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纽约到上海 苏富比佳士得角力中国艺术品
2017-09-30 09:30:0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方翔

 

\

\

作为世界上两大着名拍卖行,苏富比和佳士得近期在纽约和上海举行了多场中国艺术品拍卖会。虽然从成交总体情况来看,并没有出现亿元天价的盛况,但是各个门类成交价格,却可以从侧面展现出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走势。

青铜拍卖余热不减

继今春藤田美术馆专拍的四件商代青铜创造纪录之后,9月14日,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再推青铜重器,商晚期“亚矣方鼎”时隔15年重现,最终成交价格达到了337.25万美元,而其在2002年11月巴黎佳士得的拍卖会上,最终成交价为12.3万欧元,价格增幅可见一斑。

“亚矣方鼎”高28.2厘米,体积不小,器壁厚重,以四条敦实柱足支撑宽深的器腹,肃穆庄重,八条宽厚的扉棱亦令此器看上去更为有力。器表高浮雕饕餮、夔凤纹,由云纹衬地,结构清晰。2003年,此鼎由比利时着名古董商吉赛尔女士(Gisele Croes)收藏。吉赛尔女士酷爱中国文化,收藏了不少顶级高古艺术品,更有“青铜女王”的美誉。此次拍卖后,此鼎现在的主人则为一位美国藏家。

日本青铜大藏家千石维司时常提及,在中国古代青铜器收藏领域,懂得以数千万港元购入一件青铜器的全世界只有3人:一个是西方最活跃的古董商之一埃斯肯纳齐(Eskenazi),一个是台湾的曹兴诚,另一个就是有“青铜女王”之称的比利时古董商吉赛尔。1974年,吉赛尔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开办了一家画廊,重点为商周青铜器。吉赛尔总是试图呈献不同朝代的、能够表现中国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艺术品。她也保持着与重要的藏家、基金会和国际博物馆的业务往来。

此次佳士得共推出11件青铜器,其中成交9件。苏富比在纽约仅推出了5件青铜器,但成交了4件,其中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牛,曾为日本古董大鳄山中商会旧藏,并且在1970年伦敦苏富比以及2011年纽约苏富比中均有拍卖纪录。这件青铜牛在本次拍卖中估价为15万至25万美元,最终成交价加佣金为73.25万美元,是五件青铜器中的最高价拍品。

相比于铜、瓷、玉、杂件、文物,书画拍卖是永恒的市场主力,但最近拍卖场上的新宠则是青铜器。今年3月,佳士得推出的藤田美术馆旧藏四件套商代青铜器,每件成交价均过亿元,西泠春拍中的“兮甲盘”又以2.1275亿元成交,创造古董文物艺术品在中国境内拍卖纪录。在青铜器资源相对丰富的欧美市场上,这股热潮有望得到延续。

海外价格更趋合理

业内之所以如此关注纽约市场的拍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已经非常成熟,在价格上更具有指导意义。以此次在拍卖之前已经广受关注的“艺臻期颐-Marchant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为例,上拍的50件作品包括铜雕、玉雕、御瓷以及宋代龙泉青瓷,共斩获236.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549.9万元,其中一件清乾隆粉彩豆青地凸雕暗八仙开光人物故事图螭耳大瓶,高70.5厘米,拍卖估价为30万至50万美元,最终加佣金以37.2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43.68万元成交,反映了其真实的市场价格。

此瓶一面取材《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另一面则可见“竹林七贤”沉醉于琴音书画之中,好像世间的纷乱都与自己无关。在业内专家看来,两个典故看似毫不相干,但组合起来,却引发联想,“三顾茅庐”说的是“入世出仕”,“竹林七贤”却是“出世隐逸”,这种强烈的对比在瓷器上并不常见,也显示出Marchant独特的收藏取向。

从书画拍卖来看,纽约拍场的价格指导作用更加明显。纽约佳士得上拍了一件丁云鹏与盛茂烨所作《罗汉图》,两位画家合作过多幅同题材的作品,东京国立博物馆也藏有一件《罗汉图》,本次上拍作品以700万的价格成交。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一幅张大千作于巴西时期的《青崖苍木》,由上任藏家直接购藏于张大千,此次最终以550.7万成交。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藏家表示,这样的价格在国内几乎是难以想象的,现在不少实力藏家认为海外市场价格对于自己的收藏投资产生了一定指导作用,因而越来越关注。

上海拍场频破纪录

9月24日晚,2017佳士得上海秋季拍卖收槌。数据显示,两大专场总成交额达9858万元,总成交率近85%。其中,“开创|上海”成交额为1543.2万元,78件作品中成交了66件;“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夜拍总成交额8314.8万元,35件拍品中成交了30件。

本次佳士得上海秋拍中,赵无极的两件作品分别领衔两大专场。其中,纸本作品《无题》以168万元成交;晚年油画《24.12.2002双联作》以3360万元的价格,刷新了佳士得上海自拍卖以来的单幅拍品成交纪录。佳士得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国际董事张丁元介绍称:“赵无极晚年更能驾驭色彩,相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甲骨文系列’和‘狂草系列’,他的晚期作品采用了一种拙气朴质的绘画方式。”

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方面,萨尔瓦多·达利的《凯旋的大象》以1320万元的价格,刷新了佳士得上海自拍卖以来的西方艺术品成交纪录;中国艺术家方面,曾梵志的一件小幅“面具”系列以144万元成交,超过最高估价一倍以上;由艺术家张晓刚(微博)、陈可、方力钧、闫珩、秦一峰和隋建国所捐的6件拍品,为上海余德耀美术馆筹集128万元,这笔经费将用作余德耀美术馆的运营和发展。

佳士得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刘珺表示:“本季拍卖不仅拉开佳士得全球各拍场秋拍序幕,而且吸引全球藏家汇聚于此。我们向全球藏家推介成熟及年轻艺术家作品,同时也看到了国内外藏家的购藏兴趣,以及对于不同品类顶级作品的强劲需求。”

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共有来自24个国家的买家参与过上海拍卖,中国大陆地区的买家在全球购买力增长65%,而他们对西方艺术品类的购买力则增加119%。2017年上半年,亚洲买家对全球拍卖业绩的贡献高达35%,其中,中国大陆地区的买家对佳士得全球销售贡献了13%的成交额。

编辑:江兵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