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难忘记去年在纽约古根海姆的那场争议不断的展览,1989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而实际上我们会发现充满争议的从来不仅仅是某个展览本身,而是中国不断发展的当代艺术背后,作为西方主流世界对中国的态度。“中国”作为一个关键词,似乎从未在世界这个大剧场中消失过……
1989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展览参展作品
今日99艺术网带来国外媒体ARTNEWS中以“中国当代艺术”为关键词,从1990年起跨越近30年来对中国的报道,无论这些报道是否真实反映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状态,从这些报道的持续观察中,是否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
1989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展览参展作品
报道将从1990年一篇美联社关于当年中国镇压前卫艺术的报道,到对艺术家如吕胜中、蔡国强等艺术创作的报道……到2008年,随着经济的大步发展和新一代藏家的兴起,中国对于美术馆的需求空前的提高,而近几年来更多的中国艺术家将其作品的展示空间不仅仅局限于画廊……
1989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展览参展作品
( 因违反相关规定,此处删去一段报道……)
1992
2月
曾对前卫艺术明令禁止的中国,大环境似乎有了缓和的迹象:不少艺术家们在作品中引用中国传统元素,通过这些传统图像来捍卫他们的作品,来应对周遭对其“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指责。
去年在北京的一件吕胜中的装置艺术作品招魂(1988–91),为中国实验艺术注入了新活力。
作品中艺术家吕胜中使用了数以万计的传统红色纸人,被其称为“魂”的纸片(外形有点像电影中的E. T.)布满整个地板、天花板和墙面。而艺术界中许多保守派人士并不理解吕胜中中国前卫艺术展览中装置里的脚印。前往参观的不少观众认为招魂一词源于中国民间艺术,因此认为这个形象是古老而非政治意味的。
—选自Joan Lebold Cohen《今日中国美术:禁止掉头》
吕胜中的装置艺术作品《招魂》
吕胜中的装置艺术作品《招魂》(局部)
历史背景
1992年6月卡塞尔文献展的外围展“时代性欧洲外围艺术展”在德国举办,蔡国强、吕胜中、李山、倪海峰、孙良等参加,中国前卫艺术作品开始进入国际大展。
1993年6月13日-10月10日,“45届国际威尼斯双年展”在意大利威尼斯举行,中国艺术家首次参加入围:耿建翌、张培力、方力钧、喻红参加“东方之路”展,王友身参加“开放展”。
1997
12月
出生在中国、曾在日本学习过艺术、目前住在纽约的艺术家蔡国强,代表了新一代的国际艺术明星。
他代表了一代远离故土的艺术家们对跨文化的自我身份的找寻。就像其他中国观念艺术家徐冰、谷文达、陈箴等一样,他大量使用了中国本土文化元素,包括火药、针灸、草药和茶,也有像成吉思汗和马可波罗这样的历史人物,还有蛇、龙等神话中的形象。但他的艺术从未针对政治,而是基于从宇宙起源到外星人是否存等问题的讨论。
他通过使用创造性的、有时甚至有些古怪的材料,蔡国强成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不仅易于接受,并且有着强烈的审美效果。纽约皇后区美术馆的展览主任Jane Farver说:“他在寻找一些我们其他人看不到的东西,他的作品确实引人入胜。他似乎来自艺术界之外,他感兴趣是自然、精神和治愈,这些主题让他的艺术也变的有趣起来。他的艺术表达似乎不受任何一种文化的束缚,但另一方面,他却毫不掩饰自己是中国人。
—选自Carol Lutfy《火焰与财富》
蔡国强作品
蔡国强作品
历史背景
2008年2月22日,古根海姆博物馆展出蔡国强的“我想要相信”个人回顾展,展现从蔡国强的火药草图,爆炸设计化,装置以及社会活动四个媒介,通过从世界各地公家或私人收藏遴选的八十年代以为八十多件个人作品,体现他对当代国际艺术在形式和观念上的贡献。而这一次,策展人撤掉了包括毕加索在内所有名家作品,将全馆空间为蔡国强办展,这也是美国美术馆迄今规模最大的华裔艺术家个人展。纽约揭幕之后,展出还要巡回到北京,在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作为文化奥运项目的一部分,在中国美术馆展出。2009年在比尔堡古根海姆博物馆展出。古根海姆馆长在谈及蔡国强的个展时给出了极高的评价:蔡国强个展和博依斯个展是创馆以来最好的两个展览。我们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博依斯的个展标志了德国艺术的崛起。蔡国强能在古根海姆办个展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中国的当代艺术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000
