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乙:我自己知道我一直在变的
0条评论 2017-05-23 11:14:39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何涛

丁乙在工作室 何涛 图
丁乙在工作室 何涛 图

“他这样的画法相当不错呢,非常漂亮,我喜欢这些痕迹”,在伦敦市中心的梅费尔街区,一家名为Timothy Taylor的画廊(下称泰勒画廊)里,一个清洁工老妇凑近了中国画家丁乙新近创作的一幅《十示》仔细端详。

当晚,丁乙的个展《Ding Yi》将在这里开幕。泰勒画廊的一层展厅里摆放着七幅丁乙在最近2年里创作的《十示》。这些长宽都是2米4的大画被以一种均匀的节奏摆放在方正宽敞的展厅里,营造丁乙在多个场合都提到过的“我的每幅画之间都具有某种连续性和因果关系”。

伦敦泰勒画廊外挂着丁乙个展的海报
伦敦泰勒画廊外挂着丁乙个展的海报

作为一个在近30年里一直用十字形符号进行创作并且在中国甚至国际抽象画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艺术家,丁乙在最近2年的创作阶段呈现出了什么新的变化?

“别人可能觉得我总是在画一样的东西,但是我自己知道我一直在变的。”出发去伦敦参展前,丁乙在他位于上海徐汇滨江西岸艺术园区的工作室里对澎湃新闻记者说。

泰勒画廊的丁乙作品展厅
泰勒画廊的丁乙作品展厅

对丁乙来说,把这些十字符号画在纸上还是椴木板上,画在5米高的巨幅纸面上还是20厘米高的册页上,都是不一样的。

“顾恺之的线条已经不存在了,因为现在不再有那个时代的生活,人们不再穿那样的长衣裳了。”在伦敦个展开幕的前一天,丁乙去牛津大学阿什莫利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跟英国汉学家马啸鸿进行了一场对谈,其间当有听众提到中国艺术的传统有没有被中国的现代艺术继承时,丁乙如是答道。

马啸鸿是2015年丁乙在上海龙美术馆的个展《何所示》的策展人,而阿什莫利博物馆则是去年刚去世的汉学家、中国艺术史专家、收藏家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生前比邻而居30年、并捐赠了全部400多件收藏的博物馆 。

“对创作材料和创作方法的突破和革新,是每个时代艺术家都在努力寻求的”,丁乙对牛津的听众们说道。

但丁乙没有来得及向观众展示他手提包里的一把折扇:在白色的纸扇面上,是他用彩色铅笔画下的密密匝匝的十字符号。丁乙将这把折扇赠给了阿什莫利博物馆。在博物馆二楼的展厅里,他的一本展开后长达10米的册页正在一个长方形柜子里陈列着,这本名为《柒拾個圆》的册页,从形式上看,跟上海博物馆书画部里陈列的那些明清册页并无不同,其中所表达的闲散和雅玩情致也一脉相承。

丁乙册页《70个圆》被陈列在牛津大学Ashmolean博物馆
丁乙册页《70个圆》被陈列在牛津大学Ashmolean博物馆

在丁乙工作室的主墙上,挂着2015年在上海龙美术馆展出过的那幅大尺寸作品,它由5张高3米、宽1米5 的大纸横向拼接而成,这些纸是丁乙从日本订制的手工纸。当他将这么大面积的纸张画满之后,又在其上喷涂了几层特殊的胶,使纸面形成了一种皮质的效果(下图),颜料则泛出金属光泽。

\

这两年,丁乙又找到了新的画板,一种长2米4宽1米2的进口椴木板,他把它们拼起来,两块拼成正方形(这次在伦敦的展览就全部是这个尺寸),也可以三块、四块地拼成更大尺寸。这种原本用以装修的密压板具备的硬朗和稳定感,不仅给他的创作带来了新的媒介,更让他找到了新的创作手段。

丁乙《2016-6》局部,椴木板
丁乙《2016-6》局部,椴木板

他先在椴木版上刷几层颜料,先是草绿或者桔色,等干了再刷一层墨绿或者深红,最后再刷黑色。然后他在黑色背景上开始用颜料画十字,在不画的地方就用刻刀刻十字,刻出来的十字显示哪一涂层的颜色取决于他刻划的力度,有时一刀到底,露出的就是椴木本来的颜色。在他的工作台上,整齐地码着一瓶瓶红红绿绿的碎屑,这两种颜色正是他此次参展作品的主色调。这些碎屑正是他从画板上刻下来的,他按颜色归类把它们放进玻璃瓶里,它们就像是从他的作品上下下来的雨点。

这些碎屑就像是从画面上下的雨点,被按颜色和形状分类存储起来。
这些碎屑就像是从画面上下的雨点,被按颜色和形状分类存储起来。

“我对画画以外的事情没有兴趣”,丁乙每天在工作室画12个小时,晚上回家后接着画册页“作为消遣”,这次在牛津大学阿什莫利博物馆展出的册页《柒拾個圆》就是他的“业余”创作。

“早年那些具象基本功以及那些画过的上海街景,对你后来画抽象有帮助吗?”

“我觉得是有的。”丁乙说,“这些年城市的变化在我的画作里是有体现的。”

从丁乙近些年的作品中,的确能隐约感受到城市夜景的俯瞰意象。英国艺评人Hettie Judah在《丁乙:走向新动态》一文中这样写道:“它们是对‘非场所(non-places)’充满活力的描摹,几乎呈现出动态状。它们像夜景鸟瞰图,反映出马克·奥吉笔下的都市世界。表面之上有可供建设的开放空间,表面之下则是一个隐藏的世界。”

丁乙《2016-10》局部,椴木板
丁乙《2016-10》局部,椴木板

“十字已经成为你的艺术符号了,有没有想过要作些改变呢”,很多人都这么问过丁乙。这一次,他的回答仍然是:“不会,我想我会一直画下去。”

日复一日,丁乙站在他的桔红色电动升降机上,像一只辛勤的蜘蛛,在巨大的画板上刻划、勾连、点缀,营造图景,表达思想。

丁乙工作室
丁乙工作室

但人们还是想从丁乙嘴里问出点什么,不仅是外行,在泰勒画廊的丁乙展开幕式上,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艺术总监、英国电视台5频道里经常出现的艺术史专家Tim Marlow也向丁乙抛出了类似的问题:“你对未来的创作方向有什么规划吗?”

“我对较远的未来没有计划,我在每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会产生下一幅作品的灵感,有时,我甚至迫不及待地要开始画下一幅作品。”丁乙说。

泰勒画廊,丁乙个展开幕式上的对谈
泰勒画廊,丁乙个展开幕式上的对谈

“丁乙的画作只可能诞生在上海,但是它们也是无国界的。1980年代中期,在学习了中国画之后,丁乙成为前卫的85新潮运动的一员。通过30年来持之以恒地创作十示系列,丁乙和他的作品完美地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迅速变革。”泰勒画廊的主人Timothy Taylor在策展前言中写道:“我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看到丁乙的作品后,我有许多问题想问。作品中的什么吸引了我?为什么它们那么令人叹服?看着这些大尺寸画作中的任意一件,我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也会有更多的问题出现——这种感觉却总是让我会心一笑。”

丁乙一直把这幅画于1991年的作品挂在自己的房间里,他说这幅画会让自己时常记起年轻时的专注和耐心。
丁乙一直把这幅画于1991年的作品挂在自己的房间里,他说这幅画会让自己时常记起年轻时的专注和耐心。

可以说,画廊主人、清洁工老妇以及许多其他丁乙作品的观看者,在此刻相遇了。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