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精神的归宿--《寻人启事》张正民个展于华府艺术空间开幕
0条评论 2016-01-11 10:35:23 来源:99艺术网上海站江立宁 
(视频/剪辑 王乾龙)
 
2016年1月9日,张正民个展《寻人启事》于华府艺术空间盛大开幕,本次展览由吴放担任策展人,并由李小山作为学术主持,还特邀了著名艺术批评家鲁虹、李旭、冀少峰、王林等。

\
嘉宾合照

在我们时代,水墨画领域是最容易浑水摸鱼的地方,只要看看各种人怀着各种心思粉墨登场,就略知一二了。很有一种说法,当下已经形成了所谓的"水墨画热"--按我的看法,如果"水墨画热"是事实,那将会催生更多的投机者,无论是资本还是画家,或为利,或为名,肯定是忽悠的成分居多。我们看到这样一种尴尬的现实:一方面,以水墨为主题的展览数不胜数,另一方面,有成就的水墨画家可谓凤毛麟角。

\
策展人吴放接受99艺术网采访

张正民的作品注重整体效果,又不失细节。水墨画是试验田,张正民是为数不多的在这快田地里开花结果的水墨画家。他把笔墨问题,韵味问题,形象和表现问题统统集中在画面的整体性中,视觉上颇为新鲜,技巧上不失细腻。不久前,张正民说他正在做更深入的探究,希望把自己的想法完整地充分地呈现出来。可想而知,他的新作会呈现一种特别的魅力。

\
批评家王林接受99艺术网采访

当说到自己的作品,张正民说:"这个展览的主题也是我作品的主题,也是近来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一是人文关怀,对失踪人口的找寻;二是对物化时代,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在物资时代保持精神的独立性的思考和追问,因此,'寻人启事'的主题其实是在这个时代找寻精神的归宿。"

\
艺术家张正民接受99艺术网采访

欣赏张正民的作品,会让你产生一种怀疑。他到底真的只是一位简单的"社会中人",还是隐藏在这一假象下的深刻"哲学家"呢?"文化语境"和"社会反思"是张正民作品中的两大线索。由此,张正民的水墨作品流淌着岁月更迭留下的文化碰撞,以及社会变迁影响下的思考冲击。只是,他的作品里没有过分抽象的画面语言,也没有追求炫技的画面技巧。淡淡的、新鲜的、富有特点的,张正民将他的"哲学认知"移植在这看似朴实的画面里。在此次展览中,你将看到艺术家近期创作的精品力作,这些形形色色的"人儿",以及这些"人儿"背后所指代的时代经历和文化背景,都将成为你手心里不小心戳到的"刺儿"。它轻轻的刺激着你的神经,只是轻轻的,绝不大动干戈。但也恰恰是这小小的"刺儿",总是隐隐的,不可忽略的影响着你的思绪。这就是属于张正民的表达,看似朴素平实,实则却总让你"牵肠挂肚"。

\
展览现场

本次策展人吴放说:"<寻人启事>这个展览我们差不多准备了一年的时间,从字面上理解,'寻人启事'是在寻找失踪的人口,其实用艺术家的语言来说,这个名称的暗线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语境。从作品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物的表情,他们是没有自我的。另外一个隐喻是物欲的当代社会,从资源匮乏到资源泛滥,我们如何找寻我们丢失的灵魂,其实张正民的作品在向社会的问题提出思考。"

张正民也在我们手心里藏着另一根"刺儿",就是他的水墨情结。在水墨被过分消费和瞩目的今天,张正民依旧保持着一份冷静和自制。身处充斥"国际"字眼的当下时代,他认可其给予水墨的转型机遇。张正民认为创作必须具有时代特征和印迹。艺术家要聪明的体现时代特性和文化特征,"水墨"仍是他的第一选择。不为了市场、不为了名利,他选择"水墨"只因为这是他的文化智慧。"水墨"让他的作品有了更强烈的叙事性和象征性。可以说,水墨是他创作的媒介,更是他作品的脉络。他对水墨的执着试验和不懈尝试,都让我们更加理解他赋予作品的精神力量。当水墨成为一种潮流,张正民则将它视为由自我发散的本能追求。少了那么点儿"功利",多了些可贵的"人情味儿"。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6年2月28日。

编辑:徐啸岚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