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与游牧——关于现代性的思考
0条评论 2015-12-29 10:06:53 来源:99艺术网成都站 作者:张子睿(驻重庆)
2015年12月26日下午由GCA星汇当代美术馆主办,重庆高科集团、星汇两江艺术商业中心、重庆筑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作为支持方举办的“链接——在地与游牧”展览正式在GCA星汇当代美术馆开幕,这也是GCA星汇当代美术馆开馆展。本次当代艺术展出的皆为影像、装置、摄影形式的作品,没有传统雕塑以及架上绘画,来自中韩两国的27位艺术家向我们呈现了一场新媒体的视觉盛宴。三位策展人倪昆、李勇、金泰俊(韩)以艺术家各自独立的艺术实践共同建构全球化语境下多元文化碰撞和交融的现实图景,在一种独立和无序之中探索本次展览的主题:艺术家作为一种游牧状态如何进行在地的思考。也是在多重文化遭遇之中,重新审视、构建我们对当代艺术文化的认知方式和价值理念。
 
\
开幕现场

\
部分韩国艺术家
 
此前爆红于各大网络媒体的“沙滩哥”何力平的作品《只要心中有沙,哪儿都是马尔代夫》成为本次展览的最大亮点。这也是何力平在身处的社会文化情境之中对自我意识、自我状态的表达,对周遭世界的思考和回应。
 
\
只要心中有沙,哪儿都是马尔代夫 何力平 行为记录 2015
 
李説的《机器人装置》也成为关注度最高的作品之一。
 
\
机器人装置 李説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99专访】
 
\
策展人 倪昆
 
99艺术网:您提到一个艺术家自我身份的思考问题,这与王林、高名潞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的后殖民语境下的中国性问题,艺术家中国身份的思考,有没有某种联系?
倪昆:后殖民对中国来说是个伪命题。后殖民有一套完整的社会逻辑,在49年之后的中国社会现在是看不到的,所以我认为这个词语并不适合中国。我们可以谈论另一个可能性:资本殖民。包括台湾现在讨论更多的是资本的本身对台湾的殖民,而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殖民与被殖民关系。80年代的探讨的是最基本的启蒙内容,是关于人怎样成为一个人的最基本的讨论,90年代因为“89艺术大展”的原因有了一些变化,开始有了对消费主义的讨论。那时的消费对象是模糊的,只是针对消费,还是一个宏大叙事的东西,在今天来说是属于现代性的东西,后现代的标志是关于消费和消费本身。我提到了80后的人,他们是被消费主义文化所塑造的,但是很少有人明确的提出全球化、消费文化、资本殖民的问题。我们现在谈的这些问题在现代化进程更加快速的国家里,这是常态。对我们而言很多人没有进入这个逻辑看待我们的实际状况.。全球化的进程将所有东西纳入其中,全球化、消费文化、资本的话题的探索在中国的复杂性还在于意识形态的问题,一个清理历史的问题,我们现在这部分工作都没结束。
 
99艺术网:本次展览的主题具有非常大的延展空间,您有没有将这个话题延续下去不断探索的想法?
倪昆:这个主题不是我们现在才提出的,差不多在2010年前后,在我个人的策展方向就有两点关注,一个是城市更新跟城市化,一个是关于在城市化内部的一些问题。所以我在这五、六年的策展工作都是围绕这个母题,甚至包括我之前关于公共空间的展览,和04年的“红线”。
 
\
韩国策展人金泰俊

\
艺术即生活 金泰俊 装置 
 
99艺术网:新媒体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全新的艺术领域,现在韩国已经形成一整套的新媒体展览制度,比如光州影像双年展还有首尔、釜山的新媒体展览。为什么韩国的新媒体艺术发展如此迅速?
金泰俊:我觉得这种高速发展和韩国的社会性有关系,在韩国艺术家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才能被发现,被认可。所有韩国艺术家非常热衷于对于作品材料运用、表现手法的创新。包括韩国艺术家有非常大的不对称性,韩国民众渴望前卫、潮流的东西,这也是一种特点。这样一种思考方式是非常开放的,使我们善于接受新兴的艺术语言和媒介。
 
\
GCA星汇当代美术馆馆长 黄中华
 
99艺术网:您对这个场馆的定位,它与重庆这座城市的联系是怎样的?
黄中华:我们的宗旨首先是立足本土,立足本土的艺术家挖掘大众文化,本土文化。然后是放眼全球,与世界接轨。我们国外的艺术家,让他们来重庆,希望他们能在这个地方能挖掘我们的本土元素进行创作思考。这个美术馆不完全是推荐介绍西方国外的艺术,推出重庆本土艺术也是我们的一个重点。
 
