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轩17春拍:“一间屋”近现代名家精品推荐
0条评论 2017-06-01 10:38:32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近现代艺坛名贤辈出,领异标新,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黄宾虹、吴湖帆等诸位大师级书画圣手,如山外青山,奇峰耸立,绵延无尽。绘事既承前贤余绪,又别开生面,直造古人不到处。若大千居士之泼彩、白石翁之蔬果,抱石之风雨江山、宾虹之焦墨,岂是前朝俗手所能想见。本场中更有大千之见客图、吴倩盦之孤松高士,可称血战古人,足令前贤敛手。诸多超脱胜妙的精品今日能于笺素上一睹其流风余韵,何其幸甚!

张大千(1899-1983) 浮峦暖翠
张大千(1899-1983) 浮峦暖翠
设色纸本 镜框 1976年作
64×134.5cm

款识:六十五年八月写为吴瑞奇先生方家正之,蜀人张大千爰年七十有八。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三千大千]、[独具只眼]、[丙辰]
来源:德国重要私人收藏,原香港佳士得拍品。

局部
局部

\
局部

张大千有题跋谈及其泼彩泼墨山水:“元章(米芾)衍王洽破墨为落茄,遂开云山一派,房山(高克恭)、方壶(方从义)踵之以成定格,明清六百年来,未有越其藩篱者,良可叹息,予乃创意为此,虽复未能远迈元章,亦当抗手玄宰(董其昌)。”

局部
张大千(1899-1983) 春山闲居
设色金笺 镜框 1970年作
53×40.8cm

款识:庚戌十月五亭湖上,爰翁。
钤印:[大千居士]
来源:原香港佳士得拍品

大千居士晚年孜孜不倦从事中国画的开拓与创新,在全面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开创了泼墨、泼彩、泼写兼施等新貌,给中国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影响广泛而深远。“泼墨”是张大千独创的一种画风,利用墨自身溶与非溶于水的关系和效果,施行渲染、重叠、泼洒、沉渍、流动,营造出了千姿百态的烟云效果、山势气韵,使得那如真似幻的抽象造型与客观上大自然的山岚云雾、云水飞动的具体形象有机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种中西结合的全新的画风,使山水作品之画面更加浪漫自由、灵巧新颖,艺术源于自然而又回归自然。张大千创立泼墨泼彩画风使国画技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世界艺坛为之震动,中国山水画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

局部
春山闲居 局部

在大千泼墨山水作品中,画家大面积运用积墨、破墨、积色、破色等方法,将传统山水中没骨、泼墨和大小青绿的技法结合运用,在重视笔法的同时,更加重视渲染,将水墨和青绿、泼墨和泼彩融为一体,开创了化线为面,色墨融合,工写兼施,没骨写意的泼墨泼彩方法。自此,他的作品趋向苍浑渊穆、气势磅礴而宏大雄奇。他巧妙地将大青绿中的重色分染改为重色泼染并与泼墨法融汇在一起,加之反复地破来破去,构成了画面的朦胧感和神秘感。古人有泼墨法,而无泼彩法,更无墨彩合泼法。大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独创泼彩法和墨彩合泼法,为中国画开辟了一条新路。

张大千(1899-1983)李德裕见客图
张大千(1899-1983)李德裕见客图
设色纸本 镜片 1947年作
33.5×95.5cm

款识:周文矩《李德裕见客图》。李秋君大家尝橅临之,此又临秋君者。丁亥嘉平月,瓯湘馆中记。爰。
钤印:[张爰] [大千鉥] [南山长寿] [大千居士]
张大千题边跋:此图失去已久,顷为名静贤侄收得。人生离合聚散无常,可慨叹者多矣。况此身外物乎!而秋妹墓木已拱,未由临吊,为之黯然。六十九年庚申冬十一月。大千张爰。
来源:原香港苏富比拍品。
注:1.张大千自题裱边。
2.李秋君侄女李名静旧藏。张大千居沪期间,多寄寓李家,关系密切。他在李秋君“欧湘馆”中写画,所画多留置“欧湘馆”供秋君赏玩,无不精彩。秋君殁后,收藏多付侄辈。

