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8日下午2:00,《羌禹繁花——五彩基金汶川教学基地作品展》将在汶川县博物馆开幕。《羌禹繁花》由五彩基金策划,参展人包括五彩基金汶川教学基地60名学员和5位教师。展出共129件,包含纸上水彩、布面综合材料、剪纸和刺绣等不同形式的作品,其中包括教师为教学需要而创作的作品13件。
苏兰拉作品
2013年5月汶川特殊教育学校五彩基金教学基地正式成立。招收的60名学员中主要为少数民族且有聋哑、智力障碍等不同残疾状况。基金在汶川特殊教育学校组建新的教师团队,由熊文韵老师带队对当地老师进行教学培训。接受培训的教师中有些曾经受过美术教育,有的无美术基础。老师们除了担任学校的行政工作外,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基金的教学方法并努力钻研绘画技巧,一边学习一边教学。同时五彩基金定期到汶川持续培训教师,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王东作品
杨庆丽作品
3年多来,学生的创造力被不断地开发调动出来,老师们在教学中融合了当地的民族风格元素,学生的作品呈现出非常独特的面貌,这次展览集中展现出了这样的成果。具体体现在四个部分:学员的原创绘画、绘本故事画、绘本独幅画,以及老师们的作品。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羌禹繁花——五彩基金汶川教学基地作品展
开幕时间: 2016年12月18日 14:00
展览时间:2016年12月18日(周日)——2017年1月18日(周三)
展览地点: 汶川县博物馆
展览地址:汶川县威州镇较场街文化中心
展览策划:五彩基金
主办:五彩基金 汶川县教育局
协办:汶川县特殊教育学校 汶川县书画院
承办:汶川县博物馆
媒体支持:
99艺术网、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天府早报、雅昌艺术网、新浪四川、四川新闻频率FM106.1
相关资料: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汶川特殊教育学校简介
汶川特殊教育学校是为听力、智力障碍学生提供特殊教育服务的全日制寄宿学校。1998年9月成立阿坝州特殊教育中心附属在汶川县威州小学内,2007年4月成立汶川特殊教育学校(同时挂牌汶川县威州镇中心校),主要招收汶川县境内的“三残”儿童和威州镇高半山的孩子,2008年“5.12”特大地震以后,校园严重损毁,8名特殊孩子和400余名普教师生一同迁至凉山州异地复课,2009年9月迁回灾后重建的新校园,特殊教育独立成校与汶川第二小学共校办学,2013年3月搬入位于雁门乡的新校园,学校占地3500平方米。
学校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办学规模最大的特殊教育学校,招生范围涵盖汶川、理县、茂县、松潘、九寨沟、黑水、金川、若尔盖、红原、马尔康等十县的各乡镇。现开设了启聪、启智2个特殊教育专业,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9人。现有教职员工38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名,小学高级教师20名,州级骨干教师2名,县级骨干教师4名,97%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羌族、藏族师生占学校总人数比例达90%以上。
我校围绕“全面发展,殊途同归”的办学宗旨,以“爱浇殊蕾,情育珍人”的办学理念,构建了“品德教育放首位,文化教育是基础,职业教育为重点,艺体教育显专长”的教育模式,坚持以“养成教育,感恩教育,爱心教育,情感教育”为主线,以“民族文化教育、艺体学科教育和人性化课程教育”为主体,以“缺陷补偿,健全人格”为主导,着力打造“国学怡心、艺体怡情、手工怡技”的办学特色。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民族地区特殊孩子的职业(生存)教育和艺术教育的新路子,把民族地区的自然元素与特殊孩子的职业教育、艺术教育、生存教育相结合,让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建立了以“长期培养”为主,兼顾“短期培训”的职业教育和艺术培训新模式,把《畅想童年》大活动作为一大抓手,成立了舞蹈、合唱、乒乓球、篮球,轮滑、绘画、手工、羌绣、烙铁画、生活劳技与康复等职业教育与课外大活动兴趣小组。
孩子们在爱的浇灌下已结出硕果,聋生毛智前和赵书音成为四川省聋人网球队职业网球运动员,拉日根、兰兰成为四川省残疾人艺术团专业舞蹈队员,孩子们在各级各类比赛中也获众多殊荣。2012年学校被授予“四川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4年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汶川县最佳文明单位,四川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道德风尚奖”,2016年被授予四川省“三八红旗集体”学校连续五年获汶川县目标考核“一等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这朵阿坝州教育园地里的新蕾,必将在云朵抚过的山岗下绽放出夺目的灿烂。
编辑: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