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期间公开《I/O─作曲家的房间》的设置过程,艺术家毛利悠子与团队一面进行测量,一面透过文字及影像记录过程。
日本艺术家毛利悠子(Yuko Mohri)的装置创作像是打造“有机的生态系”,她在特定场域中创造出让装置能自行发展的环境,透过无形的能量如电流、磁性、重力等,赋予日常及机械废弃物意想不到的重生,既诙谐又诗意地提示人造物蕴藏的自然力量,依展示环境与时间推展产生独特的交互作用,因此同件作品在不同展场也会逐渐形成完全相异的面貌。
像毛利这样的“在时间基准下创作的媒体艺术”(time-based media,以下简称时基新媒体艺术)往往只存在于装设完成的限定期间,因此当这类充斥复杂的组成结构及高度环境变因的作品进入收藏系统时,一方面需确保其再展示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衍生大量有关保存及维护工作的议题。毛利日前在东京朝日艺术广场进行的实验性展览计划“感官观测:以《I/O─作曲家的房间》为例(Observation of the Senses“The Case: I / O- Chamber of a Musical Composer”)”,即欲探讨时基新媒体艺术的保存及再展示的理想条件。藉由公开作品《I/O─作曲家的房间》的设置过程,毛利与技术团队巨细靡遗地测量及记录每一个环节,并调整展示环境如墙面、灯光等再加以观察,以更确切掌握影响作品的变因,试图建立可供未来展示参考的模板及说明书,并邀集艺术家金氏彻平(Teppei Kaneuji)、千叶正也(Masaya Chiba)及横滨美术馆策展人木村绘理子(Eriko Kimura)、东京都美术馆策展人薮前知子(Tomoko Yabumae)讨论当今的挑战与理想的做法。
展览现场,《I/O─作曲家的房间》的其中一种设置范本。
这件作品于去年的“横滨三年展”(Yokohama Triennale)首次展出,以缓慢卷动的大型卷纸为装置的运动中枢,随着卷纸上的尘垢积累,引发各对象之间的动作,包含已故美国音乐家维克多.C.西耶尔(Victor C. Searle)自制乐器的声响、餐具的敲击、百叶窗的开阖、灯泡的闪烁等,展示环境的任何细微条件差异,如空气湿度或地板材质,都会产生蝴蝶效应般的影响,因此毛利在这次计划中运用各种纪录方式,试图将设置过程数据化,尽可能完成最精准的设置说明书。然而,堪称她创作关键的不可预期性,往往来自于现地创作时的即兴发挥,这也是她在观测纪录过程中最难转化为数据的。东京都美术馆策展人薮前知子认为绝对性的设置说明反倒易抹煞作品的核心价值,因此设置说明应保留弹性,仅做为参考模板。创作横跨装置及剧场设计的艺术家金氏彻平分享其装置作品第一次被收藏时,原做了如“用五公分厚的白色陶土覆盖住对象五秒钟”的详尽说明,但他发现反而限制了作品原有的偶发趣味性,因此决定只订下基本原则,保留因人时地的不同而产生变异的可能性。
调整展墙、灯具及对象之间的距离后,呈现《I/O─作曲家的房间》的另一种设置范本。
横滨美术馆策展人木村绘理子相信美术馆有责任带领时基新媒体艺术的收藏、保存及维护工作,两位策展人不约而同的提及“新媒体艺术事务”指导原则中艺术家访谈的重要性。(注)随着时间更迭,时基新媒体艺术的零组件终将遇到耗损或停产等问题,“新媒体艺术事务”因而提倡购藏机构应及早访谈艺术家以充分了解其创作理念,厘清各组成对作品完整性的优先级。木村认为美术馆购藏后就是与艺术家之间的长期合作,因此理想上每十年要与艺术家进行访谈,不仅就科技变异讨论展出形式的调整,也能适时反映艺术家的发展脉络。
调整展墙、灯具及对象之间的距离后,呈现《I/O─作曲家的房间》的另一种设置范本。
如果忠实呈现艺术家的理念是保存及再展示时基新媒体艺术的首要原则,除了艺术家访谈,毛利悠子回想过往数次与诗人的合作,发现诗作或许最能够补足其设置说明中所缺乏的抽象感性部分,得以营造出多向度的想象空间做为他人延续其有机生态系的参考。
注:“新媒体艺术事务”(Mattersin Media Art)系由新艺术信托(New Art Trust)、纽约现代艺术美术馆(MoMA)、旧金山现代艺术美术馆(SFMOMA)以及英国泰德美术馆(Tate)于2003年设立的国际联盟计划,旨在提供时基新媒体艺术分层收藏、保存和维护的指导原则。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