局部
局部

在这卷1948年完成的画作上,大千自题云:“周文矩《李德裕见客图》。李秋君大家尝抚临之,此又临秋君者。”这几句话表明他认为《李德裕见客图》的原作者是周文矩,而不是韩滉。同时也说明了大千本人没有亲眼见到周文矩画的《见客图》。但是,他根据李秋君的摹本,以及传顾闳中画《韩熙载夜宴图》,仍然作出了比前人精当的判断,再次显示出他对中国古代人物画有超越他人的深刻理解。

李秋君  《见客图》
李秋君  《见客图》

这卷《见客图》虽是摹本,但在大千一生的作品中仍有不容忽视之处。我们将《见客图》和相关作品稍作比较,便不难看到其中两种独特性:1.《见客图》可能是大千唯一一件以唐代工笔重彩人物画风格描绘的手卷作品。2.《见客图》比其他作品更能见证他和李秋君的相知相惜。大千这卷临摹李秋君作品的《见客图》,不是一般书画家之间互相酬赠的作品,而是大千和秋君互相切磋,甚至是向秋君学习的作品。不但见证了大千转益多师的观念,相较于其他作品,更深刻证明了他和李秋君的情谊。

傅抱石(1904-1965)  镜泊飞泉
傅抱石(1904-1965)  镜泊飞泉
设色纸本 镜片 1964年作  
82.5×110cm

款识: 镜泊飞泉。一九六四年五月,傅抱石南京并记。
钤印:[抱石之作] [甲辰所作]
出版:1.《傅抱石名作精选集萃——纪念傅抱石105周年》P238-239,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
2.《新金陵画派代表人物作品选》P49,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
著录:《傅抱石年谱》(增订本)P458,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
展览:“纪念傅抱石诞辰105周年收藏大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09年10月30日-11月10日。

局部
局部

局部
局部

《镜泊飞泉》为傅抱石六十年代初东北之行的系列画作之一,东北之行历时近四个月,行程四千多里,足迹遍布吉林、哈尔滨、长白山、延边、牡丹江、镜泊湖、沈阳、鞍山、千山、抚顺等地,期间作画课稿近百余幅。长期生活在江南的傅抱石,生平第一次亲身体验到了北国风光的无限壮美。这一次的写生创作无疑是继其两万三千里写生后的又一次体验,对傅抱石此后的艺术创作影响甚大,傅抱石对于这次写生的评价是“兹游奇绝冠平生”,长白山天池和镜泊湖,均为东北景物之精粹,他说:“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自始就是妙悟自然,富于现实精神的艺术创造,而不是单纯地诉说视觉的客观描写。”其作品的艺术魅力,正在于他拮取造化素材后,所作出的概括提炼和艺术夸张。在造境过程中,他倾注了自我的理想和审美观。

《镜泊飞泉》的瀑布占据画面左上角,出现了开阔的出水口,坚硬的岩石和几处树木,均以重墨勾染,衬托出瀑布的明亮,顺水流势干湿并用,画出了北国飞泻而下、跌宕奔腾的瀑布气势,从画面上来看,画家自创“抱石皴”的发挥,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阶段,这种笔法以散锋乱笔表现出山石的结构,以气取势,磅礴多姿,自然天成,也成为傅抱石打破笔墨约束的第一法门。其运用笔根擦染出镜泊湖边高耸挺拔的山坡,充分体现了山川的气势和山石的质感,以及山体在飞泉影响下的湿润感,以散锋笔法画水所造成的效果尤为显着,淋漓氤氲的水汽跃然纸上,令人神往,近景几个观瀑者虽点得很小,却不失精致,衣着色彩鲜艳,在整个画面大面积墨色的背景衬托下体现了点睛效果,对比山水之大,更衬托了声震山河、气势磅礴的画面,几棵大树由大块的点团和浓墨构成,在此处并不显得突兀,用笔殊为轻松灵动,略施薄薄淡彩,主要以水墨画成,然墨亦分五色,浓、淡、干、湿、枯的变化间,前后远近,层次自然分明,给人以气象浑穆之感。

