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位马格南摄影师镜头下的香港:1949-1997
0条评论
2017-07-06 11:00:39 来源:理想国imaginist 作者:马格南
[1/1]
那天是那一年最大的赛马活动开始日。不久后,共产党兵临深圳河。亨利·布列松,1949
香港中国商人报出版了一个特别版,上有两则公告:其一,所有华南地区已在共产党军队控制之下。其二,北京召开了一个政治协商会议,给四亿五千万中国人制定了新的纲领。亨利·布列松,1949
九龙港。沃纳·比肖夫,1952
大陆难民正在等待食品券。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躲避内战,成千上万的难民逃往香港。沃纳·比肖夫,1952
人力车夫。1952。沃纳·比肖夫,1952
拥挤的老城区。1952.沃纳·比肖夫,1952
赛马会上兴奋的观众。沃纳·比肖夫,1952
一个招待会上的英国人。沃纳·比肖夫,1952
街道旁的神龛。沃纳·比肖夫,1952
岛上的小渔村。沃纳·比肖夫,1952
九龙,防暴警察训练。沃纳·比肖夫,1952
时任港督葛量洪爵士。沃纳·比肖夫,1952
一个难民区的一家四代。沃纳·比肖夫,1952
三位国民党成员。沃纳·比肖夫,1952
在公园表演的乐团。沃纳·比肖夫,1952
鱼贩。沃纳·比肖夫,1952
在从香港到广州的火车上,穿越边境时拍摄。马克·吕布,1956
银行家和公民领袖Sik Nin Shau。波特·格林,1961
货币兑换站。波特·格林,1961
赛马会上的观众。波特·格林,1961
在高尔夫球场节礼日做球童的中国小孩。波特·格林,1961
Billy Tingle在香港板球俱乐部教授英国孩子们板球课。波特·格林,1961
书法家区建公。波特·格林,1961
纹身艺人James Ho。波特·格林,1961
邵逸夫先生在他的劳斯莱斯汽车旁留影,背后是一部正在拍摄的电影场地布景,电影背景被设置在中国西部。波特·格林,1961
波特·格林,1961
林黛,中国女演员。波特·格林,1961
孩子们在一个街边图书租借摊阅读漫画书。波特·格林,1961
勒内·布里,1963
勒内·布里,1963
勒内·布里,1963
九龙。雷蒙·德帕东,1964
布鲁诺·巴贝,1968
布鲁诺·巴贝,1968
反越战示威游行。布鲁诺·巴贝,1968
乞丐。费迪南多·希安纳,1970
街边理发店。费迪南多·希安纳,1970
费迪南多·希安纳,1970
费迪南多·希安纳,1970
费迪南多·希安纳,1970
百货商店墙上的毛泽东挂像。费迪南多·希安纳,1970
老人。费迪南多·希安纳,1970
费迪南多·希安纳,1970
久保田博二,1971
久保田博二,1971
工厂里的女工。久保田博二,1971
女工装配玩具出口。埃里希·哈特曼,1974
从太平山俯瞰海港。埃里希·哈特曼,1974
赛马会。勒内·布里,1976
街道。勒内·布里,1976
西贡半岛,靠近香港新界。客家老妇人,她不说粤语。马丁·弗兰克,1980
中环,清晨公园里打太极的人。马丁·帕尔,1981
启德北越难民营的孩子。马丁·帕尔,1981
证券交易所。理查德·卡瓦尔,1983
一个大餐厅里的午餐,混合可乐在香港很受欢迎。理查德·卡瓦尔,1983
香港地铁。盖伊·勒·奎雷克,1984
香港赤柱市场。盖伊·勒·奎雷克,1984
马丁·帕尔,1985
马丁·帕尔,1985
马丁·帕尔,1985
马丁·帕尔,1985
麦当劳。马丁·帕尔,1985
九龙城,一个秘密社团的教父。帕特里克·扎克曼,1987
跑马地赛马场。帕特里克·扎克曼,1987
一个秘密社团的会议,他们亲近台湾的国民党。帕特里克·扎克曼,1987
中国银行。帕特里克·扎克曼,1987
打麻将。帕特里克·扎克曼,1987
农历年期间,一座佛寺前人群。帕特里克·扎克曼,1987
文锦渡与大陆交界处,大陆的年轻农民在试图非法进入香港时被逮捕,他们被转移到一个临时拘留中心,然后遣返回大陆。帕特里克·扎克曼,1987
