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中世纪文化中,基督教占有统治地位,甚至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艺术自然不可避免地具有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因此在那一时期及以后涌现了大量以基督教教义为主题的不同形式的文艺作品。其中常见的主题之一便是歌颂赞美圣母,画家们多喜欢在以圣母领命、圣母子以及其他与圣母相关的圣经故事为主题的画面中绘制纯白的花朵,其中以白百合最为常见,也有使用白鸢尾或者白玫瑰者。
基督教义中百合花本来是黄色,直到圣母马利亚它才有了白色的说法。这幅1333年绘制的《圣母领命》中,百合就被用来象征圣母的纯洁。圣母领命这一主题是各个时代画家最钟爱的,但各种版本的圣母领命中都少不了百合这一象征。
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在表现圣母升天的荣耀时又一次借用了百合的象征意义。
在欧洲,古时的社会风尚认为穿白色以上的女子是纯洁、自爱的。1866年摩尔所绘的这幅图中他再次以百合花表现这一寓意。
虽使用不同的表现方式,但白色的花朵,特别是白百合在不同历史时期,一直是圣洁的符号。她们高高擎于花枝之上的花朵,向天的花口,具有阴柔曲线的花被,所有这些无法令人联想到圣洁少女以外的事物。而在诸多西方人的精神世界,高高在上的基督教义中,最崇高纯洁、神圣的又非圣母玛利亚莫属,所以这些圣洁的精灵自然与圣母一起走入各种艺术品。当然百合并不绝对的代表圣母,在其他一些与宗教相关的作品中,人们也用白百合来象征其他神圣纯洁。
这是亚历山大·莫列托所绘制的圣巴纳范迦尔和圣安东尼。圣巴纳范迦尔是巴黎神学大学教授,被认为是教会的第6位大教义师;帕杜亚的圣安东尼是最热忱的传道者,传说人们拒绝听他传教时,他甚至向鱼传教。他们都是宗教虔诚的信徒,画家使他们手持白百合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与宗教有关的绘画作品中,百合花都被画成既没有雄蕊,又没有雌蕊,意味着没有任何性的邪念。在这幅1475年绘制的波提纳利祭坛画的前景中,雨果·范·德尔·葛斯用细密的笔触描绘了象征圣母贞洁的白色鸢尾和象征极度的圣血及热情的深红色百合。
查尔斯·奥斯顿·克林斯的这幅图中,低头沉思的修女,一手持神圣的福音书一手轻拈金盏花,而金盏花象征着牺牲。镶嵌这幅画的画框上也以两朵百合花作为装饰。许多和宗教相关的物品都有白百合的身影,引导着人们使他们相信听从神的旨意,服侍上帝是最神圣纯洁的事业。距离修女最近的是白百合,象征着修女内心的圣洁。红色的卷丹也是百合花的一种,又叫虎皮百合,象征侍神者的忠诚和热情。
但丁·加百利·罗塞蒂于1871年根据一首诗所绘制的油画讲述了已经升入天堂的女子看到凡间的恋人,思念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为期盼与恋人重逢心中暗暗向上帝祷告,而她的恋人也在凡间等待死亡,以到达天堂结束分离之苦。女子手捧三朵白百合,象征着爱情的神圣和纯洁。
在西方,花园中经常种植百合或者鸢尾,摩尔于1892年绘制的这幅图中伏在男子背上的女子其身后是火红的百合,红色通常被用来象征爱、快乐、热情、活力,在这里红百合象征着女子如火的爱。
当圣母走下画布,生活中的女神自然就成为男人心中的恋人、妻子。在他们心中,作为献给挚爱的花朵,曾经代表圣洁圣母的白百合当之无愧。其实无论是圣洁的百合、妖媚的兰花还是从神话中蜕变的鸢尾,已经人性化的花朵超越它的形色,俨然成为一种符号,或者代表透过花枝、花瓣渗透出的生命力,以及当被采摘下来置于狭小花瓶中时暗藏的无奈、无助与茫然,引起了感性的艺术家的共鸣,也被感性的艺术家们捕捉下来。真正的花朵转瞬即逝但是它们所代表的形色味之外的象征,却留于各世经典之中,并将随着人类生命的延续而成为传世精华。
编辑: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