傅抱石先生的山水画始终追求着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最高艺术境界,“天人合一”是技法与性情的高度统一,是“我神”与“他神”的完美融合,其山水画的创作无疑为中国绘画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黄宾虹(1865-1955) 翠岭踏歌图
黄宾虹(1865-1955) 翠岭踏歌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10.5×40 cm

款识:暝色缘江路,炊烟缕缕生。飘花知水定,坐鸟看人行。翠岭连双驿,丹枫隔一城。昔年清燕处,犹有踏歌声。宾虹画。
钤印:[宾虹]
注:原藏家直接得自画家本人。

局部
局部

局部
局部

崇山峻岭,高低纵横,在线与线之间的穿插、点与点之间的相迭、墨与墨之间的映衬中,呈现出一番质朴无华的境界。江中小船沿溪而流,似因听到山中的踏歌之声,停于岸边而陶醉不已。就技法而言,此作品已可看出,黄氏并非专摹一家。“常人专宗一家,故形貌常同。黄氏兼采众长,已入化境,故家数无穷。”画家晚年,几近目盲时,创作出他人生中最为耀眼的作品,在“浑厚华滋,水墨淋漓”的艺术境界的探索中打开了那扇“顿悟”之门,开启这扇大门的密钥,是外在视力的衰退而导致的内在视力的澄明,在心手相忘的自由状态与“不齐之齐”的审美价值的相互作用下,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黄宾虹(1865-1955) 高岩筑居
黄宾虹(1865-1955) 高岩筑居
设色纸本 立轴
101×34 cm

款识:桑苎未成鸿渐隐,丹青聊作虎头痴;久知图画非游戏,到处云山是我师。师古人当师造化,方能独开生面。宾虹。
钤印:[黄宾虹印] [冰上鸿飞馆]
出版:1.《齐白石》(捷克文版),图版23,海兹拉尔着,布拉格,ODEON,1970年。
2.《中国水墨画》(英文版),图版65,海兹拉尔着,伦敦,Octopus 图书有限公司,1978年。
3. 《中国海派艺术家绘画》,Fotografien von B.Forman ,Dausien出版,1978年。
4.《中国瑰宝》,页72-75,布拉格,禾祺拍卖行,2016年。
来源:1.捷克著名收藏家海兹拉尔(Josef Hejzlar, 1927-2012)一九五四年得自北京和平画店许庐氏。
2.原香港苏富比拍品。

齐白石(1864-1957) 花果四屏
齐白石(1864-1957) 花果四屏
设色纸本 镜片
66x33cm x4

款识:1.双寿。白石老人。
钤印:[齐白石]
2.借山吟馆主者白石画时在京华。
钤印:[齐大]
3.铁干丹花。白石老人制。
钤印:[齐大]
4.莫说神仙无艳福,佳人指上是何香。白石。
钤印:[齐大]
著录:《传承——名家递藏中国书画》,第118-119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2年。
展览:“传承——名家递藏中国书画”,保利艺术博物馆,2012年11月。
注:此作品背面写有“1945.9购于观前”及收藏印[李开禄]。李开禄,山东沂南县人,1939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萍乡市委书记、萍乡矿务局局长。

局部
局部

局部
局部

局部
局部

寿桃乃齐白石钟爱题材,此帧《双寿》亦用“红花墨叶”法为之,不过章法和笔墨均透露着轻松之意。构图甚为简率,一根折枝垂直于画面,层次感清晰。寿桃以没骨法而出,洋红着色,此即“以色当墨”,枝叶用笔率意劲健,枝条以干涩墨笔写出,叶片以石青、石绿淡染,又以墨线勾勒筋脉,与寿桃的鲜艳构成对比。疏密有致,色彩艳而不俗,寓意长寿吉祥。

