馆三层和二层主厅。前者为作者在其毕业创作基础上全新绘制的巨幅画作,作为曾经是一部对中国传统民间生命文化图像所做的百科全书式的调查与集合表达,它此次将在全新的维度上再次视觉化的阐释和呈现贯穿艺术家之后整个创作历程的生命主题;而后者,同样是旧作新做,重新展现作者通过确立大型剪纸装置这一现代媒介形式语言以传达自我对民间文化亲身体验的反思与转译。
“再见”系列曾经标志着“小红人”这一个人艺术语言的确立与成熟,通过《大平安》(2000)展现艺术家使用剪纸这种语言媒介的正负相生完美的诠释了传统的阴阳生命观念之外,本次展览以《招魂堂》(1990)为雏形,结合《人墙》(2005)与降吉祥(2007)的视觉语言,在一号馆二层副厅做了全新的场域化呈现,这一次,一个隐喻众人的世界缩影将被全新构建在本次展览中。
与此同时期,面对横跨时空的文化与个体/公共交流的语言障碍、局限与可能,艺术家以各种媒介,结合自身的真实经历在图形/文字之间展开的一系列的“互动实验”,包括《心情备忘录》(1990)、《对画/话》(1992-1998)、《空书•辞海》(2005原作,2015重制)、《山水书房》(2003)、《地方天圆》(2007),将分别被呈现于一号馆的三、四层。
最近的“新篇”将通过两个最新作品紧密契合本次展览的主题被呈现在一号馆二层主厅,包括巨幅油画作品《大公鸡》(2015)和大型综合装置作品《座无虚席》(2015)。
其中,《大公鸡》是根据一位早已被世人遗忘的年画家杨馥如先生的旧作开展的当代“新说”。这幅年画中的大公鸡形象是艺术家童年记忆里的重要文化符号,1960年春节,吕胜中在邻居家曾经看到过这张画,当时,画中描绘的景象曾经成为其童年记忆中理想化的家园。2003年,他凭借记忆在网上旧书店重新找到了这张早已“过时”的年画旧作以为收藏。在本次展览的新创作中,以超写实的表现方式精细绘就的大公鸡形象虽然雄风仍在,但却已失去了原画中引颈高歌的生存图景。按照艺术家的自述,大公鸡的形象一直是他内心一个悲伤的剪影,是他对乡土田园的无尽怀念,是他面对现代工业社会的怅然。
《座无虚席》以一座九米高的白塔状形式强硬得矗立于一号馆二层主厅的几何中心,这一简洁而封闭的独物空间每次将只容许一位观众进入其内部,其四面内墙上悬挂了近一千座一位世人皆知的伟人塑像,在其中的三面墙前,分别摆放着一把同样是世人熟知的沙发仿真品,这个作品试图藉由重新讨论“坐姿与坐具”的社会历史内涵,从其所指与能指的关系出发,营造一处观看与被观看的视觉空间,让观众与一个曾经是上世纪不可或缺的世界性符号再次相聚。
在展览期间还将以就现代性的问题举行专题研讨会。
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表示,此次展览是今日美术馆今年的年终大展,也可以说是近两年来今日美术馆最大的个展,可以说是最简单、又最复杂的展览。简单是开幕式只有艺术家和主办方两个人;复杂是,整个展览贯穿了吕胜中近三十年来的所有最重要的作品和新创作的作品,此次展览是一个里程碑,是对过去的创作的总结,更是一个新的起步。
此次展览距离吕胜中1988年在中国美术馆首次公开亮相的《吕胜中剪纸艺术展》已过去了近30年;与2005年最近一次在纽约举办的个展《推陈出新》也已整整过去了10年。多年以来吕胜中作为一位学者型艺术家一直活跃在艺术、文化、教育、传播的各个领域,本次“上世纪-吕胜中个展”将再一次全面呈现其艺术实践性作品与学术性艺术思考。
吕胜中艺术实践的重新启程
“上世纪-吕胜中个展”在今日美术馆的举办标志着吕胜中艺术实践的重新启程,他将“上世纪”作为新阶段的创作总结与话语起点。展览共十一件作品,其中包含了吕胜中早期的代表作和首次公开亮相的新作品。这将是一次全新的展示,艺术家将所有作品在这一新的主题语境中做出了新的话语阐释和艺术语言表达。
