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8日下午三点,古鹏“偶然,秩序”与董鹤“庇护所”双个展在Hi艺术中心举行了开幕式。
“庇护所”是董鹤继2015年“冷记忆”之后,在玉兰堂举办的第二次个展。共展出董鹤蛰伏两年后带来的27幅新作及部分装置作品。
进入展厅,首先吸引到我们的是位于展厅中央的三组综合材料装置作品。展览主题“庇护所”来源于电影《庇护所》,讲述的是有一位法医,他有一个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走向了犯罪,董鹤的这组作品讲的是时间的概念。这组作品材料丰富,基本取材于网络,上面摆放的矿石、动物标本、珍珠、水晶、扣子、牙齿等道具几乎都未加工,本着兴趣用画的感觉去做的,让整个作品变得有趣。
近两年董鹤觉得自己变化比较大,因为闲不住一直都在实验,在创作,当看到自己每幅作品都有变化的时候就会得到满足。他的图像来源于网络或者自己的构造,因为有时候看到了之前的作品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就会利用反复叠加、覆盖的修改来满足自己心灵的感受。董鹤认为油画叠加的质感要好,有触感与层次感。当然这其中也有偶然的因素在里面, 有很多细节形象在画里面,吸引观众深层次解读,提高趣味性。他认为明白自己的定位比较重要,以前的创作比较拘谨, 抠细节,现在作品中的笔触有的处理得随意,会有发散到爆炸的体验。董鹤对自己的作品也有不满意的地方,形归纳的不够。绘画不是权威,他需要沟通和生命,他不是法律和阶级,他往往更需要质疑和探讨。
另外一个展厅带来的是90后艺术家古鹏“偶然,秩序”,展出其近年来20余幅新作。
在他的创作中,作画工具比较简单,基本上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针管笔。古鹏的作品并没有事先完全设计好,长时间的创作一幅作品,这期间存在着很多偶然性,即将没墨的笔和新笔的墨汁浓度是不一样的,一支笔从新笔到墨汁用完,在它的生涯中,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墨汁浓度依次在递减,而画面的层次也随着这种关系变得更加丰富。古鹏坦言,这种关系我并不能完全的去控制它,我喜欢这种偶然性。在如今网络如此便利的时代下,键盘的输入逐渐代替了笔的记录,笔的原始功能似乎已经很少派上用场了,我们逐渐习惯了图片式的记录,如非在必要情况下,我们的首选一般都不会是笔。古鹏希望通过使用针管笔的描绘,在如此快节奏的生活中,让自己保持清醒。
据悉,本次双个展将持续至3月15日。
编辑:隋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