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发言纪要】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金石拓片组副研究员卢芳玉
"陈介祺一生收藏了很多印,他的梦想是收藏一万方古印,所以在潍坊有一座"万印楼",据考证,他收藏了八千多方印,《十钟山房印举》是他藏印和他周围朋友藏印的集大成,内容很丰富。《十钟山房印举》没有定本,目前认为比较成熟的是癸未本,壬申本在癸未本之前,价值更高,嘉德这部是壬申本里的苏纸本,里面有陈介祺自己的批校,所以它的价值更高。
"正是因为《十钟山房印举》没有定本,所有版本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仔细考究不同版本,就会发现陈介祺想做的《十钟山房印举》的工作从最初到最后基本完成,一直在变,包括他的分类也一直在变。我们可以透过他在书中的批校,了解分类的变化,而从他分类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他思考的过程,对陈介祺学术思想的研究,对古印分类的研究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仲威
"这次研讨会的收获很大,逐步厘清了《十钟山房印举》的发端、雏形、现在的版本系列以及各馆的馆藏情况。上海图书馆也有一套壬申本《十钟山房印举》40册,与嘉德104册本高度吻合,里面分类的信息、纸张都一样,这应该是一个批次的,不过是装订不同。嘉德这套和上图那套的原始信息保存得都非常好,把当时的分类体系都留存下来了。
"从版本和陈介祺的批注角度来看,嘉德这套比较齐整,是保存最齐整的一套,留存到现在不容易。"
"上海图书馆藏的40册《十钟山房印举》是没有批注的。壬申本《十钟山房印举》带批注的只有嘉德这套有。推测当时陈介祺钤打的十套里,有陈介祺批注的就是嘉德这套比较好。"
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柳向春
"嘉德这套《十钟山房印举》是毛装本,很可能是陈介祺在世的时候装订的,因为上面有他手批的条目,推测在他打本的过程中,他准备把这套作为工作本进行。我猜想这一工作是后期进行的,因为到了后期他已经准备再做一个其他的本子,所以后来形成了归位。
"如果我们拿嘉德这套壬申本《十钟山房印举》的批注跟东京博物馆藏癸未本《十钟山房印举》的批注、43册稿本中的批注对照一下,很可能存在陈介祺学术认知的变化或者阶段思想的变化。整个批注哪怕很少,只有一条两条、十条八条,都是非常有学术含量的心得和体会。因为在那个时代陈介祺是先行者,远远走在其他人前面。"
北京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罗随祖
《十钟山房印举》非常特殊,是清末民国这个时代的集大成之作,本身就是举足轻重的。嘉德这套《十钟山房印举》应该是一个初编本,就是自己加注比较少、保存比较完整的本子。编书在过去来讲全为手工,加了很多条子改来改去。这应该是初编本的其中几个本子之一。
复旦大学出版社学术总监陈麦青
"可以这样说,嘉德这套《十钟山房印举》前面的签反映了陈介祺分类过程的情况,考释部分跟国图、上图和东京国立博物馆的相比,不能说谁好谁坏,应该说都有用。凡是有名家在上面批注的本子,每个批校都是一个号,每个批注本都是一个本,版本上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区别之分。嘉德这套是他在整个编撰过程中的稿本之一,他的那些批注也许是其它几套没有的,也许是其它也有的,比如他认为前面几套的批注不对的、删除的,却保存在嘉德这套本子里,这也有价值,反映了他对古玺认识和考释的过程,他留下了这个轨迹,对于陈介祺研究来说是重要的资料。"
编辑:江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