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极 水之音
油彩 画布
160.5 x 128.5 cm. (63 1/8 x 50 5/8 in.)
1956-1957年作
2016年11月26日,佳士得香港2016年秋拍“先锋荟萃"专场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槌,专场拍品共15件,其中,赵无极《水之音》以4870万港元拍卖成交,此前估价为36,000,000 港元- 46,000,000 港元。
作品标题灵感或许来自于韩德尔1717年为英皇乔治一世所创作的《水上音乐》。韩德尔所作的这个曲目,是为国王在泰晤士河上行船的水上欢宴,及激昂的音乐向英国人民宣称国王英姿依旧固守皇位,一向以华丽派对绚称的王子仍需要等待。艺术家在此幅作品中采用的褐黄色调似乎巧妙呼应了《水上音乐》中大量使用铜管乐器的乐章,尤其让人感受到彷若像是法国号浑厚温暖的深邃银色,在河面上共鸣所传达出的磅礴气概;在薄涂的古铜色调间,隐隐若现的青绿色调及浅白,则像是乐曲中时而穿梭的双簧管、低音管与弦乐在行板中所交织出清亮却低沉优雅的旋律。
赵无极于1921年出生于北平一个富裕的书香门第家庭,祖父是前清秀才,父亲则是一位热衷艺术的银行家。从小受教于祖父,读书、习字、涂鸦,浸养在中国传统的美学天地之中。十四岁考入杭州艺专,接受学院派的绘画训练;师从留法回国的林风眠,接触到其创新的绘画观念,1941年毕业并留校任教。二次大战结束后,赵无极于1947年远赴重洋至艺术之都法国巴黎,结识阿贝尔托?贾科梅蒂等艺术同好,潜心研究西方抽象画风,并朝向前卫风格转变。 1952年开始他的作品在巴黎的画廊定期展出,并巡回至美国、瑞士、伦敦。 50年代中期结识纽约画派的众多艺术大师,包括弗朗兹?克莱因等,并开始重新探讨中国绘画的根本,从留白中找到虚空的意向,从自然景观与水墨晕染中找到浪漫的抒情抽象。 1980年代,巴黎大皇宫国家美术馆举办赵无极个人画展,随后被中国美术馆、京都国家博物馆、法兰西画廊等各国重要美术馆邀请举办回顾展。赵无极的艺术自成一格、成绩斐然,为东西方艺术交流提供了重要桥梁。以一种物我交融的精神状态,心手相师的创作方法,气韵生动的境界追求,艺通中外,心驰古今,以其在艺术上卓然独立的成就立足20世纪驰骋国际艺坛的大师级人物,并为中国现当代艺术史中首当其冲的先驱人物。本次拍卖呈现作于56-57年间的作品《水之音》(拍品编号2506),为赵无极在50年代中期两件同名作品之一,另一件(图1)稍晚作于1957年,尺幅大致一半,颜色以冷色系普鲁士蓝为基调。
《水之音》为赵无极转型抒情抽象的经典钜作,倾注精力情感和其对中西文化精髓集大成于画面,将钟鼎文的抽象符号穿插于溟蒙深浩的色彩幻妙中,将隐隐强力化作融融和谐,成就如其名「无极」的艺术最高境界。
《水之音》画面中部从上至下纵向布满形似商周青铜器皿上铭刻的金文及甲骨文的符号,在广袤恢弘的色域中以文字入画,实属赵无极对融合贯通中西艺术的推动与创新。从历史层面看,书写与绘画的结合既是中国画的传统同时也是创举。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行书长卷《廉颇蔺相如列传》对诸多文字采用简化甚至蛮野原始的变形,通过对笔锋跌宕起伏及用绘画的布局安排文字的形式,打通书写文字与写意绘画的隔障,恣意表达思绪情愫,开创空间时间的多维世界。以文字入画的概念及抽象表现语言在西方当代艺术家的创作中也不乏,《水之音》早于西方文字浪潮接近十年,赵无极领先同期欧美艺术家开辟此条道路,并将文字元号与抒情抽象表现主义相结合,成为其转型期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