本次展览,重提“上世纪”和“上世纪的问题”,将我们对现代与现代化的体验、检阅的起点推回到了那个与传统衔接的新、旧初分时刻。相对于一个注定永远未完成的现代性要求,吕胜中想要以此反观和针锋相对的是另一个具有今日时代特色的现代观——“活在当下”,这一个又被特定时代生产和建构出来的虚妄幻觉。
关于本次展览,吕胜中在序言里这样写道:“对中国来说,上世纪是社会性质转型的启动,是所谓新文化的发源地,是‘现代化’的开始。我们在百余年来试图解决的问题,都是上世纪的问题,这期间历经坎坷,代价巨大,所要的却并非今天的结果。可以说,实际意义上的新世纪还没开始。”鉴于此,艺术家希望藉由本次展览与社会与公众互动的关键词和核心问题意识就已经被强调出来,它们将是“中国”,“现代性与现代化”,建立在生命文化视野中的“民间与传统”,通过回溯特定的历史而展开“重新言说的现在与未来叙事”。
四个篇章横跨艺术家创作实践三十载
所有作品分别分布在今日美术馆一号馆二、三、四层的展厅,创作时间横跨艺术家创作实践的三十载。本次展览空间展开的叙事结构将会分为“觅魂”、“再见”、“实验”、“新篇”四个篇章。
“觅魂”系列会展出艺术家的两件代表作品,《生命•瞬间与永恒》(1987)和《彳亍》(1988),将分别位于一号馆三层和二层主厅。前者为作者在其毕业创作基础上全新绘制的巨幅画作,作为曾经是一部对中国传统民间生命文化图像所做的百科全书式的调查与集合表达,它此次将在全新的维度上再次视觉化的阐释和呈现贯穿艺术家之后整个创作历程的生命主题;而后者,同样是旧作新做,重新展现作者通过确立大型剪纸装置这一现代媒介形式语言以传达自我对民间文化亲身体验的反思与转译。
“再见”系列曾经标志着“小红人”这一个人艺术语言的确立与成熟,通过《大平安》(2000)展现艺术家使用剪纸这种语言媒介的正负相生完美的诠释了传统的阴阳生命观念之外,本次展览以《招魂堂》(1990)为雏形,结合《人墙》(2005)与降吉祥(2007)的视觉语言,在一号馆二层副厅做了全新的场域化呈现,这一次,一个隐喻众人的世界缩影将被全新构建在本次展览中。
与此同时期,面对横跨时空的文化与个体/公共交流的语言障碍、局限与可能,艺术家以各种媒介,结合自身的真实经历在图形/文字之间展开的一系列的“互动实验”,包括《心情备忘录》(1990)、《对画/话》(1992-1998)、《空书•辞海》(2005原作,2015重制)、《山水书房》(2003)、《地方天圆》(2007),将分别被呈现于一号馆的三、四层。
最近的“新篇”将通过两个最新作品紧密契合本次展览的主题被呈现在一号馆二层主厅,包括巨幅油画作品《大公鸡》(2015)和大型综合装置作品《座无虚席》(2015)。
其中,《大公鸡》是根据一位早已被世人遗忘的年画家杨馥如先生的旧作开展的当代“新说”。这幅年画中的大公鸡形象是艺术家童年记忆里的重要文化符号,1960年春节,吕胜中在邻居家曾经看到过这张画,当时,画中描绘的景象曾经成为其童年记忆中理想化的家园。2003年,他凭借记忆在网上旧书店重新找到了这张早已“过时”的年画旧作以为收藏。在本次展览的新创作中,以超写实的表现方式精细绘就的大公鸡形象虽然雄风仍在,但却已失去了原画中引颈高歌的生存图景。按照艺术家的自述,大公鸡的形象一直是他内心一个悲伤的剪影,是他对乡土田园的无尽怀念,是他面对现代工业社会的怅然。
《座无虚席》以一座九米高的白塔状形式强硬得矗立于一号馆二层主厅的几何中心,这一简洁而封闭的独物空间每次将只容许一位观众进入其内部,其四面内墙上悬挂了近一千座一位世人皆知的伟人塑像,在其中的三面墙前,分别摆放着一把同样是世人熟知的沙发仿真品,这个作品试图藉由重新讨论“坐姿与坐具”的社会历史内涵,从其所指与能指的关系出发,营造一处观看与被观看的视觉空间,让观众与一个曾经是上世纪不可或缺的世界性符号再次相聚。
在展览期间还将以就现代性的问题举行专题研讨会。
编辑:李保兴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