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之翼,如影随形——迈克尔·理查德纽约个展
0条评论
2016-09-22 10:31:18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杭亚(驻纽约记者)
在以白人艺术家为主导的美国当代艺术领域里,脱颖而出的黑人艺术家始终是一个少数群体。纵观他们的创作,无不围绕自己的黑人身份而展开。从史观的角度来看,黑人族群自十八、十九世纪被贩卖到美国这片土地充当奴隶起,就注定了他们身份的特殊性。漫长和惨痛的争取自由之路,注定成为非裔群体艺术创作源源不绝的灵感。20世纪最著名的非裔美国艺术家之一雅克布·劳伦斯(Jacob Lawrence)就是将大移民运动带进自己的绘画创作。2015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曾为他举办过特别展,展出了他“移民系列”的60多幅绘画作品。
雅克布·劳伦斯,“移民(Immigration Series)”系列,1941年
距离雅克布·劳伦斯于1941年创作的“移民系列”至今,非裔美国艺术家在创作题材方面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与其追溯过往历史,他们更关注当下黑人的生存处境。比如种族歧视问题和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由黑人身份带来的现实问题一直伴随着他们的艺术创作,即便以反传统与污秽的艺术著称的8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黑人艺术家让·米歇尔·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也脱离不了这个创作语境。在巴斯奎特新表现主义画风的作品中,依然留下了讽刺政治和揭露暴力的关键词:自由、血液、身体(liberty, blood, corpus)。
让·米歇尔·巴斯奎特作品
到了90年代,黑人这个身份标签依然没有消逝。黑人与白人之间矛盾的激化,黑人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仍持续不断地出现在黑人艺术家群体的作品主题里。其中黑人艺术家迈克尔·理查德(Michael Richards)就用忧伤但又内敛的方式反思了这个议题。虽然他并没有像巴斯奎特那样功成名就,但他颇具悲剧性的意外死亡,以及他作品中所触及的种族歧视问题,还是让他最近在纽约的个展“之翼”备受关注。
迈克尔·理查德“之翼”个展现场
2001年9月11日的早晨,迈克尔·理查德和往常一样,在由曼哈顿下城文化协会(Lower Manhattan Cultural Council, 简称LMCC)给他安排的位于世贸中心92层的工作室里工作。很难想象,当第一架被劫持的飞机撞向双子塔时,他在思考什么。
通过他留下的作品,我们可以穿越时空,回去一探他的创作心境。今年正值“911”事件15周年,展览由LMCC特地为他举办,展场安排在距曼哈顿不足800米的总督岛艺术中心。和他的死因非常巧合,“飞机”正是迈克尔·理查德作品中出现最为频繁,也最为经典的视觉元素。他喜欢用富于隐喻的艺术语言,去深究种族不平等问题,从历史和正在发生的对黑人的压制事件中汲取灵感。“飞行”和“逃逸”成为他大多数作品的中心主旨。
展厅中最为耀眼的一件作品,便是一个通体金色穿着“塔斯克基飞行员(Tuskegee Airman)”制服的人体雕塑。雕塑的上身扎满了18架金色的小模型飞机。值得指出的是,“塔斯克基飞行员”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支完全由黑人组成的军事飞行员队伍,曾参与二战。虽然他们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并成为英雄,但隔离和歧视从最开始训练到执行任务,就从未离开过他们。那18架向各个方向插入身体的飞机,暗示着他们起落的人生,也表达了迈克尔·理查德对“塔斯克基飞行员”的胜利背后依然挥之不去的种族隔离的复杂情绪。
柏油娃娃对决圣塞巴斯蒂安(Tar Baby vs. St. Sebastian), 1999年
另一件同样用飞机创作的作品悬挂于展厅的中央。50架由黑色发丝包缠的小飞机倒立悬挂着,机头直指地面象征瞄准器的圆形镜面。和“飞机”一样,“发丝”也是迈克尔·理查德常用的元素,是一种身份标签。“我探索着使用头发和皮肤这类元素, 质问种族和社会问题的二元性......我只是觉得就隐喻意义而已,它是一种完美的材料,同时也引伸出我对于爬上社会阶层的思考以及我对人们如何通过我的头发审视我的感想(I use hair and skin in an investigative way to raise questions of duality about race and social issues…I just thought this is a perfect material in terms of its metaphorical content and reference to my own concerns about climbing the social ladder and how people judge me for my hair)。 ”
