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嘉宾合影
2017年3月19日下午3点,由策展人梁克刚策划的“墨渡--于剑飞个展”在北京草场地艺术区央美国际开幕,展览集中呈现了艺术家于剑飞从艺以来创作的成果。
开幕嘉宾(左:策展人梁克刚;中:艺术家于剑飞;右:央美国际负责人魏明)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在策展人梁克刚看来,于剑飞并非特别关注现实世界的艺术家,她注重的是纯粹内心的体验和想象的挖掘与展现,致力于建构自己那些平行于现实逃离在时间之外的美丽小世界里。她实践的是她自己理解和擅长的艺术,按照艺术工具主义推崇者的观点也许你可以认为她做的不是当代艺术,并没有对现实的社会产生价值,但她的作品一旦形成真正的形式语言和方法论贡献对于其个人、对于喜爱者甚至对于艺术本身也是有可能提供价值和作出贡献的。
艺术家创作中
当然于剑飞在她那些曼妙奇异的想象画作以外,她也会关注到消费社会的拜物风潮,她仍然采用墨点方式绘制了很多尺幅巨大的日常用品的素描形象,这些日常生活中平淡无奇的小物件一旦入画并且被尺寸巨大地精细描绘立马变成了一种肃穆庄严陌生冷峻的图式,而墨点素描的方式更是强化了那种疏离感,那些画面中的物件也立刻呈现出一种与平时使用状态截然不同的距离感、荒诞感和神圣感,如同某种宗教的圣器般等待信徒们的顶礼膜拜,从这些作品中已然能够看到她对于现实社会的观察与反思。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基于一种心理寄托和精神归依,于剑飞也绘制了一些佛像题材的作品,与通常的佛教题材绘画的平庸形式刻画不同,她关注的也许是自己画作结束瞬间所凝固的佛像面容中那种神秘的微笑及其背后所昭示隐藏的另外一个美丽和静的大千世界,在这些画中佛像只是一扇通向彼岸的门,在你凝神静气地虔诚对视时就会有机缘走进那个美丽的新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讲,绘画对于于剑飞个人而言不是生活不是工作不是兴趣更不是功名利禄而是聚沙成塔以墨求舟渡己渡人的日课与修行。
艺术家现场接受媒体采访
据艺术家于剑飞介绍,这批作品的创作开始于2009年的夏末,由于艺术家长期从事铜版创作,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发现许多构思和表达受到了铜版本身语言及形式和技法的限制,于是开始有意的寻找更加直接和多元化的表达方式。
于剑飞作品《犍陀罗》 180X200cm 纸本 墨 2016年
于剑飞作品《曲别针》 112x81cm 纸本 墨 2014年
艺术家很喜欢也逐渐的明白了一句话“艺术的生活,生活的艺术”。这就是她一直期望且逐渐进入的状态。于剑飞的作品表达的一定是自我,这也是她最不愿过多解释的。画画不打草稿也几乎没有手稿,完全由心而发,回忆一切,纪录下来。这次展览只是她从艺以来的短暂总结,希望能尽快投入到熟悉的创作中去。
展览海报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4月2日。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