齐白石画梅,受吴昌硕影响,中年时又曾携妻儿租下白石铺不远的梅公祠居住,祠堂周围开满了梅花,齐白石便将梅公祠取名为“百梅书屋”。画面一枝梅花由左斜向挺立,红梅朵朵,生机勃勃。画面构图清新,张弛有度,梅枝成交叉之势,以凝重的金石笔法画枝干,以浓艳的洋红点花卉,相得益彰。

雁来红又叫“老少年”,齐白石晚年特别爱画雁来红,一方面与他的乡愁有关,他在一首《画老来红》诗中写道:“四月清和始着根,轻锄亲手种蓬门,秋来颜色胜蓬草,未受春风一点恩。”可知齐白石曾在家乡亲手种植过雁来红。不仅如此,在他念念不忘的星塘老屋也长满了雁来红。星塘老屋是齐氏家族的聚居之地。此幅以朱砂点写花朵,叶则以花青藤黄意写,淡墨勾勒,画面清雅而灵秀,可谓难得的齐白石雁来红之佳作。

白菜萝卜等“俗物”入画与齐白石日常生活经验密切相关。这些都是他从小就吃过、种过的东西,牵系着他的儿时记忆与乡思。此幅作品以黑与红入画,显示出传统中国画色彩的韵味,画面中以浓墨湿笔写白菜叶,在熟宣的承载下凸显出水韵与笔墨情致。饱满的曙红色萝卜在整体的统一中细节变化丰富,墨色的白菜形成对比,与之呼应,笔简意赅,色彩夺目,水分饱满,鲜嫩欲滴。

齐白石(1864-1957) 蔬果隽味
齐白石(1864-1957) 蔬果隽味
设色纸本 立轴
99×34.5 cm

款识:随园老人云:三世为仕宦,才晓得穿衣吃饭。予谓三十不为农夫,不知菜根味。溥清先生雅属,八十八白石。
钤印:[木人]、[风前月下清吟]
著录:《麒麟画院藏品》,第15页,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6年10月。
展览:“惺惺相惜,恩有重报:京华珍藏齐白石、陈师曾联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7年2月10日—2017年2月16日。
注:2005年8月30日经米景扬先生鉴定为真迹。

此幅作于白石老人88岁时。画筠篮、萝卜、丝瓜、草虫。筠篮纯用墨勾,极为精练生动,篮里有两只带着黄花的嫩丝瓜,篮外是两只鲜红的大萝卜。黑色、淡绿色和红色,对比强烈,它突出了蔬果的新鲜、可爱,似乎带着乡野的气息。以这样强烈的色彩画蔬菜,是以前少见的,但它们艳而不俗。人们说白石老人的画“雅俗共赏”,但这“俗”是指题材平凡,大众喜欢,不是说作品的格调。其作品的格趣是雅的——用简洁高雅的形式表现了生命的自然对象,表达了人对农村自然的质朴情感,即使是有高度文化修养的人也喜爱,也能得到精神的陶冶与净化。

吴湖帆(1894-1968) 题纪晓岚烟管拓片
吴湖帆(1894-1968) 题纪晓岚烟管拓片
水墨纸本 立轴
103×34cm

铭文:1.牙首铜锅,赤于常火,可以疗疾,可以作戈。阅微草堂制。
2.昔为纪大斗,今属陈大树。一握之草化,烟云唯汝予,随得少佳趣。陈汉弟铭,许经隶,高源镌。
款识:1.(吴湖帆)清纪文达公烟管。河间纪文达昀以名进士官相国,文章才调莫不羡誉,放诞风流,韵事尤多。此古藤烟管,有铭十六言,即文达平日不离手之良伴,此纪大斗所以盛称一时也。流传至今,已逾百载,为杭州陈仲恕君所得。拓赠番禺叶遐庵先生,先生转赠及余者。丁丑六月,吴湖帆识。
钤印:[吴湖帆]
2.(吴湖帆)甲申十二月望,检贻秋甸仁弟雅玩。倩庵重识。
钤印:[吴湖帆]
3.(黄秋甸)丙辰夏四月持赠。文芳先生,吴门黄秋甸。
钤印:[绍莹]
鉴赏印:[杭县陈氏伏庐藏] [汉弟所得] [冷梅鉴定] [中恕] [烟云供养] [再鸣心赏] [怡园所得] [捡云书屋]

