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这堆破烂做成的艺术价值上亿,人们排队去看它
0条评论 2016-08-19 10:57:10 来源:搜狐公众平台 作者:石玥
\
罗伯特·劳森伯格(1925—2008), 《四分之一英里画作》(局部),1981—98
 
 
还剩几天,UCCA2016年的重头戏“劳森伯格在中国”就要闭幕了。展览开幕当日,朋友圈里的艺术媒体炸开了锅一样,轮番发表该展之于中国当代艺术界的重大意义,什么“85新潮”的起点,什么中国当代艺术的“启蒙”,似乎正因为它才改写了中国当代艺术守旧、呆板的面貌。而展览过去快一个月了,笔者昨天途径UCCA,展厅依然人头攒动,售票处也是排着长龙。这番情景真令人感动,798的文艺爱好者们果然“有眼识泰山”了?
 
但是进了展厅,眼前的景象让大多数人直呼“上当”——

\

\

\

\
 
Q:这一堆不明所以的破布和纸箱在中国任何一个城乡棚户区就能看到好不好,我这60元钱的票价花的冤枉啊!
 
A:如果你这么想了,那么恭喜你,说明你这钱花的值了!因为你正经历了一次30年前中国艺术家在这些作品面前同样的“震撼”——艺术还可以这样?分分钟觉得当代艺术是骗人的玩意儿?你对艺术“高大上”的感受顿时碎了一地?在这个变化无常的世界,任何还能冲击你观念的事物,都有它令人反思的价值。如果你还闪现出一个观点——那我是不是也能当艺术家?那你的收获就更大了…
 
 
\
 
一位艺术圈资深媒体人在朋友圈po了这张在中国街头拍摄的照片,备注“劳森伯格在中国”?王宗亮
 
\
《四分之一英里画作》(局部)
 
Q:这些70年代家里常见的东东和日用品,艺术价值在哪里?你在跟宝宝我开玩笑吗?
 
A:艺术价值的表现不等同于艺术审美,而是要放在艺术自有的评判体系当中去,这与它在艺术历史中的地位,在艺术观念、创作手法以及艺术发生的语境有着更深层次的关系,所以不能用简单的视觉感受去评判它。自从杜尚把小便池搬到了美术馆的展厅里,当代艺术就开始了不断刷新人们的“艺术价值观”的征程。所以说,只要你用前人不能用过的方法来创作艺术,你就赢了。
 
Q: 当代艺术好像也有很多类似的“破烂”艺术,他有什么特别之处?
 
A:对于劳森伯格的艺术,你看到他的作品实际上是利用生活上的实物与新闻图片组成抽象的画板画,这种方式他就是第一人,并为此起了个名字——美术拼贴技法,现在人们看到的这种“混搭”创作手法,甚至包括时尚界的“混搭”,都是受到了他的启蒙。当然他的艺术思想仍然继承自抽象表现主义,他被称为波普艺术大师(虽然他本人不屑与承认这一点),这些都为他的“异想天开”提供了理论基础。他的艺术价值也在当代艺术的评价体系中——这样,评论家们和画廊就能够为他的作品定价了。

\

\

\
 
Q: 那这些像“破烂”一样的当代艺术作品,值多少钱?
 
A: 这些作品的市场价格有多高?你可以参考2015年纽约佳士得的一幅上拍作品《Johansons Painting》,是罗伯特·劳森伯格于1961年的创作,估价为500万-700万美元,合人民币也就五千来万人民币吧。劳森伯格把那件作品称为一件“联合油画”,作品使用了油画、金属、木材、纸绳、相框等多手法及元素进行创作。同样的,在UCCA展出的《四分之一英里画作》(The 1/4 Mile or 2 Furlong Piece, 1981年—1998年),创作年份更晚,作品尺寸也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真的有1/4英里长),而且创作时间长达七年,再加上他当时去到第三世界国家巡回采风创作的经历,给第三世界的当代艺术带来了“颠覆”式的冲击——这样的意义也会为这件作品增(加)光(价)不少。

\

\

\
 
Q:讲真,劳森伯格如何影响了中国当代艺术?
 
A: 要知道,劳森伯格第一次来中国还是1985年,那时候中国艺术家哪每天都是画传统国画,做革命版画、进行民族爱国主义雕刻,最新潮的不过是学习一下苏联的油画而已。那时候伤痕美术正在让人们从文革的阴影中刚刚走出来,正在探索和恢复对人的关怀。(这阶段也就跟西方的文艺复兴类似吧),哪知道什么是“实验艺术”“新媒体艺术”“综合媒介”这种概念化、哲学化的语言?那时候中国的艺术生们连印象派和画册都难得见一面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劳森伯格(时译“劳生柏”)的到来给当时的中国艺术界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疑问——艺术到底是干什么的?答案很明确:艺术应该关注当下。因而彼时很多艺术家都因为这个展览重新开辟了自己更为个性化的艺术道路。

\
 
简单来说,劳森伯格给了中国艺术家好几个“胆子”
 
看看现在中国当代艺术身价最贵的几个艺术家怎么评论他:
 
张晓刚:“在80年代百废待兴的中国,大家对世界的认知渴望远远大于文化判断的时期,是他第一个给中国艺术界带来了一次从观念到视觉的革命。”
 
叶永青:“劳申柏对我的启蒙几乎是转折性的,我突然开悟:原來艺术也可以置于周遭和日常,无奈的现实也可以与人如此亲近爱痛交加。重要的是在生活与艺术之间获得的那份诚实的游戏感,艺术的目的不是为了谋图一个正确的答案,而是通过艺术告诉我们,人生也是一场有趣的游戏,不论对錯,不分等級与富贵贫贱——而是将有趣置于正确之上的直觉和勇力。这个感悟,我视为劳申伯匮赠终身的礼物。”
 
徐累:“我对劳森柏记忆深的是1991年,当时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里举办的一场慈善拍卖预展,有不少国际有名艺术家捐赠,用以修复长城和威尼斯,劳森柏也有一件作品,好像是当时价格最高的。”
 
朱青生:“劳森伯格之所以伟大因为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对中国有重大的贡献,另外一个方面因为他对艺术的贡献,这一点在艺术史上已经有定论。
 
宋冬:“当时看到他的作品,对我而言有很强的冲击,感觉艺术是没有边界的,可以非常自由的表达,用各种手段去呈现。”
 
\

\

\

\

编辑:汪珂宇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