3月
由于新文化的渗入,曾经的海边渔村深圳也成为中国前卫艺术家的阵地。对于西方来说,中国北方的前卫艺术家往往代表整个中国的当代艺术界,比如代表中国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艺术家陈箴、黄永砯、张培力等等在20世纪八十年代左右都在北京或者上海活动,并在那里成名,接着往往转移到西欧的一些国家,并在那里继续进行艺术活动。
而最近有位年轻中国艺术家杨勇在作品中对现代城市生活的公开审视开始吸引来自芬兰和瑞士等艺术界的注意。
—选自Jonathan Napack《杨勇与四头大象》
杨勇 摄影 1999年
历史背景
1998年,高名潞在纽约、旧金山等地集中策划了迄今为止在西方最大型的中国前卫艺术展“Inside Out:New Chinese Art”。此期间,高名潞也撰写编著了包括Inside out:New Chinese Art的英文专著和多篇有关中国艺术的英文论文。在西方人当时大多数并不太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情况下,高名潞第一次较为整体地展览了中国当时的前卫艺术。
1999年,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就授予徐冰天才奖和31.5万美元的高额奖金,这也成就了徐冰成为麦克阿瑟奖华人领域第一人。就在得天才奖的10年前的89现代艺术大展中,徐冰的长达几十米的巨幅书法长卷《天书》在展厅才刚崭露头角,而自此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靠“玩”文字“玩”到得“天才”奖本身就足以证明徐冰的天才。另外2004年,他凭借反映“9·11”题材的作品《尘埃》在英国获得“Artes Mundi国际当代艺术奖”,又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艺术家。
2002年,范迪安在德国柏林的汉堡火车站现代艺术馆,和德方策划了“生活在此时”大型中国当代艺术展,这个展览标志着当代艺术开始得到官方支持。当时是中国首次在德国举办大型的当代艺术展,在展览开幕之前,德方对中国艺术的整体水平以及策展能力都表示怀疑,只决定把其中的几个侧厅租借给中方,但展览开幕以后,其影响力及受欢迎度让德方后悔不已。
2003年,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首次设立中国馆,开馆仪式于当天下午在中国馆所在地“处女花园”举行,这是70余个国家馆中面积最大的展馆。中国馆展览的总策划人范迪安将本次的中国馆展览的题目是“处女园:浮现”。此次参展的艺术家包括张永和、王其亨、彭禹和孙原组合、刘韡、徐震等6位艺术家的5组作品。
2005
4月
在2004年9月29日上海双年展拉开帷幕,在开幕后的两天,上海的莫干山路也是十分的热闹:20多岁的年轻人们在街道的商业区聚集,身穿T恤、牛仔裤,挥舞着手机、顶着一头朋克发型,争相去参加新入驻莫干山艺术区画廊的开幕式。
这种场景在纽约、伦敦、柏林也许很常见的,但在中国还是相当少见,更不用说是政府解除对前卫艺术禁止才过去不到十年时间。
不过正是这些二十出头的青年人才正是观望者们将来能指望的。这是新一代中国人,在文化大革命早已结束后出生成长。他们接触到当代艺术,就像他们接触电子游戏、电视机、星巴克和好莱坞电影一样自然而然。经济预测家们似乎已经看到,中国16亿人口中带来的新百万富翁所带来的从豪华汽车到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等行业的收入。同样的,那些涉足国际艺术市场的人们也希望这些百万富翁的孩子们,能够点燃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
“在中国有很多钱,”佳士得国际部经理Mark Porter说到,“而哪里有钱,哪里就有艺术品市场。”
—选自Barbara Pollack《中国的开放》
上海莫干山路
历史背景
