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吕布:用一生去做好拍照这一件事情
0条评论 2016-09-01 09:11:47 来源:凤凰读书 

\

马克·吕布简介

马克·吕布(MarcRiboud),法国着名摄影师。1923年6月24日出生于法国里昂,以其对东方世界的广泛报道而广为人知。“二战”期间曾参加法国抵抗运动,之后进入里昂中央理工学院学习机械并从事过工程师工作,1951年开始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摄影中。1952年,他结识了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和罗伯特·卡帕,随后加入着名的玛格南图片社。1957年,马克成为50年代首位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此后他来往中国达20余次)。1968年、1972年以及1976年,他对北越作了数次新闻报道,从越南和美国两个视角记录战争。

马克·吕布曾任两次担任玛格南欧洲分部主席。他的作品曾刊登于《生活》、《国家地理》、《巴黎竞赛画报》和《明星周刊》等多家杂志。他还曾两次获得美国海外新闻协会大奖,纽约国际摄影中心“无限奖”(Infinity Award)以及索尼世界摄影大赛终生成就奖等。

马克·吕布发表的第一张照片

\

他发表的第一张照片是埃菲尔铁塔上的油漆工(Eiffel Tower Painter),拍摄于1953年的巴黎。这张着名的照片描绘了一位正在粉刷埃菲尔铁塔的工人,他的造型就像是栖息于塔间的舞者,巴黎城在照片背景中若隐若现。

马克·吕布的人物肖像摄影

肖全
肖全
巩俐
巩俐
荒木经惟
荒木经惟
达利
达利
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
卡斯特罗
卡斯特罗

马克见证了中国这片土地上的许多伟大事件。他对中国有一份特殊的爱,五十年来,他以自己的方式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去介入、去呈现那个西方人眼中遥远神秘的国度。

马克·吕布曾说:“我在中国走啊走,看啊看,拍了不少照片。我还喝了很多茶,听了很多当时官方冗长的报告……所到之处我看到并喜爱这些美丽的面孔、工具上的陈年铜绿、浩瀚又有些奇特的景观,到处都有一种尊严,取代了上世纪几乎整个民族的耻辱。”

马克·吕布镜头里的中国

\

\

\

\

\

肖全说:“我们要感谢这位来自西方的摄影师,是他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持续的对中国进行报道,向世界展示中国。”

马克·吕布对东方文化情有独钟。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中,他不断的探访这个和他家乡有着天壤之别的地方,并用善意的好奇心和纯粹的热爱去记录这些悄然发生又转瞬即逝的影像,这让保存在胶片上的往事也成为了历史唯一的真实表述。当流连于这些黑白记忆时,现实与过去将交叠出现,这便是时间的情怀,也是隐藏在变化背后的、存在着的历史脉络,比历史本身还要古老的文明所蕴含的永恒。

马克·吕布镜头里的日本

\

\

\

马克·吕布的纪实摄影作品

\

\

\

\

\

一辈子能有一件让自己终生不渝的坚守和爱好,那是一件真正浪漫的事情。

马克·吕布语录

一张好的照片能够感动人,而不是传达什么信息。我不是哲学家也不是社会学家,只是看到了事物的表面而已。

相机确实像是我的一个通道,通过它来他认识世界。

其实眼光是最重要的,你看到一幅很好看的画面的时候、看到心爱的女人的时候,你会用一种非常痴迷的眼神,那个时候内心就投入进去了。摄影最主要的是找到可以打动我们眼光的记忆。我们不一定每次都有很好的眼光,有时会犹豫,这个时候就拍不出很好的照片。

我们不是握着机器的机器。

摄影是一种日常小工作,但要以狂热去从事,要保持好奇,为了滋养它,必须切断与居住地的某些关联,因为这些关联常是成见的来源。一有成见,就看不清楚了,所以儿童看得最真切,所以不识字的人所见过的事都记的很清楚。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