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海外唯一完整古宅被卖18年 日参观人数上万
0条评论
2015-11-20 15:09:02 来源:中国文物网
■1997年,美国人到安徽黄村,买下荫余堂,拆下一砖一瓦,原封不动搬到美国
■拆除进行了四个月,拆下来的部件包括2735个木构件、972块石片和当时屋内摆放的生活、装饰用品,甚至连同鱼池、天井、院墙、地基、 门口铺设的石路板和小院子也拆了下来
■1998年2月,装满19个国际集装箱的部件被运到马萨诸塞州的仓库;经过中美专业人员的合作,按照原貌复原了荫余堂
■2003年6月,荫余堂终于加入到迪美博物馆已收藏的23栋历史建筑的行列,正式向公众开放,据说第一天排队参观的人数就上万
荫余堂目前所在的迪美博物馆,是美国一座顶级的博物馆。该馆收藏有大量东亚艺术精品,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全面的中国外销艺术品收藏,其中最令该馆引以为傲的,就是荫余堂。
荫余堂被拆前的1997年盛夏,荫余堂第35代传人向祖屋作了最后一次告别。第36代后人黄秋华曾受邀赴美,他参观荫余堂后说:“当时就觉得我们已经穿越时空了,因为我们的房子在我的记忆当中已经被拆掉了,这时候突然展示在我面前,我觉得非常激动。”
刚刚过去的万圣节让美国小镇萨勒姆红了一把。为人熟知的,是这个小镇掀起了美国庆祝女巫文化的高峰;而不为人知的,是这里还保存着中国在海外唯一一所完整的古建筑房屋——荫余堂。媒体的报道,揭开了一段近20年的、鲜为人知的历史。
黄纪先和黄永泰都说,荫余堂其实曾是黄村一座非常平常的民宅
在美国荫余堂的视频讲解中,出现了一位黄村村民,他叫黄纪先。
黄纪先是安徽休宁县黄村唯一一位讲解员,今年72岁。12日,他在家里看书、画画、拉胡琴,窗外雨水淋漓,他养的几十只家禽在走廊上叫唤。“我对黄村的历史最了解,找我就对了。”他说。
黄纪先说,黄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末黄巢起义,黄巢手下一个姓黄的大将为了躲避追杀,逃到这个山坳中,后来繁衍出这个黄氏家族。黄纪先是黄福的后人。黄福是明朝嘉靖十年的进士。1531年,黄村族人为纪念黄福,在村中建立进士第;并保留至今,1986年成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已成为黄村仅剩的最有名的古建筑了。离进士第不远的是中宪第,建于清朝康熙年间。
黄纪先伤感地说,黄村原本有很多古建筑,如今全村就剩下四所:进士第、中宪第和黄永泰兄弟两家各自的古宅。
黄永泰也70多岁了。“我们家古宅叫抱义堂,保存至今,现状没有荫余堂大,但是以前可能与荫余堂一样,说不定比荫余堂还大。”黄永泰说。
黄纪先和黄永泰都说,荫余堂其实曾是黄村一座非常平常的民宅。
一个孤独的主人
“老宅子里面阴冷得很,阴森森的,有一种讲不出的味道”
荫余堂是建于清朝嘉靖年间(1800年到1825年)的民宅。它的老主人和黄永泰的祖先一样,在康熙年间就在武汉和上海做生意,后回乡修建了荫余堂,其名称包含了荫求祖荫、余祈富余的期望。
这是一座典型的徽州建筑。据公开资料,古之徽州因耕地有限,居民大多外出从商。徽商致富还乡,在家乡兴建住宅,形成有徽州特色的建筑风格:一是外围东西两面有高过屋脊的马头墙;二是四水归堂的天井;三是建筑内部精美的木雕、砖雕和石雕。
这些特色在荫余堂和抱义堂都体现得淋漓尽致。荫余堂占地400多平方米,内有16间卧室、中堂、贮藏室、天井、鱼池、马头墙,先后居住过8代黄家子孙,家具、家谱、祖先画像、老月份牌、老式雕花大床、发簪、祖先信件甚至暖瓶、脸盆、算盘、麻将、墨斗、烛台、账本印章、毛主席像……
黄纪先说,小时记事时,对荫余堂的印象是“零零落落”。他回忆说,从小时候开始,荫余堂就只有一个四五十岁的“老太婆”住在里面,宅子显得气氛诡异。“老宅子里面阴冷得很,阴森森的,有一种讲不出的味道。”他说。
3
一个关键的人物
黄家人告诉她,他们刚刚决定把它卖掉,“你想不想要?”
