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衿计划(2016) 80后艺术家群体的创作观念和思想状态
0条评论 2016-03-05 23:37:15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合影
展览现场所有嘉宾合影

左起青衿计划(2016)出品人 孙志中 、青衿计划(2016)策展人魏祥奇
左起青衿计划(2016)出品人 孙志中 、青衿计划(2016)策展人魏祥奇
 
2016年3月5日,由正观美术馆主办,关山月美术馆、天大云华美术馆协办,韶颂艺术基金赞助的“青衿计划(2016)”在正观美术馆、天大云华美术馆举办,展览由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馆馆员魏祥奇担纲策展人,并邀请美术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研究员蔡萌,重庆美术馆策划部主任蔡峰,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美术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杭春晓,艺术学博士、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副教授胡斌,美术学博士、《美术》杂志副主编盛葳,正观美术馆馆长孙志中,美术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教授王春辰,中国美术馆美术馆学研究者王萌,北京画院副院长兼美术馆馆长吴洪亮,美术学博士、《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媒体人朱小钧作为推荐人,从而保证整个展览项目在学术定位上的明晰和明确。

开幕式致辞
开幕式现场嘉宾致辞

\
开幕式现场
 
上午10时,由策展人魏祥奇主持,推荐人王春辰、杭春晓、朱小钧以及部分参展艺术家参与了以“80后艺术家群体的创作观念和思想状态”为主题的首场学术座谈会,提出了“在语言和观念之间”的分论题,相互交流了自己的创作和理论经验。
 
下午15时的展览开幕式,由正观美术馆运营馆长张春滟主持,嘉宾有策展人魏祥奇,正观美术馆馆长孙志中,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天大云华美术馆馆长石磊,展览推荐人王春辰、朱小钧、王萌,大部分参展艺术家,以及相关美术馆和艺术机构的负责人、媒体人等。

