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长沙创始人谭国斌
六届、十年,谭国斌艺术长沙的坚守与情怀
“十多年前,我本是希望给方力钧在长沙办一个个展,想让当代艺术走进博物馆,但他说做他一个人的展览,不如几个人一起做……”在第六届艺术长沙,创始人谭国斌对99艺术网谈起当年第一次办艺术长沙时的情形,他说着望向窗外,仿佛这十年前的情形就如同在昨日,“于是就做成了第一届艺术长沙,后来既然有了第一届,就希望把这个活动坚持做下去。”谭国斌几句简短的回顾,看似简简单单的“坚持”二字,浓缩的却是六届、跨越十几年的艺术长沙征程,是一种坚守、更是对长沙、对当代艺术十几年如一日的不变的情怀。
2007年,由谭国斌先生发起、举办首届“艺术长沙”展览:中国当代艺术代表人物方力钧、“图象颠覆观念”的艺术家王音、“反讽的终结者”的湘籍艺术家李路明、“中国当代油画画坛怪杰”的湘籍艺术家毛焰、独创“家常主义”的新文人画代表李津参展了第一届艺术长沙。2007年9月14晚6时,一列满载着艺术家、艺术评论家、艺术收藏家和艺术机构代表的专列,从北京开往长沙,这次特殊的艺术之旅开启了长达十年的艺术长沙第一站;
首届艺术长沙参展艺术家
2009年岳敏君、隋建国、曾浩、杨福音参展第二届艺术长沙,年轻艺术家赖圣予、杨晓钢的“他们”组合作为一个整体出现;
2011年毛旭辉、张晓刚、展望、陈文波、马六明、赵能智、段建宇、王光乐、陈蔚、马秋莎年龄跨度极大的一批艺术家参展第三届艺术长沙;
2013年周春芽、郭伟、丁乙、向京参展第四届艺术长沙;
2015年王广义、克莱门特、王友身、朱加参展第五届艺术长沙;
2017年12月16日,第六届艺术长沙开幕,安东尼·葛姆雷、何多苓、庞茂琨、萧昱、袁武5位艺术家的个展分别在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和长沙美术馆展出。今年作为艺术长沙十周年,依旧坚持着去践行它的学术性、国际性、初心依旧:将当代艺术带去长沙。
艺术长沙开幕现场
艺术长沙开幕现场
鲜明的艺术长沙现象
长沙是一座曾有着辉煌过去的古城,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转折期曾放射出夺目的光芒。而如今,已举办十年的“艺术长沙”让它有了一个更鲜明的当代文化身份。
艺术长沙创始人谭国斌专访:
99艺术网:艺术长沙到今年已是第6届,从首届至今也有十年之久,能谈谈您举办艺术长沙的初衷?以及这其中的历程?
谭国斌:十多年前,我本是希望给方力钧办一个个展,想让当代艺术带进博物馆,但他说做他一个人的展览,不如几个人一起做,就有了第一届艺术长沙,后来就希望能把这个活动坚持做下去。作为湖南的省会城市,长沙虽然艺术氛围没有北京上海那么好,但它历史上也出了非常多着名的艺术家,我作为长沙人,希望通过艺术长沙发展长沙本土的艺术生态,能作出在国际上知名的艺术展览。这十多年的努力,也有了不错的效果:国内外艺术家、批评家都非常支持艺术长沙,长沙的生态也变的更好,这次艺术长沙就同时有不少平行展和外围展。当然这十多年的坚持也确实不容易,希望立足作国际上知名的展览,而这本身又是非盈利性质。
99艺术网:作为一个民营的艺术项目,十多年来都是您自己出资,除了对艺术的坚守与情怀,您认为作为一个非盈利的艺术项目,要如何走持续发展之路?
谭国斌:首先艺术长沙的展览一定以学术为主,才能站得住脚,才能坚持下去,这是第一。
其次作为长沙的大型艺术项目,多年来对长沙的城市推广、提高长沙影响力都是很重要的。这些年我们邀请重要艺术家、批评家等来到长沙,要打造有国际知名度的艺术城市,绝对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这是对长沙、长沙当代艺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艺术长沙我自己还是能继续办下去,这样以后产生的效果会更明显。但今后十年、二十年,我希望能一直办下去,这就需要政府来主导,我们协助是最好的,城市的大型艺术项目,离不开国家、地方的政策指导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这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经久不变的品质,源于艺术家、评论家等等的信赖与支持
艺术家接受采访
今日我们听本次艺术长沙参展艺术家对“艺术长沙”的看法,及本次展览理念与“自白”:
安东尼·葛姆雷
安东尼·葛姆雷在开幕式致辞
实际上,如果没有长沙美术馆这个建筑,我是无法完成这次展览的。这个建筑在长沙历史、甚至中国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历史渊源,而我这次展览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希望通过在这个特殊场馆中做的展览,让观众能够回顾过去,另一方面看到更多未知的、有更多可能性的未来。
在这座老建筑中,我加入了过去的一组作品。但在这个特殊的建筑中,它们却成为全新的作品,作品所处的环境和它们有了新的对话,而正是这种对话,让美术馆也成为展览的一部分。这个美术馆在备展的时候正在翻修,而我让翻修工作全部停止,我希望在展览中这个建筑自身最核心的部分不受到破坏。因为建筑自身就是连接一种身份和另外一种全新身份的链接点。
这次我的展览由两件作品组成:一件是临界质量,另外一件是膨胀场。临界质量这件作品是由60件人形铸铁雕塑构成,有12组人类最基本的姿势,每组姿势又被铸造了5次。作品希望提出问题:到底什么是人类的本质?人类是怎样的存在?以及探讨人类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在其中一组作品中,有12个人形雕塑排成一排,暗示人的演化、上升过程,人类的对完美、乌托邦的追求;而另一组中,地上的一堆人性雕塑堆积在一起,讨论人类历史中的黑暗与混乱,所以这件作品是乌托邦和反乌托邦的共同存在。在另一件作品膨胀场中,是关于空间的思考和探讨:目前我们多数人都住在城市中,对环境依赖很大,我们只能通过对自身的调节,来适应外界的环境。10件中空雕塑利用了膨胀的理论,从最初的形态一直向后膨胀。
临界质量在现场
临界质量在现场
临界质量在现场
临界质量在现场
临界质量在现场
临界质量在现场
膨胀场在展览现场
膨胀场在展览现场
膨胀场在展览现场
膨胀场在展览现场
最后,所有作品都没有确定的意义,作品的意义在于给观者自身带来的感受:对于作品所处建筑、不同装置的理解,作品与观者之间的互动、对话才更为重要……而展览本身更是一种发问:我们一起能够创造怎样的未来?