99艺术网:很多人认为重庆过于年轻,是一个没有太多文化底蕴的地方,您认为在重庆建立一个带有政府背景的,企业赞助的当代美术馆的意义?
黄中华:这个意义太大了,重庆也并不是没有文化,比如四川美术学院的悠久传统,包括抗战时期徐悲鸿等名家在重庆留下的足迹。只是我们现在从美院也好,从当代艺术角度也好,从本土艺术的热度、广度、深度也好,比北京、上海还是有些欠缺。我想通过我们星汇美术馆、通过全重庆的艺术机构来推动重庆当代艺术的发展。
 
99:您为何热衷于做一个当代美术馆?
黄中华:就我自己兴趣而言更喜欢当代艺术,传统艺术在现在已经是过去的艺术了。当代艺术是能体现当代精神、当代文化的,和我们息息相关。古人的东西和我们现代社会出的关系不大了。
 
\
参展艺术家 任前

\

\
形形 任前 玻璃镜子,牛皮地毯  2015

\

\
任前作品
 
99艺术网:谈一谈你展出作品。
任前:我的整个作品可单独呈现,这次是作为一个系列展出。反映了我近几年的一个创作方向,之前我尝试了装置、影像、多媒体、架上绘画等等,这几年我从个人身体出发,在重庆做了很多行为作品,很多装置、影像。都是从我个人的经验出发,对当代艺术和文化进行思考创作。最近的作品在这个阶段转向了对社会和地缘政治,包括全球化的命题的讨论研究。这组作品我利用了“我是查理”中的元素,用了很视觉化的元素地球、鹰等来表现,其实不管是个人化的,还是文字性的语言都是我对人类所面临困境和问题的反思。
 
99艺术网:抛开展览主题,我认为你早期的作品更多的是一种身体观念,通过身体之上的行为达到对精神的塑造,对社会文化的思考。而近期作品更多的是表现一种人生观,你创作的意义升华了,上升到生命层次,上升到万物之理。你怎样看待我对你的理解?
任前:你说的很对,艺术关注到每一个人,比如身体的疾病。我这几年行为艺术都是从身体出发,回到人的本身。不管是中国还是全球,艺术家如何把自己放在当代语境下看待我们的,特别是在中国社会文化激烈碰撞下的文化发展,这些是我们现在要重视的。

\
7天  王海川  视频 

\

\

\

\
王海川作品
 
99艺术网:你所表现的铜元局是怎样一个地方?     
王海川:这是我们历史的一部分,我想从这里面找到一些线索。从艺术的角度出发我会让语言更新,这不是一个纯粹的历史考古,我想通过对历史脉络的梳理来发现一些新的内容和新的线索。
 
99艺术网:你的作品是关于艺术与文化生产,历史和身份,集体主义住宅和意识形态的思考,有没有一种对城市化进程的反思?
王海川:这部分有,但不是那么多。可能还是对政治方面的多一些,文化方面少一些。集体主义的一些东西在某个过程中已经深入到每个人,包括我研究对象的骨子里,你说的在其他观众看来是很明显的,但是我认为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我的目标。我更关注于体制、集体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与社会经济的碰撞、遭遇,和现代性遭遇之后沉陷的东西。
 
\
余极作品
 
99艺术网:你的创作对经典艺术作品戏谑式的剪辑重构,是否是对现今大众所接受的知识文化结构的摧毁?
余极:我的本意并不是摧毁大众的基本认知。我当时做这个轮廓是基于对美术史的自我的研究,我觉得美术史之中的细节是河流一样,我们看到的历史只是一个轮廓,细节不在了。我是从这个角度来还原美术史上著名图形的轮廓,就相当于历史自然的过程。我要在重新审视这个轮廓的时候重新扩展我们对细节的想象力。
 
99艺术网:你是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参与艺术意义的构建,参与艺术史的书写?
余极:这是一个理想,一个愿望。
 
\

\
杨健作品

\
《碟中水的影子》 金昌謙  影像装置

\

\
陸根丙作品

\
《伟大的诞生》 李素英  数码打印

\

\

\

\
青年工作坊作品
 
\
崔瓉琡作品

\
踪迹  金承永  水,纸,喷漆
 
结语
 
纵观本次展览,艺术家作品的主题千差万别,关于身体语言、生命价值的探索;对艺术意义的构建,参与美术史的书写;关于全球化及趋同文化的戏谑调侃;对集体主义意识形态的思考,对艺术与文化生产的反思等等。之于“链接——在地与游牧” 重要的不是展出作品中存在一丝的共性,而是所有作品共同反映出的社会状态,这不仅是对艺术家艺术创作、生活形态,对艺术家群体之间的趋同价值、精神联系的探索总结,也是当代语境之下的艺术与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社会层面交界产生的复杂问题的综合呈现,更是对现今社会存在意义的反问、思考。
 

编辑:孙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