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是油画收藏的重灾区 不注重画材技法随心所欲
0条评论 2016-09-18 09:16:40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金叶

\

艺术品,尤其是油画,其实跟人一样,会随着时间慢慢“衰老”。因此在西方,油画修复的概念几乎和油画一同诞生。许多早期的油画杰作能够流传至今,都经过多次的修复,比如着名的蒙娜丽莎,据说就曾被修复过几十次。

和西方相比,中国油画的历史本来就短暂,油画的保护修复更是长期不被人重视。由于对油画的制作技术本就了解不多,加上对油画保养的长期忽视,导致在老一代油画家的作品或刚刚诞生没有几个月的美院毕业生的作品中,亟待修复和抢救的油画比比皆是。即便是博物馆收藏的油画,其保养状况也堪忧。

二十年前,学油画的许炀机缘巧合进入到了油画修复领域。他所掌门的广州美术学院材料技法·修复研究室是国内高校首个油画修复专业单位,是国内在油画修护、材料技法专业方向最早的研究机构之一。近日,本报记者对许炀进行专访,请他从专业的油画修复师的角度,谈谈对油画的保养和收藏。

误打误撞学了油画修复

中国油画“先天不足”

学油画出身的许炀,算是机缘巧合进入到油画修复领域的。在广美油画系本科毕业之后,他报读了本系的研究生。结果“一不小心”考进了油画系的“材料技法”专业。“我考上才知道自己进了这么一个专业。”许炀笑言。刚开始许炀也很“蒙”,在对“材料技法”这个概念还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就开始泡在画室里做实验了,还跑到中山大学专门补习了化学课。他渐渐知道,其实这个专业就是研究一幅画的材料构成、绘画材料的化学特性和美学特征、各流派的绘画技法、如何用特定的材料技法创作出一幅作品。而做油画修复,重要的条件就是必须对油画作品的材料和风格有充分认识。

许炀告诉记者,西方油画——尤其是印象派之前的油画,制作的过程都相当讲究,许多大师甚至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制作秘方”,这往往是他们的作品能够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面貌的秘密所在。而这些被按照严谨的制作程序创作出来的油画,如果被保存在合理的环境下,有时候反而比年纪比它们轻很多的油画的状态更好。“比如尼德兰的凡·爱克兄弟,被认为是油画的创始人。他们绘于15世纪的画,至今状况良好。”

但到了印象派时期,由于管状颜料出现,油画的制作变得不那么讲究了。尤其是进入了以观念为主导的现当代艺术阶段之后,在追求风格的多样性的同时,画家们对材料的运用更加随心所欲。这也使得油画在保养方面碰到了更多问题。许炀的法国老师曾经对他说,接触过的状况特别糟糕的画,是超现实主义大师玛格利特的作品,因为他使用材料和创作技法太随意,所以他的画格外脆弱。

而制作技术上的薄弱,则是中国油画从诞生起就带有的“先天不足”。“我们刚刚修复了一批老艺术家临摹欧洲原作的油画。一位老艺术家亲口对我说,他对自己临摹的那幅作品不满意。因为他临摹的原作颜色特别漂亮,有一种珐琅般的美感,他当时做了百般尝试,就是弄不出来,画来画去都不满意。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我们的很多油画家是通过临摹作品的表面风格进入油画世界的,对于油画的材料特性、技法诀窍,缺少传承和了解。”许炀说。制作太过“随心所欲”油画病人“络绎不绝”

这种差距到当代依然存在。许炀告诉记者,广美曾经请一个德国的当代艺术家来讲学。他曾特别观察过这位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尽管他体现出来的艺术面貌很当代,但还是很讲规矩: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涂什么,非常严格。而他在看了我们一些学生作画过程之后,特别不满意的一点是中国的学生画画不守规矩、急于求成。

因为在制作方式上太过“随心所欲”,为中国油画的保养留下了重大隐患。许炀告诉记者,他所接触的中国本土油画,问题最严重的主要集中在“文革”前十年和“文革”期间。“有的画家甚至就是在鞋盒上画画。基本上是能捡到什么材料就用什么材料。”而当代艺术家对材料技法科学的过度忽视,也令许炀见过不少异常短命的油画。“有的油画只有一两个月就会出现问题。比如我之前有个师兄,辛辛苦苦创作的毕业作品,在毕业展览之前颜料层就开始分层和剥落了。”

