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中材料形式的多样构成
2017-09-21 10:17:26 来源:艺术市场通讯 

近些年来,材料作为装置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一直是大家关注和热议的焦点。材料作为媒介,始终伴随在艺术家的创作之中。随着艺术的发展,材料在艺术中的功能、地位有着很大的转变。

丨当代艺术材料形式的发展丨

在当代艺术中,材料形式被艺术家当作最为直接的表现思想与观念的媒介广泛运用,不仅种类范围越来越广泛,而且有越来越个性化的趋势。

早期常见的艺术形式与材料无非是架上艺术会涉及到的常规艺术材料,如纸张、颜料、木材、铜铁等等,每一种会有细分,但基本的材料形式是不会有大的改变与创新。

扬•费尔贝恩-爱德华兹(法国)《威尔斯的故事》;材料:纸
扬•费尔贝恩-爱德华兹(法国)《威尔斯的故事》;材料:纸

而这样的状况到了二十世纪开始有了改变,艺术家们因不满足于传统模式下的创作,进而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艺术观念与艺术材料也因此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极大丰富了艺术创作的手段及内涵,艺术家引用了当时的先进科技成果并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实践中,推动一个又一个新的艺术运动而改变着人们的审美方式。

材料形式为什么能以一种艺术形式出现在当代艺术中呢?艺术形式的发展与历史的演化、社会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艺术是一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有的视觉形式。在物质上,当代艺术创作不论是作为运用的艺术形式还是艺术媒介,传统的材料形式手段已不能满足需要。在精神上,艺术观念的发展就像发动机,促使艺术创作中一切造型因素获得新的动力的源泉。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社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属性、质地各异的材质,这就给艺术家们的创作带来了更多的表现形式的选择,去更好的表达他们的思想,理念,以及情感的发泄。

艾未未《重叠的自行车》;材料:自行车
艾未未《重叠的自行车》;材料:自行车

20世纪初,起源于欧洲的表现主义在艺术、文学、文艺诸多领域中有明显的反映表现主义的成员多为青年知识,对机械文明压制人性和个性反感,对保守传统的艺术形式表示反抗,寻求新的艺术形式与风格。他们强调艺术本身的表现力,提倡形式的重要性,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艺术家们虽然从不明确发表表现主义的观点,但我们在分析他们的创作动机和设计理念时,却能发现表现主义艺术精神的内在影响。此时,材料形式的当代艺术应运而生。艺术家将现成品引入绘画中,这种新的艺术形式使绘画的表现空间更为宽广。

在当代艺术的材料运用中,美国波普艺术家劳森伯格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劳森伯格于1955年推出了“结合绘画”,即实物与手绘结合,也就是将各式不同的材料运用到其艺术创作中。在劳森伯格的作品中,这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有三种代表形式:一种是平面性材料形式拼贴在作品中再加以手绘;一种是用立体性材料形式与手绘相结合;再一种是以实物装配加以手绘。他的作品《床》,包含了一个真实的被窝和枕头,在作品上半部滴洒了一些。在他的《组字画》作品中把一个剥制的公羊,套在一个汽车轮胎里,站立在一个拼贴绘制的底盘画面上,画面是自由笔触的抽象绘画,在公羊的脸上也滴洒了颜料。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表现出,波普艺术家反叛现代主义,摒弃现代主义“崇尚自我,蔑视大众文化”的意识,他们要求艺术应回到现实,回到物体。后来,这种综合材料艺术也被称之为是当代艺术的材料形式语言。

劳森伯格《组字画》;材料:羊头、轮胎等
劳森伯格《组字画》;材料:羊头、轮胎等

丨什么是材料形式语言丨

所谓材料形式语言,是指非绘画性物质材料形式(如杂草,木块,报纸,纤维质地的物品等等)直接拼贴应用到创作中,使它成为阐述作品的一种形式语言。材料形式语言是当代艺术表现形式新的扩展,因为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绘画和非绘画的界限,同样传统的绘画和雕塑的界限也打破了,艺术贴近了人类的生活。在传统形式语言的基础上,加入了肌理语言和材料形式语言,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有力,是人类视觉、触觉、和心里感受的综合的抽象表达。在当代艺术中形成全新的艺术观念和全新的形式语言。

安塞姆•基弗 作品;材料:油彩、稻草
\
安塞姆•基弗 作品;材料:油彩、稻草

伴随着艺术的发展,可用于艺术创作的材料范围被扩大了,艺术家对表达作品观念的材料选择也更加重视起来。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质,不同特质的材料又会对作品的最终效果产生影响。就艺术家而言,对材料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利用材料进行艺术创作,使每一种材料都能达到最恰当、最理想的表现效果。艺术家选择合适的材料,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法,将思想观念表达出来,进而呈现给观众。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接触的各种材料,其物质属性不仅具有自然特性的一面,还具有社会属性、人文精神的一面。在艺术发展过程中,一些艺术流派和艺术家的作品使我们强烈的感受到材料在艺术作品中所传达出来的力度。