荫余堂被卖掉,促成此事两个关键人物是南希·柏林纳和王树楷。
据公开资料,南希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学习过中国艺术史,到过黄村;南希回国后,成为美国萨勒姆小镇迪美博物馆的中国艺术主管,生出搬一座徽州古民居到美国展览的设想。
一篇回忆文章中称,1996年南希重访黄村时,黄家人因荫余堂年久失修正投票要卖掉荫余堂。南希这样讲述:这一次,里面有人,门也开着,于是她走了进去。黄家人告诉她,他们刚刚决定把它卖掉,“你想不想要?”
另一个版本也是1996年,据公开记述,在美国工作多年的华人王树楷作为南希的助手来到徽州挑选民居;历时一年多的时间,王树楷走遍了徽州大小村落,先是从1000多座老房子中选出600座,又从600座里选出60座,再选出6座;最终选定荫余堂。
黄永泰、黄纪先和南希、王树楷都很熟。黄永泰说,起初南希和王树楷并没有选定要哪一所民宅,是当年王树楷问了他和黄纪先,他们告诉王,荫余堂正打算要卖掉,王和南希才去了荫余堂。
在南希的推动下,荫余堂的美国展出计划得到世界最大的投资公司Fidelity及其基金会的1.25亿美元的支持,并作为中美文化交流计划的一个项目。
4
一个现实的结局
徽州古民居一律不准流出古徽州地区
黄纪先说,荫余堂卖给美国后,黄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叫中美徽文化研究院的组织投入200多万元对黄村大进士第、中宪第进行全面维修,“还花很钱修公路、广场等。荫余堂到美国后,黄村出名了,那几年好多外国学者和学生到黄村来。”如今,在黄村的进士第中,挂着多张美国、法国等国家的学生到黄村旅游和体验生活的照片,外国学生和村民一起放牛、做饭等,这被黄村看成是“国际化”的起点。
休宁县文物局局长汪涛说,当年荫余堂被卖给美国是作为中美文化的一个交流项目,也是经过市里和省里的同意的;1997年9月,安徽省就已颁布《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将皖南地区古村落遗存的古民居、祠堂、牌坊等全归于“皖南古民居”范畴加以保护;依据这一条例规定,1911年以前“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民用建筑均在保护之列,未经政府部门批准,不得拆除或买卖。此后,安徽省又制定《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总体规划》,获得文化部的批准并实施;该《规划》中,明令禁止购买徽州古民居进行整体搬迁等行为,并规定徽州古民居一律不准流出古徽州地区。
另一面
“荫余堂让游客更好地理解中国普通家庭的生活。其拆除和重建的过程,也为美国人提供了学习中国房屋传统建筑的独特机会”
荫余堂让美国人学习中国建筑?
荫余堂作为美国迪美博物馆内的“明星”,“待遇”自然不薄。博物馆专为荫余堂设计了一个交互式网站,供游客和网民在线观看荫余堂的相关背景知识。网站以颇具中国特色的橙红色为底色,左边“荫余堂”三个繁体汉字赫然在目,旁边还“盖有”印章,右边则是荫余堂的正门外观照片,下面配以英文介绍。除荫余堂的历史、建筑布局、内部装饰等介绍外,网站内还贴出不少照片展示荫余堂的风貌和特色。
荫余堂先后共经历过四次标注,第一次是在该房屋建筑时中国工匠所创,第二次则是在1997年的拆除过程中。1998年2月,当它抵达美国后,美方又使用线和纸对其进行了标注。中国标签被翻译成英文,每个部件都被录入数据库。当在马萨诸塞州卸货时,南希对其进行了清点和分类。2000年6月,专做保护工作的建筑师为其创造了永久性的标签。
在迪美博物馆看来,荫余堂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它和许多中国的历史性古建筑不同。荫余堂不属于任何名人,因此它可以让游客更好地理解中国普通家庭的生活。其拆除和重建的过程,也为美国人提供了学习中国房屋传统建筑的独特机会。
为保持荫余堂及其历史的完整性,博物馆付出了很多心血。由来自中美两国的建筑保护专家、传统工匠、艺术家及学者组成了一支团队,共同为荫余堂的最终展出而工作。他们严格遵守建筑保护工作的指导方针,尽可能多地将原始物件保留。随后,在经历了复杂的工序之后,荫余堂最终于2003年6月正式向公众开放。
编辑:徐啸岚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