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美《明天当代雕塑奖》|优秀作品展
0条评论
2016-04-27 11:33:25 来源:99艺术网成都站 整合
4月21日下午,《明天当代雕塑奖》在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展厅开幕。《明天当代雕塑奖》是一个集评奖及展览为一体的长期性项目,今年进行到了第四届,是国内颇具影响力的青年雕塑展示平台。今年有超过300位青年艺术家报名,包括台湾、澳门和韩国的艺术家。
通过展出的作品,可以看出艺术家们对雕塑这一艺术语言,以及生活、人生的思考。
陈文才《致青春之系列作品》
木雕创作,以多样的木雕创作手法植入,描述青年人在社会中理想与物欲碰撞的几种状态 ,此系列作品三件,以青春期期间 “搁置”、“束缚”、“自我阉割” 几种常见的状态为线索展开,呈现青年人内心系列化的心理活动,致在经历中或已消逝的青春。
彭显锋《云工厂》
“水泡”从屋顶上的装置缓缓落下,碰触到地面幻化成云
黄佳琦《白立方》
艺术家把自己关在一个白箱子里,只有一只手露在外面与外界交流
刁伟《白色》
用“白色”命名,既有象征意义,又可多义的理解,还是想通过作品给观众一个开放性的解读空间。
陶都罕《分形体》
数字作为一种纯粹逻辑为作者在雕塑语言与形式中构建起了桥梁 。一与多,形与体,单线与多维,都是尝试用几何的语言去解释数字的质感。它也许是先验的,但在我更加未可知的私人语境里,可以是美的。
金善珍《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刘书言《要补药》
每一个人在内心世界里都构建出了一个庞大的社会体系,而我的社会体系,则是这一个一个的蜡人,在密封的玻璃内自我调节。补药,不是现实中的补药,更多的是心灵上的补充慰藉。
张晟瑜《无题》
通过手工操作,将木头打磨成一片片类似羽毛或叶子的形状,通过镶嵌在墙上的方式呈现。在羽毛的处理上通过打磨、烧等方法,还有进行缠线等方式,呈现与传统石木材料不同的认知方式。
张有魁《洗衣店》
《洗衣店》的衣冠都出自山西晋城玉皇庙中著名的彩塑作品,“二十八宿”中各星宿身着的衣袍,我将其“脱下”,放置衣箱;或洗涤状,甚至在熨衣台上,等等洗衣过程的各种状态。似乎存在距离感的神与我们近了,洗涤是否能拉近我们的距离以及明朗内心失缺的信仰。
马克《问心雕物》
这是一件手工书装置,它的内容是描述了一件雕塑作品。它的空间、它的形象、它的细节、它的一切存在于我的脑海中,我用十四万字描述出了这件作品。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件作品已经很切实的“存在”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这精确的“作品阐释”,非常准确的构建出空间的每一处。
司建伟《淘·离》
我从老家带来两袋玉米棒,利用脱粒机与玉米的关联,将脱剩下的粒形成文字,应合了“大浪淘沙”的逻辑概念,淘掉的是“有用”的(食物与种子),剩下的是“无用”的(字母与符号)。
2014年4月10日起,我将一部分脱离掉的玉米粒作为种子,播种在北京我所走到的各个地方,开始了我的“玉米计划”
董琳《幻境》
黄杰《杀马特——大艺术家》
选择杀马特这一怪诞的青年形象和渐渐被遗忘的传统农具相结合。 一则反应了当下的现状,城市潮流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再一次面临挑战;另一则是对传统文化的调侃嘲笑。
展览时间:
2016.04.21 - 2016.05.16
展览城市:
重庆 - 重庆
展览地点:
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
主办单位:
中国当代艺术院 四川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
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 四川明天文化艺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参展人员:
陈文才 刁伟 董琳 董明晋(中国台湾) 黄佳琦 黄杰 黄燕 金善珍(韩国) 李方舟 李曉琳(澳门) 刘佩健 刘书言 马克 彭显锋 司建伟 陶都罕 王羡 杨洪 张晟瑜 张有魁
终评委员会:
庞茂琨:四川美术学院院长、著名艺术家
孙振华:深圳雕塑院院长、 著名批评家
杨剑平: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著名雕塑家
石瑞仁:台北当代美术馆馆长、资深策展人
向理:四川明天文化艺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四川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黄政致辞

四川明天文化艺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向理致辞

台北当代美术馆馆长、资深策展人石瑞仁致辞

获奖艺术家上台领奖
通过展出的作品,可以看出艺术家们对雕塑这一艺术语言,以及生活、人生的思考。
陈文才《致青春之系列作品》

《致青春之一搁置》
木雕创作,以多样的木雕创作手法植入,描述青年人在社会中理想与物欲碰撞的几种状态 ,此系列作品三件,以青春期期间 “搁置”、“束缚”、“自我阉割” 几种常见的状态为线索展开,呈现青年人内心系列化的心理活动,致在经历中或已消逝的青春。
彭显锋《云工厂》