坠落1:他看着麻雀,我知道他在看着我(His Eye is on the Sparrow, and I know He’s Watching Me, 1988)
几乎所有展出的作品中都有对黑人身份,种族问题的映射,其中两组动态作品也给人留下很深印象。“失去信仰令人晕头转向(A Loss Of Faith Brings Vertigo)”这件作品由五个头像组成,其中四个头像的脸部印有携带防暴装备的白人警察的图案,都是源自报纸上的新闻图片。在头像下面的长方体立柱前则写着一句话:“当我年轻时,我想成为一名警察(when I was young I wanted to be a policeman)”, 极具讽刺意味。
失去信仰令人晕头转向(A Loss Of Faith Brings Vertigo)视频
组合雕塑的中央是一个由马达驱动的可旋转的头像,头像前额印有黑人罗德尼·金(Rodney King)的面孔,他曾在91年遭遇洛杉矶警察追捕和殴打,视频流出后,事件不断扩大,成为后来发生的洛杉矶暴乱事件的主要导火索。在这个立柱前则写着:“失去信仰令人晕头转向(A loss of faith brings vertigo) ”这句话道出了黑人群体对警察失去信任的残酷现实和对不断遭遇社会不公现象的失望。
失去信仰令人晕头转向(A Loss Of Faith Brings Vertigo),1994
失去信仰令人晕头转向(A Loss Of Faith Brings Vertigo)局部,1994
和之前提到的两组雕塑作品一样,迈克尔·理查德的作品有一种安静述说故事的能力。另外一组叫“飞翔哦荣耀(Fly Away O’Glory)”的动态装置作品被放置在展厅的一个角落里,七对铜质手臂躺在地上,手心里各握一根羽毛,随着马达驱动而不间断地转动。每次马达一响,看着使劲转动的羽毛,都不禁让人联想到扑扇着翅膀却飞不起来的鸟儿,就像这被禁锢在地面的羽毛。迈克尔·理查德的作品是对在这个以白人阶层为主导的社会里,黑人难以出人头地,爬上社会顶层的无力控诉。
飞翔哦荣耀(Fly Away O’Glory)视频
飞翔哦荣耀(Fly Away O’Glory), 1995
迈克尔·理查德去世时才38岁,正值他创作的上升期,本次展览的作品多为他在90年代中期所作。20年过去了,美国的种族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甚至有升温的趋势,尤其是近几年不断有白人警察枪击黑人事件的发生。
2013年,青年特莱温·马丁(Trayvon Martin)被白人警察射杀后,“黑命贵(Black Lives Matter)”的关键词被人们在社交网络不断转发和传播,直至抗议声扩散至线下游行,最后发展出“黑命贵(Black Lives Matter)”的运动。非裔美国艺术家亚当·潘德莱顿(Adam Pendleton)在2015年的威尼斯双年展期间,就直接将“黑命贵”的字体喷绘在画布上;而另一位非裔美国艺术家山福德·比格斯(Sanford Biggers)制作的 “拉奥孔”则是以黑人受害者迈克尔·布朗(Michael Brown)为原型创作的充气装置,他头朝下趴在地上奄奄一息。或许是近来这个话题得到的关注实在太多,一些白人艺术家也开始拿这个话题做文章。
先有罗伯特·隆戈(Robert Longo)创作的全副武装的密苏里州弗格森警队的碳笔画,后有蒂-洛克·摩尔(Ti-Rock Moore)制作的同样以迈克尔·布朗为原型的真人大小雕塑,前者的作品更是被洛杉矶一家艺术基金收购。然而越来越多的政治化的创作却也迎来了评论家的质疑,艺术评论家泰勒·蕾妮·阿尔德雷吉(Taylor Renee Aldridge)在她的一篇文章里指出,“那些针对种族歧视引起的事件而创作的政治艺术正陷入一场炒作的嫌疑,是迎合市场的精心安排,而不是真正可以改变社会的催化剂( Political art that responds to issues surrounding race is in danger of becoming mere spectacle, a provocation marketed for consumption, rather than a catalyst for social change)”。其实泰勒的担心并不是不无道理,相比迈克尔·理查德的创作和再早些之前巴斯奎特的作品,现在市场上不乏以投机取巧而流于表面的作品。
亚当·潘德莱顿,“黑命贵(Black Lives Matter)”, 2015
山福德·比格斯,“拉奥孔”, 2015
罗伯特·隆戈,无题(弗格森警队,2014年8月13日)
蒂-洛克·摩尔,“迈克尔·布朗的尸体”,2015
半个世纪以来,黑人艺术家的创作总在围绕着自己的身份展开。这是一个由历史和肤色铸造而无法改变的身份。虽然年轻一代的非裔美国艺术家已经抛开个人身份,开始进行更国际化的创作,但纵观整个黑人艺术的创作中心,黑人身份和政治化依然是逃不开的选题,艺术的语境一直没变,种族问题并未得到完全解决。艺术政治化本身没错,前提是建立在唤醒人们意识和良知的作用下,正如迈克尔·理查德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艺术家的创作背后的深思熟虑和用心,并不流于表面的大声喧哗。
迈克尔·理查德和他的作品
编辑:孙毅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