油画大面积出现问题,除了和画家创作方式的先天不足有关之外,还和艺术家及收藏机构、收藏家普遍对油画的保养常识缺少了解有关。

在这方面,广州由于地处湿热的华南地区,更是成为油画收藏的重灾区。

记者采访当天,许炀刚刚修复完成一幅法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描绘的是都市的街景,看上去状态很不错。但许炀告诉记者,藏家刚刚把这幅画送来的时候,画面上布满了霉点,几个种类的霉把作品的正反面和各个缝隙都覆盖了,情况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许炀研究了原因,发现一是因为画家使用了一种比较特殊的颜料,颜料至今没有干透;另一个原因是广州藏家对于油画收藏的学问基本不了解。

许炀说,刚刚开始做油画修复的时候,他拼命想要掌握高超的技艺,天天想的就是如何将油画修得天衣无缝。但近几年,他的想法发生了一些改变,侧重对修复的理念和规范,修复工作的社会价值进行思考。也许是因为看到越来越多的油画“病人”,尤其是众多因为人为因素而提早进入修复行列的油画,让他开始思考这些新的问题。

“做一些收藏知识和材料技法科学的普及,可能比修一幅画更加重要。而不是等到‘患者’病得半死才来找我——挽救一个垂死的油画病号是很重要的工作,但如果能通过公共教育等形式,提前把知识分享、传播出去,让成千上万的油画少生病、不生病,这个工作是不是更有意义?”制定修复方案是“重头戏”

恢复哪个“原貌”因时而异

广州日报:油画修复最重要的步骤是什么?

许炀:是在修复之前对作品的研究。从整个工作的过程看,油画修复很像是医生给病人“治病”,首先得搞清楚病人的实际情况。一幅作品来到我手上,我得先尽量知道它的创作背景、创作技法、风格类型、画家创作时的想法、使用的材料、保存环境,残损是如何造成的等诸多信息。接下来才能制定修复方案。当然,这个修复方案还得考虑修复完成后的作品最后呈现的是一种怎样的美学效果。研究和制定方案,大概会占用到我30%的时间和精力。

广州日报:修复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让油画恢复原貌?

许炀:这个问题不容易界定,也因此存在讨论研究的空间。修复当然要让作品恢复原貌,但这个“原貌”如何定义,却比较模糊。是画家创作出来那一刻的“原貌”,还是经过历史沧桑之后某个时间阶段的“原貌”?选择哪个“原貌”,需要做充分的研究和论证,其中还要考虑到这幅画的社会功能,是修复完成后在美术馆里永久展示呢,还是说它属于某位藏家,将来有可能出现在拍卖市场上。面对不同情况,修复师的选择必须是不同的。

我曾经为韶山毛主席纪念馆修复过一批油画,从修复技术上并不难,当时比较纠结的就是“原貌”问题。我研究了这幅画的创作背景和相关史料,确认了作品原貌有“红光亮”的时代特点;但经历了几十年的岁月之后,画面已经黯淡下来。我是把它们恢复到“红光亮”的原貌,还是带有岁月包浆的原貌呢?经过我和纪念馆专家、美术史学者的深度沟通,结合这批作品将作为纪念馆永久展示的事实需求,所以我最后决定将它恢复到“红光亮”状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展陈中最大程度反映出时代风貌。

还有一个例子,是帮李正天老师修复他的代表作《入定》。通过李老师的解释和我的分析,这幅油画的表面颜料下有一层土红颜料,土红色层的笔触讲究,有流动感,画面因这一铺垫而气韵暗涌,这恰恰是画家观念表达的主要技法,所以,加固、连接和修复这个残破的色层就变成了工作重点。

广州日报:你觉得是化学家做修复的工作容易一些,还是艺术家?

许炀:修复是一门跨界学科。会画画,但不懂材料,肯定做不好修复。我接触到不少画家自己来做修复,用油画颜料在剥落的地方补色,颜色新鲜的时候看上去还不错,但这块新的颜色还不稳定,过一段时间发生变化之后,就变成了恶疤,这基本上就成了“绝症”,专业人士也很难扭转乾坤了;但只懂材料,不懂艺术,也做不好修复工作。我也认识一些做修复的朋友是学化学出身的,修复工作进行到了美学修复这个步骤就会特别迷茫。

总的来说,修复过程是化学、美学、生物学、艺术史、档案学、绘画技术等知识的综合使用过程。使用原材料修补会让画得“绝症”

广州日报:从油画修复的角度,您会给画家怎样的建议?

