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自为 何多苓版画展暨青年艺术家作品邀请展”于黑匣子运动艺术馆成功落幕
0条评论
2015-12-28 14:05:58 来源:99艺术网成都站
2015年12月27日下午4点,由崔付利担任学术主持,谢玲担任策展人的“自在-自为——何多苓版画展暨青年艺术家作品邀请展”在静居寺西街黑匣子运动艺术馆拉开帷幕。展览展示了14位艺术家的架上绘画作品,他们分别是何多苓、杜悦、姜威、普鹏、石高青、石连业、田新亮、王阔阔、王玺、王小双、魏书龙、向前锋、曾朴以及周迅。

参展艺术家及嘉宾合影

开幕式现场
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信息很容易通过网站、移动互联、电子邮件等多种渠道传递,去中心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趋势,主流与边缘的相对边界也开始趋向模糊。在这样一个越来越扁平化的世界,新的在地性文化的差异性转译也似乎具有了更多可能性。四川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无论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伤痕美术”、“乡土绘画”,还是到90年代的“新乡土”、“新伤痕”,四川画派不仅体现出了中国现代化变革中文化现代性的先锋性,还凝聚了四川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文主义关怀的呼唤。总而言之,那个年代的集体文化记忆和地域性生存经验在四川艺术家的作品中得到了直接的展现。



展览现场
而随着中国当代艺术的三十多年的发展,当代艺术的观念表达、媒介转换、呈现方式也逐渐多元化,虽然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作品同质化的现象。所以,在一种新的文化在地性转译的背景下,梳理艺术家创作中的问题意识、方法意识尤为重要。此次展览主题“自在”、“自为”正是基于这种语境所展开的。

何多苓 《在梦中奔跑的女孩》

何多苓版画及衍生品雕塑

何多苓衍生品丝巾
学术主持崔付利看来,“自在”与成都本身的生活节奏、生活习惯不无关系,因为成都本就是一个巴适、安逸的地方。但这并不代表艺术家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相 反,艺术家在这样的生活氛围中鲜会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把艺术创作转变成一种“耍”的心态未必是件坏事。其次,“自在”同样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方式, 自由自在、优游自在。这或许与成都的地域文化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关系,从此次展览中多为自由艺术家的作品中不难发现,这种“自在”的生活态度无疑成为他们作 品呈现出的多元化、差异性面貌的重要原因。如果“自在”是基于艺术家在集体认同与文化归属的共同经验基础上,那么“自为”则是重在体现艺术家个人经验的差 异性呈现,也就是对艺术家问题意识和方法意识的还原。

学术主持崔付利接受媒体采访

普鹏 《浮生集系列6-恋爱的尺度》

王小双 《都市心绪 》

田新亮 《不再适合》

石高青 《绿湖》
作为黑匣子运动艺术馆的艺术首秀,大川健身董事长、黑匣子创始人秦大川接受采访时谈到,自己做传统健身已经有十余年时间。三年前,就在思考有没有这样一个 场域,除了运动本身还能兼容更多东西于其中,让文化、艺术的内涵丰富健身本身。基于这两点,以运动为主题,兼容文化、艺术的黑匣子运动艺术馆终于诞生。历 时八个月,从建筑的设计到功能区域规划、活动策划,算是国内跨界项目的先例。除了画展,音乐活动、派对等活动,都可以在这里呈现。本次活动邀请到何多苓老 师及年轻艺术家作品作为首秀,十分荣幸,此后这样类型的展览也将持续进行。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2016年1月2日,欢迎前往参观。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2016年1月2日,欢迎前往参观。
编辑:石皓琳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