《云工厂》 装置 尺寸可变
“水泡”从屋顶上的装置缓缓落下,碰触到地面幻化成云
黄佳琦《白立方》

《方案模拟图》
艺术家把自己关在一个白箱子里,只有一只手露在外面与外界交流
刁伟《白色》

《白色》,2016 真人等大 综合
用“白色”命名,既有象征意义,又可多义的理解,还是想通过作品给观众一个开放性的解读空间。
陶都罕《分形体》

《分形体》系列 综合材料 4米X6米
数字作为一种纯粹逻辑为作者在雕塑语言与形式中构建起了桥梁 。一与多,形与体,单线与多维,都是尝试用几何的语言去解释数字的质感。它也许是先验的,但在我更加未可知的私人语境里,可以是美的。
金善珍《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塑料袋 尺寸可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的生活用品会演变成旧物和废品,但是,它们是否也有我们所看不到的美,也许稍作加工或换个视角,这些低成本生活用品就变成艺术品,变废为美。刘书言《要补药》

《要补药》 材料:石蜡,棉线,玻璃
尺寸:亚克力柜子140X110X35,墙面部分150X120cm
每一个人在内心世界里都构建出了一个庞大的社会体系,而我的社会体系,则是这一个一个的蜡人,在密封的玻璃内自我调节。补药,不是现实中的补药,更多的是心灵上的补充慰藉。
张晟瑜《无题》

《无题》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通过手工操作,将木头打磨成一片片类似羽毛或叶子的形状,通过镶嵌在墙上的方式呈现。在羽毛的处理上通过打磨、烧等方法,还有进行缠线等方式,呈现与传统石木材料不同的认知方式。
张有魁《洗衣店》

《洗衣店》 综合材料 300X300X185cm
《洗衣店》的衣冠都出自山西晋城玉皇庙中著名的彩塑作品,“二十八宿”中各星宿身着的衣袍,我将其“脱下”,放置衣箱;或洗涤状,甚至在熨衣台上,等等洗衣过程的各种状态。似乎存在距离感的神与我们近了,洗涤是否能拉近我们的距离以及明朗内心失缺的信仰。
马克《问心雕物》

《问心雕物》 综合材料
这是一件手工书装置,它的内容是描述了一件雕塑作品。它的空间、它的形象、它的细节、它的一切存在于我的脑海中,我用十四万字描述出了这件作品。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件作品已经很切实的“存在”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这精确的“作品阐释”,非常准确的构建出空间的每一处。
司建伟《淘·离》

《淘·离》
材料:玉米脱粒机、玉米、亚克力、1080p高清视频
尺寸:尺寸可变(地面装置)、222×11×102cm(墙面装置)
我从老家带来两袋玉米棒,利用脱粒机与玉米的关联,将脱剩下的粒形成文字,应合了“大浪淘沙”的逻辑概念,淘掉的是“有用”的(食物与种子),剩下的是“无用”的(字母与符号)。
2014年4月10日起,我将一部分脱离掉的玉米粒作为种子,播种在北京我所走到的各个地方,开始了我的“玉米计划”
董琳《幻境》

《幻景》(尺寸可变)
《幻景》立足于中国本土的审美传统,从《山海经》的神话传说与汉唐雕塑以及个人的想象找到艺术源泉,激发创作灵感,进而形成个人化的创作面貌。黄杰《杀马特——大艺术家》

《杀马特—大艺术家》 装置 风车 180x150x50cm
选择杀马特这一怪诞的青年形象和渐渐被遗忘的传统农具相结合。 一则反应了当下的现状,城市潮流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再一次面临挑战;另一则是对传统文化的调侃嘲笑。
展览时间:
2016.04.21 - 2016.05.16
展览城市:
重庆 - 重庆
展览地点:
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
主办单位:
中国当代艺术院 四川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
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 四川明天文化艺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参展人员:
陈文才 刁伟 董琳 董明晋(中国台湾) 黄佳琦 黄杰 黄燕 金善珍(韩国) 李方舟 李曉琳(澳门) 刘佩健 刘书言 马克 彭显锋 司建伟 陶都罕 王羡 杨洪 张晟瑜 张有魁
终评委员会:
庞茂琨:四川美术学院院长、著名艺术家
孙振华:深圳雕塑院院长、 著名批评家
杨剑平: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著名雕塑家
石瑞仁:台北当代美术馆馆长、资深策展人
向理:四川明天文化艺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编辑:范佩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