许炀:油画家最好还是花些时间了解和学习油画制作最基本的知识。特别是几个雷区:比如选用什么调色油、用什么来稀释颜料、用什么材料给作品上光、画布的底怎么做好——这就像屋子的地基。但有些油画家对这个不重视,很多油画的“地基”都没打好。现在国内画材市场还不够规范,质量陷阱比较多,所以画家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去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学会分辨材料的优劣。

广州日报:买有口碑的或者贵的画材,是不是比较保险?

许炀:从我自己来说,我觉得最保险的材料是我自己制作的材料。很遗憾,目前市面上贵的东西也不见得就安全。十几年前,市面上出现了一种用来稀释的材料,没有像松节油一样刺激的味道,一开始大家都觉得不错。但没想到用过它的作品,几年之后——有的甚至几个月之后,画布上原先很漂亮的颜色就变得晦暗发灰了,然后画家又发现这种材料的溶解力严重不足。这是新产品,卖得也不便宜,但是真坑人。我建议画家在用新产品之前一定要先做实验。

广州日报:油画修复当中有没有哪些重要的原则?

许炀:原则有挺多,我只说两个自己认为最值得重视的。第一是可逆性原则,是用在作品上的修复材料一定得是可逆转的,比油画材料弱的。第二是一定要做好记录,我是用的什么材料、修复了什么位置等,要填写一份详细的记录表。之所以强调这两点,一是考虑到即使工作出了失误,我们还有修正的机会。二是我相信科技是进步的。也许我们今天所做的工作,在50年后的专家看来是存在问题的,他们能够根据以前的记录对油画进行修整。说到底,修复师必须珍惜艺术品,对艺术品修复工作心存敬畏,对自己的工作有自省精神,这才是最重要的。修心高于修技。

广州日报:好像很多艺术家会很忌讳告诉别人,我的作品给人修复过了?

许炀:对。可能是认为修复会导致作品价值降低,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欧洲对油画修复的接受度比我们高一些。在卢浮宫等博物馆美术馆都有一个专业的修复团队,针对油画的修复和日常养护是一种常规性的工作。

油画收藏注意事项:

1.油画喜欢的湿度在60%左右。太干燥是造成胶开裂的一大原因;湿度过大,不仅易长霉菌,造成发白变色,甚至起泡。干燥度变化太大造成画布松紧变化剧烈,使附于其上的色层极易脱落。而环境温度应控制在20℃左右(冬天15℃、夏天25℃)。

2.为防止较高的湿度、温度变化,厨房、浴室及其间隔的墙面不适合挂画。空调设备、火炉的旁边也不适合挂画,新墙由于潮气未完全散去,最好别悬挂油画;油画的悬挂应与墙面成一定角度,这样画与墙面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通风,降低画背面的吸湿程度,在南方,油画的防潮问题更加严峻;作品应远离水及雨水可能波及的地方。油画要存放在高于地面约18厘米的架子上。

3.阳光可直接照射的地方,不适合挂画,但应当保证有良好的光亮环境。油画作品存放于太过阴暗的地方易变黄、变暗甚至发霉,尤其象牙黑最易发霉。

4.空气中的任何污染都可能对油画作品造成影响,所以保持高品质的空气是收藏油画所应当注意的。人员经常走动的通道往往引起大量灰尘,尽量不挂画,一般作品不宜挂得太低,以避开大量灰尘。挂画的室内不要吸烟。

5.避免作品重叠的保存方式,假使非得重叠时,应在每张作品间保留适当的空间。

6.作品的移动应很小心,任何小疏忽都可能造成伤害。

7.油画作品原则上不可以从内框上取下来,更别说把油画卷成圆筒或折叠,不少作品都是因这样造成不可弥补的遗憾。

8.画面的保护方法通常有涂保护上光油(Varnish),或者使用玻璃外框,但玻璃不可与画面直接接触,且必须用有机玻璃。

9.由于画布、木板皆属有机物,特别容易受到湿气的影响及吸附灰尘,容易滋长霉菌,甚至长出蛀虫,故画背面的保护不可忽略。通常是用木板或厚纸板封住整个画背,并在上下挖两个小洞以保持空气对流并放入药物驱虫。有人建议在画布背面涂上各种保护剂,其实这只会令画布更加脆弱。至于将画作裱到另一张新布上,除非原作画布已老旧不堪,需要修复。

10.画作侧面与外框接触部位最为一般所忽略,但往往破损又最为严重。我们可以在油画光油层完全干燥之后,在画的四周边缘加上一道水性胶纸,如此既可避免画面与外框直接接触,又可避免钉子与空气直接接触产生氧化,延缓锈蚀速度。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