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格雷厄姆个展:介于建筑和艺术之间的概念艺术家
2017-12-22 09:27:42 来源:Tmagazine 

红砖美术馆位于朝阳区东北部,美术馆建筑及园林设计统一由北京大学建筑研究中心教授董豫赣担纲,采用红色砖块作为基本建筑元素
红砖美术馆位于朝阳区东北部,美术馆建筑及园林设计统一由北京大学建筑研究中心教授董豫赣担纲,采用红色砖块作为基本建筑元素

格雷厄姆是 20 世纪后半叶当代艺术史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诸多实践(包括理论写作、文本作品、行为、录像、装置与建筑干预)影响了从朱利安·奥培到蒂诺·赛格尔等几代的艺术家。

上世纪 60 年代初到 70 年代,格雷厄姆开始探索有关行为、裸露、偷窥、镜面反射以及俗世的种种议题。为了获得最广泛的传播,格雷厄姆当时偏好的宣传方式是将作品登在报刊杂志上做广告,这种把艺术品呈现为一则单纯的广告的方式,挑战了传统的价值观,被视作格雷厄姆正式介入观念艺术的里程碑。这些杂志作为此次展览的一部分,也在展览中与观众见面。

格雷厄姆将作品登在报刊杂志上做广告,这些杂志也在展览中呈现
格雷厄姆将作品登在报刊杂志上做广告,这些杂志也在展览中呈现

此次展出的作品包括他早期的行为影像,这些影像验证了他对行为艺术的远见。单频定时作品如《宽松/放松》(Lax/Relax, 1969 - 1995)和《表演者/观众/镜子》(Performer / Audience / Mirror,1975),将墙面等大的镜子、摄像机与观众的参与融合在一起,呈现了艺术的互动性。这些旧作代表着艺术家开创性使用录像来捕捉感知,也印证了他对电影符号学的热爱。

《表演者/观众/镜子》,1975,单频道有声黑白录像;© 丹·格雷厄姆,由里森画廊提供
《表演者/观众/镜子》,1975,单频道有声黑白录像;© 丹·格雷厄姆,由里森画廊提供

而在《摇滚我的信仰》 (Rock My Religion, 1982-1984) 和摇滚木偶剧《不要相信 30 岁以上的人》(Don't Trust Anybody over 30, 2004)等这样的作品中,格雷厄姆强调摇滚音乐的文化价值,并展现了他与年轻文化的交汇以及他在跨界合作上的创新。

 《摇滚我的信仰》,1982-84,单频道录像,55分27秒,黑白和彩色,立体声;© 丹·格雷厄姆,由 EAI 艺术机构提供
 《摇滚我的信仰》,1982-84,单频道录像,55分27秒,黑白和彩色,立体声;© 丹·格雷厄姆,由 EAI 艺术机构提供

事实上,格雷厄姆的作品十分多元,他最大的爱好是摇滚乐,正如他自己所说,「音乐是我的热情所在」。而他的创作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摇滚乐的影响。

 在这间影音室,观众可聆听格雷厄姆过去几十年收录的音乐列表《精选辑》
 在这间影音室,观众可聆听格雷厄姆过去几十年收录的音乐列表《精选辑》

通过艺术家的作品与红砖美术馆建筑本身的直接接触,展览呈现了格雷厄姆对建筑环境与其居住者之间关系的持续性调查。红砖美术馆设计中所使用的红砖不仅代表了建筑的基础材料,且试图蕴含中国建筑、园林的历史、传统和意象。

50 年来,格雷厄姆一直致力于探索建筑环境与居住者之间的共生关系。而他最为知名的作品 —— 「馆」系列,重点强调了空间、时间和建筑环境,体现了建筑转变社会感知体验的能力。为弥合艺术与建筑之间的鸿沟,格雷厄姆的「馆」由钢铁、镜子和玻璃筑成,创造出各类光效。

《录像展厅的设计》,2014,反光玻璃,不锈钢,236.2x576.6x718.8厘米
《录像展厅的设计》,2014,反光玻璃,不锈钢,236.2x576.6x718.8厘米

《录像展厅的设计》,2014,反光玻璃,不锈钢,236.2x576.6x718.8厘米
《录像展厅的设计》,2014,反光玻璃,不锈钢,236.2x576.6x718.8厘米

「馆」系列的样貌尺寸混杂不一,从公车候车亭到时装秀场,这些展馆作为具有特定功能的空间,在观者穿行其中看到自身的、他人的和周遭空间的映像时被唤醒激活。

《阴/阳模型》, 1997,中密度纤维板,有机玻璃;© 丹·格雷厄姆,由里森画廊提供;摄影 / Ken Adlard
《阴/阳模型》, 1997,中密度纤维板,有机玻璃;© 丹·格雷厄姆,由里森画廊提供;摄影 / Ken
Adlard

《圆柱形双向镜不锈钢穿孔》, 2011-2012,不锈钢,穿孔钢,双向镜,230厘米,直径 520 厘米
《圆柱形双向镜不锈钢穿孔》, 2011-2012,不锈钢,穿孔钢,双向镜,230厘米,直径 520 厘米

《带纸拉门的三角馆 》,1990;铝,玻璃,枫木;87 x 87.5 x 76 厘米;© 丹·格雷厄姆,由里森画廊提供;摄影 / Jack Hems
《带纸拉门的三角馆 》,1990;铝,玻璃,枫木;87 x 87.5 x 76 厘米;© 丹·格雷厄姆,由里森画廊提供;摄影 / Jack Hems

在参观完丹·格雷厄姆的展览作品后,孙女士还带领现场的《T》读者参观了美术馆同期举行的另一美国艺术家的个展:「安德烈斯·塞拉诺:一个美国人的视角」。

该展览从一个美国人的角度出发,呈现了艺术家最新创作的「中国」(Made in China,2017)系列以及以往的经典作品,以艺术家描述现实的冷静视角和挑衅社会禁忌的批判视角两条线索,对这位饱受争议的艺术家的创作展开梳理和讨论,共展出 50 余件摄影和影像作品,涵盖了他最经典的 16 个作品系列。

此次展出作品还包括「欲望之物」系列(Objects of Desire,1992)「沉浸」系列(Immersions,1987-1990)和「体液」系列(Bodily Fluids,1987-1990),在孙文杰女士的讲解下,让观众对于这些极具感官冲击的摄影作品、对艺术家的创作历程有所感知。据了解,丹·格雷厄姆和安德烈斯?塞拉诺这两位美国艺术家的个展都将持续到明年 2 月下旬。

编辑:江兵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