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艺术评论家切兰(Germano Celant)在1967年提出了“贫穷艺术”(Arte Povera)的概念。实际上,该艺术流派并非真的以“贫穷”自居,而是以捡拾废旧品和日常材料作为表现媒介,旨在摆脱和冲破传统的“高雅”艺术束缚,并重新界定艺术的语言和观念。
“贫穷艺术”是英国不该脱离欧盟的又一力证。若是作为欧盟的一份子,意大利的伟大艺术遗产也将为我们所共同享有。伦敦Estorick Collection的展览提醒着我们,意大利不仅有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还有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Michelangelo Pistoletto,贫穷艺术的主要代表之一),不仅有卡拉瓦乔(Caravaggio),还有马里奥·莫兹(Mario Merz,贫穷艺术的主要代表之一)。然而,英国拥有什么?
展览的副标题为“意大利人的影响,英国人的反应”(Italian influences: British responses)。展览声称表现了意大利之于英国艺术的影响,殊不知“贫穷艺术”的核心和灵魂在流转的过程中已然变了味。与皮斯特莱托、莫兹、吉赛帕·帕诺内(Giuseppe Penone,贫穷艺术的主要代表之一)的作品相比,英国的作品显得是那样漫无目的与微不足道。
不过,这场展览至少强调了意大利原创作品的强大与独特。帕诺内的一幅描绘咖啡洒在桌面上的作品类似一张河口三角洲的卫星图像,它讲述了河道宏大而古老的有机生长过程,其与泥土,与侵蚀,与时间有关。但这仅仅只是咖啡的污渍罢了。在这幅作品的旁边,放置着莫兹用柳条编织的《圆锥体》(Cone),该作品唤起了建筑的历史,向上推进的渴望,以及人类对安全和庇护的向往。这些作品有着庄严的想象与紧迫感,即使是最好的英国艺术家也无法与之匹敌。
马里奥·莫兹(Mario Merz),《圆锥》(Cone),1967
理查德·朗(Richard Long,英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英格兰,1968》(England 1968),记录下一个横亘在长满草和雏菊的田野里的“X”。“X”因雏菊的消失而显现,然而这一切都似乎太过刻意,太强调英国本位主义。朗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呢?相比之下,意大利艺术家有着更多的理智与情感。他们并不认为有刻意去强调“意大利”的必要。
理查德·朗(Richard Long),《英格兰》(England),1968
生而为人的我们,实在是太古怪了!总是无法摆脱自己的轻浮。埃里克·班布里奇(Eric Bainbridge)的雕塑是多么可笑,他用绿色的人造皮毛巧妙地模仿了青铜的氧化。然而这种尝试有何意义?这和“贫穷艺术”又有什么关系?
意大利艺术家不仅远远赶超了英国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与“贫穷艺术”运动之间的内在关联更使英国人相形见绌。或许赛尔·弗洛耶(Ceal Floyer,英国当代艺术家)可以称得上是“贫穷艺术”的终极粉丝,然而,其作品仍与该艺术运动的主旨相去甚远。
赛尔·弗洛耶(CealFloyer),《梯子》(Ladder),2010
这可能是该展览未能解决的根本问题。可惜再也不会有艺术运动了。“贫穷艺术”运动是20世纪最后的“主义”之一。它的影响早就与极简主义(minimalism)和概念主义(conceptualism)融合在一起,继而创造了今天的自由艺术。除此之外,这场不幸的展览还有着其他的问题。“贫穷艺术”是一场规模宏大的运动,它属于仓库、废弃的工厂或破旧的意大利宫殿,而不应该被塞进这样两间位于伦敦郊区的狭小空间里。
然而,尽管有种种缺点,这次展览却向我们呈现了当艺术变为大众娱乐时人类所承受的损失。加文·特克(Gavin Turk,英国当代艺术家)的单色画布上,他的名字毫无意义地重复着,这是21世纪艺术领域最令人难以忍受的虚无。
加文?特克(Gavin Turk),Small Gold SenzaTitolo,2012。画布上隐约可见的字母正是画家本人的名字。
相比之下,阿里杰罗·波堤(Alighiero Boetti,贫穷艺术的主要代表之一)1968年创作的《无题》(Untitled)却运用了大量的神秘符号,追溯了语言的真正起源。“贫穷艺术”的内涵丰富而意义深刻。可见50年前的意大利,艺术是有目的并且崇高的。
阿里杰罗·波堤(AlighieroBoetti),《无题》(Untitled),1968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