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刻痕┃王琦美术博物馆成功落成
0条评论
2015-11-09 15:20:46 来源:99艺术网成都站 作者:石皓琳整合
2015年11月8日,以新中国版画艺术奠基人之一,中国木刻泰斗,当代著名美术家王琦命名的王琦美术博物馆在中山四路75号开馆。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重庆市副市长谭家玲、中共重庆渝中区委书记唐英瑜、渝中区政府扈万泰区长等领导亲临开馆现场并为美术馆揭幕。馆内集中陈列了王琦先生一生与各个大时代紧密结合的代表性作品和他收藏的700余件木刻版画作品、书画和文献资料。王琦美术馆的开馆,无疑是重庆文化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仪式现场
博物馆内
2012年,王琦先生给重庆市、渝中区有关领导写信,表达了他将部分版画作品捐赠给故乡重庆市渝中区的愿望。市、区领导和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决定在重庆母城、全国文化名区渝中区选址建设美术馆进行展陈,并以王琦之名命名。经过多方比较,最后选定历史文化厚重并有“重庆最美街道”之称的中山四路75号(附60—70号)作为建馆地址。中山四路是中共重庆市委机关所在地,也是著名的“抗战文化一条街”。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这条街道便锁定了来自世界的瞩目,并以它独一无二的城市地位,代言着重庆的前世今生。美术馆于2015年3月开始筹建,2015年10月建成,正式名称为王琦美术博物馆。
博物馆中的历史图片资料
博物馆内王琦书法作品
博物馆内王琦书法作品
王琦美术博物馆建筑总面积1898平方米,共有四层,其中展厅面积约为1285平方米,其他为办公、作品修复等配套用房。其建筑设计整洁、细腻,与街景密切互动。美术博物馆以王琦作品为基本陈列内容,致力于打造集展览、陈列、学术交流、培训等功能为一体,适应性广泛的艺术活动专业平台。目前,王琦美术博物馆除收藏王琦先生捐赠的版画、中国画、书法及其收藏的名家作品和大量文献资料外,还收藏有重庆及全国各地著名艺术家书画作品,是渝中区乃至重庆市重要的美术活动场馆。
王琦
王琦
祖籍四川自贡,生长在重庆城,目前唯一健在的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参与者,新中国版画艺术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师,《美术》杂志主编,从事艺术创作七十余年,为中国美术事业尤其是版画艺术做出卓越贡献的著名艺术家。
20世纪30-40年代,王琦先生在故乡重庆创作的大量版画作品,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大后方社会生活的历史见证,也为重庆版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王琦的艺术活动与大时代紧密结合,深刻反映社会生活和人民心声。他的全部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大后方系列、新中国建设系列、改革开放系列。
大后方系列
1939年,王琦的第一幅木刻版画作品《活跃于冰天雪地中的游击队》在《新华日报》刊载,版画上3名游击队战士在冰天雪地里背着枪,眺望着远方,黑白分明的线条表现了游击队战士抗战的艰辛。
20世纪30-40年代,王琦先生在故乡重庆创作的大量版画作品,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大后方社会生活的历史见证,也为重庆版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王琦的艺术活动与大时代紧密结合,深刻反映社会生活和人民心声。他的全部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大后方系列、新中国建设系列、改革开放系列。
大后方系列
1939年,王琦的第一幅木刻版画作品《活跃于冰天雪地中的游击队》在《新华日报》刊载,版画上3名游击队战士在冰天雪地里背着枪,眺望着远方,黑白分明的线条表现了游击队战士抗战的艰辛。
《活跃于冰天雪地中的游击队》
接下来的一系列对重庆在抗战中的现实刻画的版画作品:《野性的屠杀》、《警报解除以后》、《嘉陵江上》等等,都是王琦以重庆大后方为背景创作的,也是其代表作品:
《野性的屠杀》
《警报解除后》
《嘉陵江上》
《警报解除后》
《嘉陵江上》
这些早期作品都是在描绘战时民众生活的历史画卷,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大后方社会生活的历史见证,也为重庆版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建设系列
这一系列都是王琦歌颂祖国工业建设的力作,而套色木刻《炉前大战》则堪称是这类作品的代表。这幅作品体现了王琦“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的艺术特色。
新中国建设系列
这一系列都是王琦歌颂祖国工业建设的力作,而套色木刻《炉前大战》则堪称是这类作品的代表。这幅作品体现了王琦“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的艺术特色。
《炉前大战》
《采煤》
《晚归》
《采煤》
《晚归》
画面上运草的马车一前一后形成呼应,在熔金般晚霞的映照下,行进在归途中,茂密的树枝和惊飞的群鸟,营造出一种抒情诗般的优美境界,实为表现农村生活的精品。
改革开放系列
改革开放系列
《大街上的旋律》之一
《古墙老藤》
《古墙老藤》
老树躯干苍劲,枝条茂密,穿插流动多姿,刀法得心应手,充分显示了这位木刻艺术大师创作态度的严谨和木刻技艺的超群。生命是畏惧苍老的,但苍老却又意味着久经沧桑、成熟丰富。树是如此,人也同样。
编辑:石皓琳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