何多苓
艺术长沙我第一届就来过,但今年是第一次展出作品,首先艺术长沙这个项目我非常喜欢,在全国每两年办一届这样的大型展览,坚持了十年,由谭国斌自己私人出资举办,在全中国也是绝无仅有。艺术长沙不仅坚持到现在,并且每一届都办得那么有学术性,从第一届到今年,不仅展出像我们老一辈艺术家作品,同时也囊括了不少年轻艺术家。所以这是我很看好的一个艺术项目。
何多苓在展览现场
这次我的参展主题是俄罗斯森林,是近两年我关于这方面主题的创作。我们这代人从小接受的教育、还有美术专业教育,其实大多都是俄罗斯那一套,对我们影响很深,包括最早接触到的外国文化:小说、音乐、诗歌等等,都是俄罗斯的艺术,所以这是个不可回避的前提,俄罗斯的确对我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我自己觉得一定要把这个事了断一下。2014年我专门去了俄罗斯,也做了多方面的考察:包括看了原来对我影响很深的艺术作品,然后也在俄罗斯进行了风景写生。有时候我觉得去俄罗斯,就像重归故土的感觉一样,感觉好像很熟悉,所以看来我过去对它的印象是很正确的。我回国之后,就开始画这个主题,就是想以一个中国艺术家的名义,向我原来崇拜的大师致敬;用一个中国艺术家的视觉去表现国外的文化、现象,把俄罗斯不同时代的大师,都放在森林的背景下,我也感觉俄罗斯的森林很伟大,所以这次展览的标题叫做俄罗斯森林。
部分俄罗斯森林系列参展作品:
带阁楼的房子系列在展览现场:
99艺术网近期将作艺术家何多苓俄罗斯森林专题深度报道,敬请关注。
庞茂琨
我这次展览也是近期的作品。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美术史里找到的灵感和切入点。以前有很多艺术家也做过和大师对话、和经典对话。而这次的这批作品也是我自己与之对话的体会,因为我以前很喜欢古典油画,虽然后来也一直在想办法摆脱他们对我的影响,但现在突然发现:从内部出发做出一些重置和改变,实际上又可以获得一种新的重生,从一开始,就有很多挖掘的潜力,所以在激情的驱使下,就把这一批作品完成,它们也是是我对时间、对历史、对自我的一种综合的体验。展览的主题是折叠的伊甸园,是其中一张作品的主题,也是对当下的一种思考:在历史坐标的这个点上,在回顾过去、又看望未来时候,不禁会有很多感慨,就是当人从伊甸园走出以后,一方面其实有很多东西没有多大的改变;但另一方面智能科技遍布的今天,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自我意识又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
艺术长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牌,我对于艺术长沙也是挺羡慕的,一直能坚持到现在。每次做的都非常有影响力,我也很荣幸这一届能够受到邀请。
庞茂琨部分参展作品:
萧昱
我这次展览主题叫结草衔环,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感恩的故事,但这里我不光只是为了感恩,在这里我希望是有延伸意义的:我觉着人活着、或者有生命的东西是互相关联的,所以我想用这次展览讨论包括人互为恩惠的关系。展览形式上有两部分,包括户外的竹子装置,还有展厅的与竹子相关的作品。讨论曾经有过生命的东西它的物理身份、跟生命有关系的精神场域、内心场域、空间意识等,希望观众看到会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萧昱部分参展作品:
99艺术网近期将作艺术家萧昱竹子系列作品专题深度报道,敬请关注。
袁武
我这次展览的一批作品是对近百年历史,包括对人和事的回顾,也是对历史历程的回顾。希望让我们现代人走进近代史,了解近代史中的人物。其中大多都是新作,是和近代史有关的百年肖像,这就是我的创作前提。
袁武部分参展作品:
艺术长沙,一朝初心,十年坚持,这其中离不开创始人的良苦用心,更离不开艺术家、批评家、艺术传播者的鼎力支持。在当下中国的当代艺术处境中,希望更多项目能像艺术长沙一般,让中国当代艺术在地方、在全中国,为更多人所热爱、所期待,让艺术成为坚持最真诚的理由。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