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携手邬建安打造多维度下的“征兆”
0条评论
2016-11-08 00:05:33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开幕现场 邬建安与嘉宾合影
艺术家邬建安
2016年11月4日,由中国民生银行和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联合主办,前波画廊协办,并由巫鸿担任策展人的“征兆:邬建安新作展”在北京民生美术馆拉开帷幕。此次邬建安大型个展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当代艺术家个案研究系列”的最新成果。
实验音乐制作人小河(何国锋)设计主创的现场音乐表演《兆》
展览现场
展览以“征兆”为主题,展出了邬建安近年来四组不同形态与媒介的艺术作品,全部为第一次展出,分别为《大河的诞生》、《三王冢》、《白日梦》以及由9件仿真动物标本组成的互动声音装置艺术作品《征兆》。在展览现场,还特意 安排了三场由著名先锋独立乐手、实验音乐制作人小河(何国锋)设计主创的现场音乐表演《兆》,而音乐表演所使用的乐器便是作品《征兆》里的九只动物。
这些作品展现了传统艺术语言当代化的实践成果,凸显其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独特价值和别具一格的视觉魅力。其中四件作品的主题在中国文化和艺术中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根源:这里有“与天地争神”的无头巨人刑天,有《山海经》中身发异声的奇形动物,有“眉间尺”传说的惨烈结局,也有由汉代“摇钱树”化出的“白日梦树林”。犹如文化的基因, 这些故事与形象在这个展览中被邬建安的当代艺术作品再次激活。”
展览现场
在邬建安早期的作品中,他通过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对中西方神话和哲学进行了具有个人风格和当代文化想象的诠释。而此次展览,不仅呈现了其最为熟稔的创作媒材和风格的作品,同时他也将主题和媒材涉猎到更为广泛的领域。巫鸿介绍道:“邬建安的想象力总在几个维度上同时进行,他的作品也总在几个维度上同时刺激和扩展人们的艺术想象。他游走于文字和图像之间,在抽象与具象之上又加上一个叙事维度。他摆脱单纯的视觉和观看,因此引入了声音和演出。他驰骋于古今之间,把当下的人们在瞬息间带往诡谲奇邈的洪荒时代。他跨越媒材和风格:绘画、雕塑、剪纸、装置提供给他多样的语汇,但同时激起跨界、综合、打乱、超越的欲望。”
对于展览主题“征兆”的设定,策展人巫鸿阐释:“《征兆》是神秘的:一些奇异现象出现了,预示着即将发生的巨大事件,或是天降灾祸或是朝代变换,甚至是人类和地球的终结。‘征兆’的思维逻辑超越文化和地域的分野,隐藏在古人的科学推理和政治哲学之中。但无论怎样它总是对未知和对将来的想象。在这一点上征兆与艺术——特别是与当代艺术——有着值得思考的内在关系,因为艺术总是有关想象的,而真正的当代艺术总是为了通向未知和未来而创作”。
作为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邬建安擅长运用剪纸、皮影等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来进行创作,作品大多涉及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在同代的艺术家中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地位。他曾对媒体表示:“我试图借助当代艺术热衷的激进与锋利的美学经验,唤醒中国传统艺术中蕴藏的智慧与感性能量,使古老的精神返老还童,年轻起来。同时,希望建构出一种为中国的当代文化自豪使用的,能使西方强势文化尊重、畏惧的视觉艺术表达方法。”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周旭君主持展览开幕式
对于邬建安的作品,北京民生当代美术馆馆长周旭君在开幕式中表示:“邬建安虽然是一个年轻的当代艺术家,但他的艺术作品具有跨越古今的视觉深度,他在传统和当代中自由转换的创作方法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有很好的启示作用。我们美术馆作为一个开放的空间,不分年龄和资历,希望任何符合美术馆学术标准的好艺术家,都能成为我们所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也希望美术馆未来的‘当代艺术家个案研究系列’中,有更多像邬建安这样优秀的年轻艺术家能够进入其中。”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致辞
“在我看来,邬建安这些年来始终沉醉于有他自己逻辑的世界里。这个世界是远古世界跟民间传奇融合其中的,与他自己接触的大量原生态的艺术形式相结合。因此,无论他怎么做,其实传统的、民间的、本体的文化基因,特别是视觉思维的方法,已经熔化在他的整个思想结构和行为方式里面了。我觉得这是一位艺术家成熟并且不断走向精进的表现。”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说道。
作品阐释:
《大河的诞生》
《大河的诞生》局部
《大河的诞生》由12幅2.5米x1.8米的剪纸拼贴画组成,联接拼组成连绵的群山。它们是邬建安编造的12篇章“神话”故事,拼贴画作品即是对故事的提炼。组成群山的形象是无头的“刑天”和其他来自《山海经》中的神祗,如句芒、丹朱、氐人等等。刑天与这些神祗形象似乎都在群山间疯狂的呼喊或舞蹈,试图找回其失落的头颅。
作品《三王冢》
三颗一样的石膏与人发制作的“头颅”摆放在《大河的诞生》下方,与《众里寻》那个找头的故事有一种对应的暗示关系。“三王冢”的名字源自鲁迅的《铸剑》,原本分属于敌对者的三颗头颅在同一个鼎里被煮成白骨,意味着身份的混淆与真相的遗失。就像人们一直试图找到刑天那颗藏于群山之中的头颅,想要借它去证明曾经存在的“理想世界”,但理想或者真相总有它的历史局限性。真正的理想状态从来没有存在过。
《征兆》
《征兆》
《征兆》包括九件动物的标本,大象、犀牛、虎、马、梅花鹿、山羊、绵羊、鹅与公鸡。每只动物都异常之处,如象生四牙,虎有九首,鹿目在背等。这九只动物就像是《山海经》中记述的动物征兆,他们因为身体的异常而承载了窥见未来的神秘信息。九件标本同时又是乐器,在各自发声时,他们就像是兼具形态与声音的完整“征兆”,观众既能看到征兆的形象又能听到他们的声音;当九件乐器合作演出时,演奏的音乐就像是因“征兆”的聚集而意外产生的某种难以解释的群体现象。
《白日梦的树林》
《白日梦的树林》则是十七棵黄铜雕镂的树状雕塑。每件树状雕塑都分为两层,每层是一个独立的形象,这些形象来自邬建安2003—2004年特别是北京“非典”疫情严重期间创作的一批剪纸作品,他称其为《白日梦》。这些形象就像是那个时期伴他度过恐慌的幻梦朋友,也是抽象的个体精神体验对灾难性的现实危机的一种回应,于是它们构成了另一种虽不可见却又活生生的“真实”。十七件雕塑均以树木命名,分别是:柳、桃、槐、椿、楠、杨、松、杉、枫、桦、梅、桐、橡、樟、檀、桂、槿。这些形象奇异的树木构成了一个闪闪发光的树林,包罗征兆的动物在其中。
编辑:成小卫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