清代名士纪晓岚烟瘾奇大,自然烟具也不寻常。姚元之的《竹叶亭杂记》记载,纪的烟管之巨,烟锅之大,可盛烟三四两,故而朝野闻名,人皆谓之“纪大锅”。纪晓岚的这只装烟“一两许”的烟锅实物已不可见,但其烟管却有拓片传世。由于烟锅特大,烟管上又刻有纪晓岚手书铭文“牙首铜锅,赤于常火,可以疗疾,可以作戈”,故而一直都很引人注目。民国间,杭州人陈仲恕为这根烟管拓了三张拓片。这三张拓片一张毁于战火,一张去了台湾,另一张辗转到了沪上收藏家谢冷梅手中,即本件拍品。曾经有人将谢冷梅旧藏的该拓片照公之于《新民晚报》,原文转载如下:“……拓片纸本,长34厘米,高103厘米,其中烟管长81厘米,烟锅直径3厘米,深2.2厘米。象牙嘴,管身外箍古藤,中部有纪晓岚自制铭文“牙首铜锅,赤于常火。可以疗疾,可以作戈。阅微草堂制。”管颈另有铭文“昔为纪大斗,今属陈大树。一握之草化,烟云唯汝予,随得少佳趣。陈汉弟铭,许经隶,高源镌。”

值得一提的是,拓片上有吴湖帆的两段题识,分别出于1937年和1944年。这两段题识,不但记录了他的一则艺术活动,更记录了拓片的传承关系。

题识一“河间纪文达昀以名进士官相国,文章才调莫不羡誉,放诞风流,韵事尤多。此古藤烟管,有铭十六言,即文达平日不离手之良伴,此纪大斗所以盛称一时也。流传至今,已逾百载,为杭州陈仲恕君所得。拓赠番禺叶遐庵先生。先生转赠及余者。丁丑六月,吴湖帆识。”

题识二“甲申十二月望,检贻秋甸仁弟雅玩。倩庵重识。陈仲恕,乃杭州大收藏家。他与张大千、叶恭绰、吴湖帆、谢玉岑、谢稚柳等交往极深。得到烟管实物后,他十分重视,先在管颈上镌铭文,然后制成拓片赠叶恭绰。叶恭绰(1881-1968),字玉甫,号遐庵,诗书画俱佳,也喜收藏,藏品丰富。后来,他把拓片转赠吴湖帆,还告诉他,当时陈仲恕仅拓两张,一张自留,流传在外的只此一张而已,因此弥足珍贵。

吴湖帆有个弟子黄兆熊,字秋甸,是评弹名家,以擅说《落金扇》着称。极嗜听书的吴湖帆常邀其到梅景书屋茶叙,说书作画,师生情谊,胜于常人。1944年,吴湖帆整理出一批藏画以及自创的作品赠与学生,其中就有烟管拓片。

拓片的原收藏者谢冷梅是中国收藏家协会原顾问,谢老小黄兆熊6岁,彼此无话不谈,亲密无间。1976年,黄先生把吴湖帆相赠的部分藏品慨然转赠,包括戴熙山水册页和烟管拓片等。

吴湖帆(1894-1968)  抚孤松而盘桓
吴湖帆(1894-1968)  抚孤松而盘桓
1949年作 设色纸本 镜片
69×30.5cm

款识:抚孤松而盘桓。己丑秋八月,学唐子畏法,吴湖帆。
钤印:[倩盦] [珠星璧月采云中]
出版:1.《吴湖帆书画集》P97,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年。
2.《吴湖帆词典》P67,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3.《中国名画家全集---吴湖帆》P104,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4.《吴湖帆的艺术世界》P148,文汇出版社,2004年。
5.《吴湖帆画集》(上卷)P193,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6年。
6.《中国历代名家画集---吴湖帆》P52,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
7.《中国近现代国画大师经典画作---吴湖帆》P87,荣宝斋出版社,2009年。
8.《艺林大观》P38,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