以毕加索、勃拉克为首的立体主义首先在画面上引入了现成的物质材料,如报纸、壁纸、织物等,创造出拼贴画技巧。开综合材料绘画之先河,其后的恩斯特、米罗等艺术家,继续用综合材料进行着自己的绘画实验,在多方位及多层次上尝试着各种观念及材料运用的可能性。

劳森伯格《纸板箱》;材料:纸板箱
劳森伯格《纸板箱》;材料:纸板箱

毕加索的《静物和滕椅》是现代艺术中第一副加入材料形式的作品。画中的藤椅用印刷漆布拼贴,而外框用的是草绳。这种将日常用品拼贴在作品中的手法,在后来的波普艺术中成为主要手法。毕加索还用金属片和金属丝做成一个装置雕塑品《吉他》。而名叫《公牛》的作品是用自行车座和车把做成的,至今堪称经典。这些实验直接影响了弃物雕塑和装置艺术。由于不同的材料形式带有不同的属性,肌理和表面触摸感,而这些材料形式的自身语言,不断被艺术家发掘引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毕加索《静物和滕椅》;材料:草绳、漆布
毕加索《静物和滕椅》;材料:草绳、漆布

毕加索《吉他》;材料:金属
毕加索《吉他》;材料:金属

从立体派到未来派到当代,许多不同流派的艺术家对不同的肌理、粗糙的颗粒或光滑的表面的材料形式有着浓厚的兴趣。材料形式语言作为一种艺术语言的出现是必然的,并且会继续发展,因为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材料形式也在随之产生,丰富的材料形式语言也将在艺术中充当越来越广的角色。

材料形式语言所具有的独特的表现力,使艺术家们的作品更具有真实性、描述性、以及充满生活情趣,材料形式语言的存在,不仅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创造新的视觉造型,表达比并传递新的精神观念,还制造出新的观赏方式,达到与大众交流的目的;而材料形式语言自身的特质和外界赋予它的更深一层的内涵,又使人类能够更加自由的释放自己,从而对生活、对环境、对世界产生新的认识,这些都预示着材料艺术还将在艺术长河中继续发展,继续绽放它的光芒。

丨传统材料的当代运用丨

由于材料在艺术语言中功能的转换,使得材料在艺术创作活动中显现得非常活跃,对于材料的关注和探索,也成为当代艺术家的首要任务之一。

在今天,艺术家对材料的关注不只是停留在材料的外部形态上,而是更加注重材料的内部蕴含。材料在艺术中的运用也由幕后走到了台前,从配角变成了主角,由艺术表现的载体变成了表现的主体,从艺术家用材料说话到艺术家让材料说话的转变,赋予了材料艺术表现的新意义。

迈克尔•迈普斯(Michael Mapes),17世纪荷兰大师“分解”肖像作品;综合影像;材料:昆虫针、胶囊、玻璃小瓶等
迈克尔•迈普斯(Michael Mapes),17世纪荷兰大师“分解”肖像作品;综合影像;材料:昆虫针、胶囊、玻璃小瓶等

“纸”作为中国古代重要发明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以媒介的身份出现在大众面前。随着艺术形式的不断变化,纸质材料在艺术创作中也在发生变化。它不仅仅是作为当代艺术的创作材料,更是成为一种当代艺术的新形式。

中国当代艺术家徐冰的成名作《天书》系列,就是以“纸”作为材料的装置艺术。他亲自设计刻印数千个“新汉字”,以图象性、符号性等议题深刻探讨中国文化的本质和思维方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经典。1988年,《天书》的第一部分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舆论一片哗然。那些谁也不认识的“伪汉字”被视作对中国千年文化的嘲讽和挑战。有观察者认为,徐冰在前卫艺术时代敢于首先说出官方语言的空白和传统文化的无力。在《天书》中,徐冰将纸作为载体媒介,大型的纸装置营造出震撼的视觉感受,又因为纸本身就具有传统性的缘故,更好的衔接了文字与传统文化两者的关系。

徐冰《天书》

徐冰《天书》
徐冰《天书》

除了徐冰之外,艺术家叶永青也以纸为材料在自己最新的展览“纸遁-来自劳森伯格的礼物”上,展出自己创作的80余件纸上作品,其中27件直接创作于著名美国艺术家劳森伯格上世纪八十年代来中国定制的特殊纸张,还有一件大型纸上综合材料作品将由叶永青在展览现场完成。