1996年3月18日,上海双年展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双年展由上海市文化局、上海美术馆主办。以“开放的空间”为主题,旨在突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多元并存、异彩纷呈的局面,内容以油画这一外来艺术样式在中国发展为重点,包括具象、表现、抽象以及装置艺术等多种风格,参展艺术家共29名,展出作品共160件。第一届上海双年展的组织十分谨慎小心,只在以油画为主的展览中加上了陈箴、谷文达、张健君三位上海籍旅外艺术家的装置作品。这也是政府美术馆第一次正式接纳非架上艺术。这个展览体制的建立为上海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交流中心打下了基础,起码在上海,中国当代艺术有了一个国际交流的平台,而不仅仅是被选择出国参展。上海双年展是第一个中国当代艺术的双年展。
2006年3月31日,苏富比拍卖行首次在纽约举行的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会尘埃落定。拍卖会总成交额超过了1300万美元,比原来估计的600万至800万美元高出近一倍。其中张晓刚1998年创作的大幅油画《血缘:同志120号》卖出97.92万美元,成为当场最高价,并且创了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最高纪录。1999年,他的这张作品出售价格为1万美元。
2008
3月
“目前中国对美术馆的需求很大……”上海美术馆馆长李磊表示,“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普通群众的艺术教育是缺失的,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众的注意力将逐渐转向艺术文化。”他解释。
的确,在中国很多美术馆中总是人潮涌动,从青年的学者到艺术学生,到前来参观的小学生和外国游客。但这种普及的另一面是中国艺术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的缺乏:目前在中国大陆建立一个艺术相关的非营利组织,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政策框架;并且给文化机构的捐赠行为也没有相关的税收优惠。
因此,无论是政府资助的还是私人的美术馆,目前的现状都是必须自己找寻筹集资金的方法来维持机构自身的发展,而往往使用的方法在美国看来可能是不道德甚至非法的。
—选自Barbara Pollack《1200座博物馆的绽放》
历史背景
2007年元旦刚过,《纽约时报》发表了文章《中国艺术在革新中拥抱资本主义》(In China’s New Revolution, Art Greets Capitalism)。该文报道了西方画廊涌入中国、中国当代艺术飙升等现象,并提出对中国艺术家雇用工人作画、创造力下降的担忧。
2007年年底,《福布斯》杂志发布“市场上最值得投资的五种收藏品”,位居榜首的就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勃发和奥运前中外交流的热潮不仅吸引了海外媒体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持续关注,更吸引了一些海外媒体进驻中国。
2011
5月
在当下的中国艺术圈,很多中国当代艺术家认为艾未未是唯一能够从事这种极具颠覆性的艺术活动,而能摆脱相关部分带来的麻烦的艺术家。
在2010年1月,中国有一份杂志发起谁是他们最受欢迎的艺术家的网络投票活动。事实上艾未未在票数上获得第一,比第二位艺术家多了三千多票。而后来令人惊讶的是艾未未却被选举的组委会淘汰了。但艾未未依旧来到活动颁奖现场,嘲笑起其他参与的艺术家来,“我只是拿那些家伙开玩笑,”艾未未说。“你们这些人啊,那里是艺术家?你们为什么不保护基本的作为人的尊严和艺术的权利?你们只是卖画、卖画、卖画。”
—选自Barbara Pollack《在中国跨越底线》
2016
4月
中国青年艺术家曹斐将她的兴趣领域扩展到数字领域,2007年她创作了《RMB城市》,使用在线游戏系统制造的虚拟世界中,让参与者体验第二人生。而玩家们则可以免费加入游戏,和曹斐进行互动。
这款游戏中人们可以辨认出游戏所使用的场景就是北京(曹斐从2006年就搬到北京),但是一个更理想化北京,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有些令人惊悚,因为有一个巨大的大熊猫笼罩在北京上空,与此同时有一个巨大的烟囱正源源不断的喷出的火焰来……
—选自Alex Greenberger《另一个世界》
中国青年艺术家曹斐作品
中国青年艺术家曹斐作品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