\
研讨会现场

\
展览现场
 
“青衿计划”的“青衿”二字,源于《诗经·郑风》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句。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青衿计划”,寓意着为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不断注入新鲜的思想和血液,为策展人、学术研究者和艺术空间机构,推荐更多优秀的青年艺术家。这是崇高的学术使命,也是每一位学人的文化理想。在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群体中,青年艺术家象征着新生、勇气和力量,在面对艺术史、社会学和当代艺术观念时,尚未表现出很明确的思想意识。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仍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思想形态,青年艺术家创作群体在语言与观念、图像与历史、社会和个体之间,都有着非常敏感而丰富的体验。同样,在面对物质消费主义、功利实用主义的影响和冲击下,青年艺术创作群体中还存在很多亟待反思和质疑的问题。“青衿计划”,正是要与这一代际的青年艺术家群体共同面对、共同研究、共同成长。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2015年10月14日,“青衿计划(2016)”在正观美术馆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和启动仪式,指出项目有两种参与形式,一是通过投稿的方式报名自荐、一是由策展人和推荐人直接推荐。经过两个月的征集和推荐,再经过策展人和推荐人的初审和复评,最终在2016年2月初,公布了入选参展艺术家的51人名单:毕晓慧、蔡泽滨、陈子风、杜汇、杜雨青、付磊、高扬、高杨、侯子超、胡楠、霍广录、蒋昭昆、雷徕、李明、李天琦、李严、李振、刘聪、刘麟瑶、刘夏、刘章羿、卢琳、吕松、马文霆、孟韵、聂力、聂世伟、祁磊、任钊、任哲、商成祥、史成栋、舒兴华、孙岩、涂曦、王琳、王霖、王雪树、王云冲、魏久捷、温一沛、肖答牛、熊晓东、许宏翔、闫锡聪、颜秉卿、燕思雯、姚浩、姚朋、张英楠、郑宏祥。这些参展艺术家基本上都是出生于1980年代,在不同地域接受了美术学院的专业训练,应该说,展览基本上能够呈现这一代际艺术家的创作观念和思想形态。据策展人介绍,在遴选参展艺术家的过程中,项目组有意摒弃了过于符号化、过于图式化的创作,诸如在绘画上专注于发掘“绘画性”的语言表现力。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显而易见,生于1980年代的艺术家群体的生命经验大多是有限和类似的,离开学院以后尽管有着个人际遇的些许差异,但都抱持着在艺术创作方面出类拔萃的雄心壮志,专注于研究艺术语言和艺术观念的最新动态,通过书刊、影像等各种媒介方式获得最新的艺术资讯和视觉参照,抑或是在美术馆和艺术机构的展览空间中,直接面对最新的艺术创作和展览现场。同时,在这个展览中也会注意到,艺术创作的图像和视觉资源在“全球化”语境中传递的高效,近年来最受欧美艺术界推重的语言风格同样显现在这些青年艺术家的创作之中,尽管仍有模仿的痕迹,但不少艺术家已经能够通过转换,很好地进入到创作的状态之中。在很多艺术家的创作中,都可以感受到新生的艺术表现力,很多创作完全不同于美术学院长期以来由写生至创作、由再现到表现的造型传统,而是在美术学院的教学体系以外,重新认识和发现了迥异于平常的艺术史线索。很多青年艺术家更自主地在寻找契合自我感觉、直觉和知觉的创作经验,不再迷恋“再现式”的艺术技艺的训练,而是很自然而然地运用图像的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抑或是接受“新表现主义”和“坏画”的观念,主张消除所有既定的束缚而回归最彻底的原始。尽管现在我们讨论这些创作是否完全出于理论自觉尚为时过早,我们也难以厘清这些图像与艺术家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逻辑关联,其观念性是否也只是后来的穿凿附会的阐释,但是,在这些视觉图像背后,一定隐藏着解答所有疑问的钥匙,只是还需要我们在更长的时间和空间里继续考察和关注。一些模仿的痕迹终将消退,而伴随着创作经验以及生命经验的积淀,生于1980年代艺术家群体的思想状态必然日益显现。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策展人魏祥奇在展览的专论《青年艺术:必须不断自我审视和自省》一文中也谈到:如果说出生于1970年代之前的很多当代艺术家在思想观念的深处,都受到“社会学”理论的启发而注重揭示现代政治和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其艺术观念延续了1960年代以来欧美的“当代艺术”思想的基本方式,然而在2000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思想批判力在资本市场的运作中逐渐失去了其合法性的身份,并逐渐沦为庸俗的、可被模仿的符号和图式;那么生于1980年代的艺术家群体则是更警惕于讨论政治、资本和权力模式的问题,也许正是这一历史经验的缺失,使这些青年艺术家相较而言并不关注描述集体主义的生命经验和公共诉求,而是更为注重直觉性的情感经验。
 
针对青年艺术家创作的现状,策展人也认为这些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经验中相对缺乏对历史的感知,应与1980年代以来的中国从政治生活向经济生活的转向相关,完整的、理想主义的乌托邦图景,正在为破碎的、物质主义的现实困境所消解。尽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能够通过新闻媒体,通过阅读触碰到一些局部的对抗,但在更多的时候我们所感受到的确是遥不可及的精疲力竭,并且现实的困境使我们很可能选择无视这些复杂的不安,而回到工作室中专注于面对自己的创作。应该说,至少现在看来,生于1980年代的艺术家群体,在创作中表现出对于知识经验的敏感与自觉:尽管我们很难在这些创作中发现艺术家“强烈自我意识”的存在,但影响其创作观念的知识谱系,正是隐藏在这些看似源于模仿的视觉图像的背后。

\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正观美术馆开馆于2013年,是以推动学术性探索和研究为己任的新民营美术馆机构,“青衿计划”将作为正观美术馆青年艺术家推荐的持续性项目。关山月美术馆近年来亦致力于推荐青年艺术计划,2013年始策划并推出了“在路上: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提名展暨青年批评家论坛”系列,已经举办二届。“青衿计划”旨在通过展览、出版、交流、推广等形式,对当代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给予以扶持。
 
据悉,展览在正观美术馆和天大云华美术馆将持续至4月4日,6月下旬,将移至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举行。
 
此次展览共展出了51位青年艺术家的作品171件,语言形式囊括了油画、水墨、雕塑、版画、影像和装置等。据悉,3月12日和3月19日,还将分别举办以“绘画性和表现主义”、“图像性与观念意识”为分论题的两场学术座谈会,三场座谈会详情将后续呈现,敬请关注。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编辑:成小卫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