\

 叶永青创作现场图
 叶永青创作现场图

叶永青现场创作的理念来源于他对“纸”的理解。他认为纸意味着便携,意味着自由,特别是中国传统中的文人画经典作品,很多都来自旅途上的“边走边画”。叶永青相信艺术,艺术家和美都应该是自由的,因为思想是自由的。所以他不仅仅自己是一个各类纸的收藏家,也是一个热衷于把他的最灵动的想法和最微妙精致的感受随时表现在纸上的艺术家。

可见“纸”在不同艺术家的创作中,都被赋予了不同的情感与观念表达,但相同的是,“纸”作为一种传统材料已不再传统。

丨同一材料的多样形态丨

我们再以“纸”为例,传统印象中,纸就该是纸的形态,能改变的无非是创作形式,手工剪纸、折纸、纸质浮雕等。而当代艺术中,纸呈现出了多样的形态,与多种艺术形式发生碰撞,打破了大众对纸的观念。艺术家从对报纸和杂志编织后物质化的图文篡改,到对纸上传媒的毁灭与重构,再到把纸媒通过粉碎打浆而后挤压堆砌形成平面的抽象视觉的元素,以及把平面的纸,经过叠加和切割形成一种“纸”的雕塑,把平面的转化成一种3D的想象空间。把对“纸质”不同的转换逻辑思维构成一种无穷的阅读性和可视感。

 海伦•特斯卡切尔Helene Tschacher(德国)作品;材料:纸
 海伦•特斯卡切尔Helene Tschacher(德国)作品;材料:纸

王伟 《我们共同的朋友》;材料:纸浆、水墨
王伟 《我们共同的朋友》;材料:纸浆、水墨

很多人觉得剪纸和装置是两个不相关的艺术形式,但只要提到这两个概念,我们就不得不谈中央美术学院的吕胜中的剪纸装置艺术作品,他经过多年对民间剪纸的收集和研究,将民间剪纸艺术和现代装置艺术很好的结合起来,做了很多在国际上很有名的作品,如:2000在美国纽约《初次见面》、2000在陕西旬邑赤道乡《再见女巫》、2002在法国格勒诺布尔《由来》、2002在广州《红魂一形与影》、2003《太平意境》等。

《招魂》系列作品,便是将传统的抓髻娃娃造型以小红人的形态作为创作元素,并将其放大,把剪纸过程中常常遗弃的负形拿来与正形作为对比,做成正负两种形状,一阴一阳的视觉效果使其作品不同凡响;在展览方式上,负形与正形并置形成鲜明的对比,将作品或直立在草地、或张贴于运动着的电梯门,甚至以大小不等、数量众多的小红人悬置于列车车箱,作品呈现方式不再是静止的状态,从而改变了时间和空间的形态,作品本身具有了运动感。小红人从小到大、从一个到数以万计的陈列组合,揭示了生命的原始内涵,生与死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表达了对生命的渴望以及对死亡的恐惧,是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在剪纸艺术中的一种反映,是本土民俗所具有的地域性原生态文化属性。而在此基础上所提炼出来的是民俗现象向当代语境的升华,不仅将具有更加顽强的难以变异性,而且将使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仍然呈现为各自的特点,从而得到长期的延续和保存。打破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界限,从中国本土到世界各地巡回展览,是艺术理念的不断扩展和延伸,艺术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吕胜中《招魂》;材料:纸
吕胜中《招魂》;材料:纸

除了吕胜中先生做的剪纸装置外,还有一些动画、灯光和剪纸结合的作品,都丰富了现代装饰的手法,为我们创造更加优秀的作品提供了素材。也有一些这样的艺术作品,利用剪纸镂空或阴阳的特点,把创作的造型和现代高科技材料结合在一起,创作出一些时代感很强的作品。

 吕胜中《人墙》;材料:纸
 吕胜中《人墙》;材料:纸

当代艺术种类繁多,姿态各异,架上绘画、雕塑、装置、设计艺术等。其材料也广泛多样,同一材料下又有多样形态产生,“纸”只是作为其中的一小块。现如今,当代艺术已经成为基于“大材料”的创作,对于材料的认识、利用、发展,正在也必将成为艺术创作中最活跃的因素。多种材料、媒介的发扬扩大,深化了作品的意义,在多种环境、多样需求、多元表达的大背景下,艺术家必须对艺术材料完整地认识、综合,本质地考量,进而在美学意义上做深层把握。

结语

“材料”在今天的当代艺术中,显现出越来越具有时代性、广泛性。当然,在历史的长河里每一阶段的“材料”不仅表达了当时的印记,也为之后的艺术发展奠定了拓展基础。

编辑:江兵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