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2日上午10点,由四川省文联、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中共眉山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纪念吴道悲教授诞辰110周年吴建堂、吴乙古捻条画展”在四川省美术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酝酿了两年之久,凸显了四川独有画种——非遗艺术《捻条画》的重要和发展。
捻条水墨画创始人吴道悲教授是四川画坛先辈,是个爱国画家,抗战时与徐悲鸿、张大千、关山月并称“画坛四杰”,他的捻画早在1940年的首届成都捻条画展,就被徐悲鸿大书了“怪笔神功,独特无双”八个大字,予以肯定和赞赏了这种发源于四川,扬名于四海的捻条画艺术。他因多才多艺,性格豪放,还精通英语、日语、音乐、歌唱、医学、指挥乐队,自制乐器、反手弹钢琴,边弹边唱,故上世纪五十年代潘天寿称他为“中国的才子画家”,他曾在四川美院前身的南虹艺专任教。
2009年,吴建堂把捻条水墨画创新成了捻条油画,增加了捻画的品类,被人报和央台多次报道。近年,最年轻的传承人吴乙古先生又在捻画上融入了中华儒、释、道的理念,使捻画内涵更加丰富。捻条画吹响了艺术变革的前笛。画家以诗画结合,表达了爱惜大自然,爱护生命,和谐、自力、自强、奋进、自信、强国的爱国理念,弘扬了民族的精神。百余年来,吴氏四代人均将全部身心力投入于这种独创的艺术中,并不断丰富、完善它,四代人始终不移余力地耕耘达百余年,这在绘画史上也属少见。
在开幕式现场,四川省文联主席蒋东生致辞谈到:捻条画艺术作为四川特有的画种,是四川的文化亮点、特色。它的诞生,它的表现和内涵都贴近了民众的欣赏,并返璞归真了大自然的粗犷美、零乱美、随和美的真谛,且融入了东西方艺术的精髓,融入了艺术家漫长的磨炼而持之以恒的个性。并表示吴道悲、吴建堂、吴乙古三代人投身于一种绘画艺术在国内是少见的,也为我国的绘画艺术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四川省美术馆馆长梁时民致辞时表示,从吴道悲独创捻条画开始,吴道悲、吴建堂、吴乙古主孙三代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注入了新的理念。艺术贵在创造,贵在坚持,三代艺术家的作品呈现于一个展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坚守传统,面对创新中不断地探索精神,将捻条画艺术发扬光大。
在现场,将近八十岁的艺术家吴建堂接受99艺术网采访时动容的说道,捻条画由我的父亲吴道悲所创造,在我这里尝试过将油画与其结合,并产生了捻条画的理论,我的儿子吴乙古又将儒释道精神融入于捻条画中。在每一代人的笔下,捻条画都有其独特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将捻条画丰富起来。由于抗战时期条件艰苦没有画笔,父亲才在偶然的机会下发明了捻条画,捻条能够将大自然的粗犷美、零乱美、随和美表达的淋漓尽致,与毛笔的细腻不同,这也是捻条画的独特之处。问及现在捻条画创作的人群时,吴建堂用了“宁缺毋滥”四个字。首先,需要艺术家有足够扎实的绘画功底,其次是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父亲吴道悲对其最大的影响是教会了他对艺术保持一颗热爱之心,将艺术看做成自己的生命,任何事情贵在坚持,只要坚持就能取得成功。
据悉,展览从11月12日将持续至11月15日,有兴趣的观众可前往四川省美术馆观看展览。
编辑:李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