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她发誓 “一生只过奢华的生活”。
18岁,她嫁给了富有的俄国律师。
20岁,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她以身体为诱饵成为一位瑞典外交官的情人,最终凭借外交途径成功营救丈夫。
22岁,他们居住在陌生的巴黎,丈夫一蹶不振,女儿的出生更让他们的生活陷入窘境。她却再一次充满斗志,试图拿起画笔重新作画,为自己和家庭重建尊严。
塔玛拉·德·兰陂卡
Tamara de Lempicka
自画像
塔玛拉·德·兰陂卡(Tamara de Lempicka)本名是玛利亚·葛斯卡(Maria Gorska),她出生于一个波兰贵族家庭。她的父母离异之后,塔玛拉由她富裕的祖母抚养,从小衣食无忧,过着奢华的悠闲生活。
在14岁的时候,塔玛拉来到瑞士洛桑上学,之后和她的姑母史蒂芬妮去圣彼得堡度假。史蒂芬妮的丈夫是身价百万的银行家,他们的住处就是由巴黎著名的装潢公司Maison Jansen设计的。所有这些优渥的物质条件,华服、大宅、旅行......让年轻的塔玛拉从小就已清楚描绘出自己未来的生活状态:豪奢悠闲,精致上流。
Tamara De Lempicka《我的肖像》(My Portrait),木板油画,35×27cm,1929年,私人收藏。?TAMARA DE LEMPICKA
(小艺突然想到一个词“贵妇爱貂......”)
1914年,俄国与德国开战,年轻的塔玛拉爱上了全华沙最英俊的单身汉,一个名叫塔杜兹·兰皮库基(Taduesz Lempicki)的律师。
两年之后,在银行家舅舅的支持下,他们在圣彼得堡举办了奢华的婚礼。一年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塔杜兹被布尔什维克逮捕。她在危机面前显现出毁灭性的手腕,她以身体为诱饵成为一位瑞典外交官的情人,最终凭借外交途径成功营救丈夫。丈夫获释后,两人双双逃往巴黎,也从天堂掉落人间。
最后,夫妇俩逃亡到巴黎。也正是在巴黎,塔玛拉真正开启了自己充满传奇色彩的生活。
塔玛拉和塔杜兹在戛纳
逃亡到巴黎后,塔玛拉开始不分日夜地学习艺术。天资聪颖的她在巴黎师从立体派画家安德烈·洛特及莫里斯·丹尼斯之后,找到自己的风格:在立体主义的启发之下,她融入更多时兴的Art Deco风格,洋溢肉欲和青春的身体出现在摩天大楼之中。
很快,她被誉为“美貌新锐女画家”,一夜间成为欧洲社交界明星。
初学绘画,塔玛拉也接触了同时期的未来主义和立体派的风格。
早期的肖像和静物作品
在战争期间,塔玛拉为当时的作家、演员、艺术家、科学家、企业家,还有从东欧国家流亡到法国的名流画肖像,她以充满情色趣味、笔法繁复的风格在上世纪20年代风靡于整个欧洲,塔玛拉的艺术风格正是典型的装饰风格,即流露出巴黎的浪漫与风情,又彰显着塔玛拉内心上流式的理想生活。
塔玛拉的时尚插画,再现了爵士时代Flapper们的华丽丽和亮闪闪。
似乎只有在画这些上流人士的时候,塔玛拉才是完整的自己;而那些人仿佛也只有在塔玛拉的笔下,才能真正显赫。塔玛拉的作品为她赢得了艺术界的名声,让她进入巴黎上流社会,名利双收。
从让塔玛拉名声大噪的作品可以看出,作为女性艺术家,塔玛拉的画风还是很大气.....用色鲜亮,人物撑满了整个画面,这种大笔触带给人的感觉就是——壕。人物傲慢又漠然的眼神目空一切,正符合他们的上流身份。在塔玛拉的作品中,除了看到装饰艺术浪漫、性感、艳丽的风格之外,是不是也透露着一丝现代主义艺术的先锋气息呢?那些用色,以及阴影的处理方式,是不是有点超现实主义和立体派的味道?
二战到来时,塔玛拉离开了巴黎来到美国好莱坞,成为了好莱坞明星最喜欢的艺术家。在美国,塔玛拉遇到了她的第二任丈夫,也是她最早也最富有的赞助人之一,劳尔·库夫纳男爵(Baron Raoul Kuffner),并住进了美国电影导演金·维多(King Vidor)在贝弗利山庄的豪宅。
高冷的白眼
库夫纳男爵和塔玛拉在1943年移居到纽约,夫妇俩的新家是地处东57大街332号的一幢豪华公寓,男爵为塔玛拉特制了一间有两层楼、光线充足的工作室。在这间工作室内又继续创作了两年之后,战争结束。塔玛拉又搬回了她位于巴黎梅尚街的工作室,并重新用洛可可的风格装修。
塔玛拉·德兰陂卡(Tamara De Lempicka)《吻》(The Kiss),布面油画,50×61cm,1922年,私人收藏。?TAMARA DE LEMPICKA
在1962年男爵去世后,塔玛拉和她的女儿一起搬回美国并在休斯敦安家。这一年,塔玛拉开始用当时流行的调色刀画画。纽约的画廊也在那一年展出了塔玛拉早期和最新的作品,然而塔玛拉却没有得到很多业界的积极评论,也没有大量的买主青睐她的作品。
时过境迁,塔玛拉的作品似乎已经开始过时。经历这次失败的展览之后,塔玛拉发誓再也不参加任何展览。在上世纪50-60年代,随着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兴起,已过盛年的塔玛拉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然而尽管已被人们遗忘,塔玛拉还是坚持继续创作,在她的阁楼和仓库里都堆满了她的作品,还有等着被描绘的画布。
塔玛拉和达利
在1966年,巴黎的装饰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次装饰艺术的纪念展,并大获成功。这次展览启发了一位名叫阿兰·布朗德尔(Alain Blondel)的年轻人为塔玛拉策划一次重大的回顾展。之后,纽约的诺德勒画廊(KnoedlerGallery)也希望为塔玛拉策划一次展览,然而向来高傲的塔玛拉却向画廊提了太多难以实现的要求,最终连策展人都被吓跑了。随着装饰艺术风格和具象主义绘画在20世纪末的复兴,塔玛拉的作品也重新回归艺术市场。
1978年,塔玛拉迁居到墨西哥,在库埃纳瓦卡为自己添置了一幢由日本建筑师设计的豪宅。塔玛拉厌恶变老,每天都在哀叹自己的美貌已一去不复返,因此脾气也变得非常幽怨和暴躁。在1980年3月18日,塔玛拉在睡眠中去世。按照她的遗愿,骨灰被洒在波波卡特佩特火山的山顶。
编辑: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