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印象”——黄建兵作品展在方圆美术馆隆重开幕
0条评论 2016-10-02 13:58:21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1.开幕嘉宾合影
开幕嘉宾合影

2016年10月1日下午, "非常印象"黄建兵作品展在798艺术区方圆美术馆拉开帷幕。策展人邵琦,学术主持彭锋,艺术评论家杨卫、王端廷、殷双喜、王克举、艺术家闫平等嘉宾数百人出席了开幕式。在学术研讨会上大家各抒己见,对黄建兵系列作品"非常印象"亦展开了精彩的讨论。

艺术家黄建兵
艺术家黄建兵

本次展览展出的是黄建兵老师近两年来所创作的一批颇具代表性的作品。策展人邵琦从这些画作中看到现实主义的真实,野兽派的色彩,后印象主义的结构,象征主义的神秘等多种艺术风格,形式的灵活多变显而易见,不变的艺术家对原始与野性的呼唤。黄建兵从非洲萃取的,并不仅仅是异域风情,融于其画面的是一股未经垦踏的精神力量,而这种力量不只是他对非洲生活的描绘,亦是最为坦率的自我表现。

学术主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彭锋致辞
学术主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彭锋致辞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彭锋认为,黄建兵的"非洲系列绘画"与欧洲现代主义大师的绘画之间有相似性。如果考察欧洲现代绘画,就会发现它们与古典绘画之间有明显的断裂。贡布里希发现的"图式与修正"的公式,只适合欧洲现代主义之前的漫长发展阶段,它无法解释现代主义的断裂。非洲给了欧洲人走出欧洲中心主义以强大动力,同时也给了中国人走出中国文化中心主义以强大动力。正是生活在非洲的独特感受,让黄建兵的作品发生了质的变化。

策展人邵琦致辞
策展人邵琦致辞
著名艺术评论家王端廷
著名艺术评论家王端廷

据艺术评论家王端廷介绍,黄建兵的"非洲系列绘画"有两大类型,一类是对非洲人日常生活的记录,这类作品所使用的语言与被描绘的对象同样纯朴,具有较强的自然写实主义风格特征,令人联想到高更塔希提时期绘画作品的单纯和质朴;另一类是新表现主义绘画,这类作品造型简洁,色彩明快,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画面传达的情感热烈而又深沉,这是一种源于画家内心又与被画人物的情感世界想通、既非欢愉又非痛苦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折射出当今包括非洲人和画家本人在内的整个人类社会的空前复杂性。

著名艺术评论家殷双喜
著名艺术评论家殷双喜
著名艺术评论家杨卫
著名艺术评论家杨卫

艺术评论家王春辰认为,黄建兵的绘画是关于非洲大陆的故事,看他的作品,让你们联想到那片广袤的土地,以及富有传奇的非洲历史和故事。作品中的人物刻画又富于现代绘画的风格,更加与现代历史发生对话关联。当黄建兵移居非洲、与那里亲密接触后,他对非洲的想象和认识就不再是传说,而是情感的投入、真实的体验,这些生动感人的画面提示了文化的在地价值以及更深层的人文思考。浓烈的色彩不是华丽,而是生命充沛的奔放;厚重的笔触不是僵硬,而是历史悠悠的肯定;人物的刻画不是趋媚迎合,而是真亲的热爱和人性的拥抱。

著名艺术家闫平
著名艺术家闫平

艺术家闫平对于黄建兵的创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黄建兵毫无顾忌和毫不掩饰将非洲原驻民的绘画、舞蹈、雕刻等一切的绘画元素揣摸并融入到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去。那种源于生命奔放的自由涂抹,体现出艺术家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充满希望和桃源般梦境,于是,全新的作品面貌赫然呈现在他的画作中,相信观众能够在每个线条和色块中感受到某种莫名的碰撞,体会到他在创作时的激情与率真,那种由心中焕发出的原始而本真的爱,所唤起的回归心灵故土的自由!

黄建兵,1974年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市,自幼酷爱绘画艺术,从小喜欢书法与传统绘画,尤其热衷于西方传统绘画的钻研与学习。2003年旅居西非喀麦隆,在杜阿拉成立个人海外艺术工作室,经常深入原始部落采集创作素材,进行写生活动,扎根于生活,热衷于探索喀麦隆文化与喀麦隆艺术。在非洲艺术熏陶下,作品风格灵活多变,不拘形式,色彩鲜明。2015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西方古典绘画,致力于西方传统绘画材料和语言的研究,沿着传统的脉络,清晰的认识到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状况。个人作品风格多以夸张的表现形式,或无意识的,潜意识的涂鸦形式出现在画布上,或批判,或挣扎,或沉默,或抒情。画家的创作热情均源于生活,每一天不经意的关注点均能让艺术家捕捉到敏锐创作源泉与气息。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10日。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