此作绘陶渊明诗意,取自《归去来兮》中“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一句。取前人诗意入画乃是文人画既有传统。吴湖帆作为最后一批文人画家的代表,继承了文人画传统的精髓。因而他的作品,在今天愈发受到重视,也是理所当然的。

此幅《抚孤松而盘桓》描绘一高士于山林中,倚松盘桓,目光凝视巨石翠竹掩映下的溪流,若有所思,背后一梳髻童仆执杖侧立。古松茂密繁盛,映衬出山林之宁静,暗示文士高洁平和之品性。通幅将“抚孤松而盘桓”的诗意表现得恰如其分。在题款中,吴湖帆自谓“学唐子畏法”,即取法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唐寅。不论山石、树木,还是人物的描绘上,确可看出唐寅的影响,然而又不止于此。吴湖帆出身名门世家,家富收藏,与潘静淑的结合更是让他的收藏大为丰富。吴、潘二人的收藏中,仅宋元名画即有多幅,鼎鼎大名的元代黄公望所绘《富春山居图》的前半段《剩山图》即为吴氏旧藏。长久浸淫书画,许多前代名作早已自觉不自觉地渗入其绘画中,或多或少地在产生影响。比如此作中高士倚松的形象,明显可看出对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传为周文矩所绘的《文苑图》卷中一位倚松文士形象的借鉴。文士与松前巨石的关系,也无疑参考了这幅《文苑图》的布置。巨石似从《文苑图》中挪用而来,仅在形态与面貌上发生了变化。在山林的描绘上,以湿笔淡墨勾皴而成,复以浅绛色罩染,极尽山林丘壑之美,确是陶渊明笔下,文人理想中桃花源的模样。从此图可看出,吴湖帆并像传统文人一般,仅仅拘泥于学习南宗,而是摆脱了流派的束缚,将水墨青绿兼收并蓄,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吴湖帆(1894-1968)  雨村烟树
吴湖帆(1894-1968)  雨村烟树
1944年作   设色纸本    立轴
86×47.5 cm
款识:雨村烟树。米高雲山皆董巨变体,香光最擅此法。戏为元仲兄仿之,聊博一粲,甲申冬吴湖帆。
钤印:[倩庵]
出版:《吴湖帆画集》上卷P146,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6年。

潘静淑(1892-1939) 吴湖帆(1894-1968)  春风燕喜
潘静淑(1892-1939) 吴湖帆(1894-1968)  春风燕喜
1938年作 设色纸本 镜框
120×50 cm

款识:1.春风燕喜。钤印:[梅景书屋]
2.戊寅二月拟宋赵昌体制,吴湖帆潘静淑合作。钤印:[吴湖颿潘静淑合作印] [才似春山万树花] [燕子池塘黄篱院落海棠庭户]
出版:《梅影画笈》。《梅影画笈》是癸未、癸巳之年(1943、1953年),梅景书屋全体学生为庆贺湖帆公五十、六十寿辰,集资出版。其中收录了100张湖帆公壮年(1933-1953年)期间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此书叶恭绰题签条,叶恭绰题引首,叶恭绰、陈定山、潘承弼三人作序。

陈之佛(1896-1962)  竹雀图
陈之佛(1896-1962)  竹雀图
1945年作   设色纸本    立轴
128×51.5 cm

款识:绍杰先生法家雅正,乙酉初夏,雪翁。
钤印:[雪翁] [养真] [流憩庐]
注:曾绍杰上款。曾绍杰(1910-?),湖南湘乡人,著名篆刻家。陈之佛常用印“之佛”等,均出自其手。
来源:原香港苏富比拍品。

明轩春拍
预展:2017年6月28-29日
拍卖:2017年6月30日
地点:富豪环球东亚酒店(上海市衡山路516号)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