文锦渡口岸。给一个从大陆非法入境的男人做登记。帕特里克·扎克曼,1987
乘橡皮艇非法入境的大陆公民遭到拘捕。帕特里克·扎克曼,1987
九龙的“九龙寨城”,一块飞地。香港的警察无权进入这个区域,这里允许各种各样的经销商和黑社会组织不受干扰地发展他们的业务。自香港主权回到中国以来,这座城中城被拆毁。帕特里克·扎克曼,1987
沙田马场。帕特里克·扎克曼,1987
股票交易所。帕特里克·扎克曼,1987
一个亲国民党协会的老成员。帕特里克·扎克曼,1987
酒吧里的男女。帕特里克·扎克曼,1987
帕特里克·扎克曼,1988
九龙。帕特里克·扎克曼,1988
反黑大队。帕特里克·扎克曼,1988
湾仔。帕特里克·扎克曼,1988
跑马地马场。帕特里克·扎克曼,1988
九龙寨城。帕特里克·扎克曼,1988
缉毒队寻找海洛因。帕特里克·扎克曼,1988
与中国大陆交界处的警戒铁丝网。帕特里克·扎克曼,1988
与中国交界处的巡逻警察。帕特里克·扎克曼,1988
尖沙咀区的麻将室。帕特里克·扎克曼,1988
湾仔。帕特里克·扎克曼,1988
扫黄大队。帕特里克·扎克曼,1988
九龙寨城。帕特里克·扎克曼,1988
九龙寨城。帕特里克·扎克曼,1988
难民看到香港的第一眼。菲利普·琼斯·格里菲斯,1989
难民在拘留所里的生活。菲利普·琼斯·格里菲斯,1989
从越南北部跨越一千公里来的难民。他们几乎都是华人。菲利普·琼斯·格里菲斯,1989
西方媒体对人们“逃往自由”的报道贪得无厌,每当涉及到婴儿时,情况尤其如此。菲利普·琼斯·格里菲斯,1989
九龙半岛弥敦道的上午。盖伊·勒·奎雷克,1989
股票交易所。伊安·贝瑞,1990
一个正在青山寺进贡水果的老妇人。伊安·贝瑞,1990
赛龙舟。伊安·贝瑞,1990
弥敦路。伊安·贝瑞,1990
街头玩扑克的老人。伊安·贝瑞,1990
铜锣湾的夜晚。伊安·贝瑞,1990
到大陆的码头。伊安·贝瑞,1990
在香港警方的护送下,越南渔船的幸存者抵达香港港口,他们急需食物和水。伊安·贝瑞,1990
九龙的夜。亚历克斯·韦伯,1991
中国俱乐部,墙上挂着天安门和毛泽东肖像。帕特里克·扎克曼,1991
来自大陆的游客。帕特里克·扎克曼,1991
香港中央银行大厦,该大厦由贝聿铭设计。帕特里克·扎克曼,1992
亿万富翁、澳门赌王何鸿燊。帕特里克·扎克曼,1992
成龙与梅艳芳,《醉拳2》拍摄期间。克里斯·斯蒂尔-帕金斯,1993
九龙,一对新婚夫妇。伊安·贝瑞,1994
电车蜿蜒穿过香港市中心。伊安·贝瑞,1994
手机的普及使用。伊安·贝瑞,1994
九龙,女装销售。伊安·贝瑞,1994
维多利亚港。伊安·贝瑞,1994
建设中的青马大桥。吉恩·加米,1995
在罗湖口岸与中国大陆接壤处,每天有13.5万名旅客到罗湖站乘火车去大陆或来香港。车站有一个检查站。帕特里克·扎克曼,1995
未来主义风格建筑。丹尼斯·斯多克,1996
未来主义风格建筑。丹尼斯·斯多克,1996
股票交易所。久保田博二,1996
据说,启德机场是世界上起飞和降落最困难的机场。香港国际机场的建成后,启德机场关闭了。久保田博二,1996
农历新年期间,黄大仙祠挤满了香客。久保田博二,1996
一个赌场的开门庆典。卡尔·德·凯泽尔,1997
1997-2017,转眼二十年。
做这篇文章前,主页菌仔细想了想1997年自己在干嘛,没有特别的印象。上学不久,那年夏天,电视里不断放着两国交接仪式,那画面似还记得。
1997年后的香港,或许我们稍微熟悉,1997年以前,香港又是什么样?今天微信,选了22位玛格南摄影师的记录。时间跨度从1949到1997(很巧,在马格南官网能找到的最早关于香港的影像是1949年,来自布列松),一个个片段和切面,不同摄影师影像风格不同,关注点亦不同,看着混杂,但或许正因为这些不同,倘若你有心细看,会从中看到,那些年一个复杂而丰富的香港。
编辑:江兵
延展阅读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