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藏家的目光聚焦香港艺术周之际,中国嘉德香港2018春拍将呈现来自周春芽、叶永青、陈曦、刘炜、黄宇兴、袁远等,备受市场认可、深为藏家喜爱的当代名家精品,在展露精湛画技的同时,忠实纪录了艺术家对个体生活与社会环境的互动、独立个性与集体文化的碰撞之生命议题的集中关注及内观思辨,精彩纷呈,以飨藏家!
生命寓言的书写
周春芽《卡恩与喜儿》
绿狗是一个符号,一种象征,模糊、暧昧的场景是这种象征不确定的延伸,暗示了现代人的孤独,和人与人之间的危险。其实,绿狗在某种程度上正象征着我自己,它的形象以及所处的场景实际上都是我文化性格及现实生存境遇的投射。
——周春芽
Lot 75
周春芽 (b.1955)
卡恩和喜儿
油彩画布│ 2007年作│ 149 × 120 cm
出版
2015年,《艺术家的十八岁》,中国摄影出版社,北京,第235页
来源
2011年4月4日,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拍品编号973
亚洲私人收藏
估价Estimate:
HK$ 3,800,000 – 4,800,000
周春芽于1993年返回中国,因见文学耆老岑学恭所豢养之犬姿态动人,经介绍而抱回一只德国牧羊犬并取名为「黑根」(德文Heigen,意为「朋友」),来纪念他在德国卡塞尔研读艺术的日子。自此,周春芽的生活、创作就跟狗结下不解之缘,他曾经说过:「在黑根之前我并不太喜欢狗,但我们一起吃饭,一起散步,我画画的时候它总是在一边注视着我。透过它,我迷上了这种世界上最忠诚和可爱的动物。」而他笔下的狗就从黑根开始,幻化成永恒的真挚情感回忆,一路发展到后来揉杂了想像与现实的「绿狗系列」,提供人们对于此一物种另一个精神层面的观看与思索,而在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占有一席之地。
1996年周春芽与其爱犬黑根在沙子堰小区顶楼
《卡恩与喜儿》完成于2007年,可明显看出周春芽在历经时间的抚慰后,对于黑根离世的哀伤与思念,已逐渐坦然接受并内化为其创作灵感之延伸。画面中,周春芽在白色的背景中以狂放的绿色油彩来描绘两只狗的形体,体型略见差异的它们都系有颈圈,并且采取站姿一同往左望去,似在引颈期盼主人回返的情景。尤其,右边的德国猎犬龇牙裂嘴地伸出粉红色的舌头,除了让色彩得到了充分的调和,也展现出它们活力充沛与机智敏捷的一面。
《卡恩与喜儿》作品局部
值得注意的是,任凭油彩肆意流淌而下的做法,不难看出周春芽在创作上受到一定程度的西方表现主义影响之外,也加入了源自其文化血液当中的书写性笔触,由此似也具体宣示了他不仅仅有意识地脱离再现与写实的传统美学追求,更进一步想藉由绿狗这个独具一格的视觉符号,赋予它们时而内敛冷静,时而狂野暴烈的性情,让艺术表现与真实情感合而为一。与它们对望良久,观者在极度刺激的视觉经验中,仿佛也得以轻易理解纯然又复杂的存在本质,并且适时地释放自我内在情感,再次书写一则又一则各具风采的生命寓言。
记忆的散文诗人
叶永青《无题》
Lot 76
叶永青 (b.1958)
无题
复合媒材纸本裱于画布│ 1990年作 │ 55 × 39 cm
来源
2014年4月6日,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拍品编号890
亚洲私人收藏
估价Estimate:
HK$ 120,000 – 200,000
当80年代汹涌澎湃的「85美术新潮运动」随着「89中国现代艺术大展」的结束而落下帷幕后,一个神话时代的终结致使年轻一代陷入情绪上的压抑苦闷,与精神上的空虚彷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叶永青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展开了个人里程碑式的「大招贴」系列创作,通过拼贴的方式重新回归记忆和历史,进而发展出融合油画的绘画笔触、印刷品的商业质感以及涂鸦的随性趣味等集中西观念、手段于一体的创作风格,让他跳脱了地域文化的既定符号,形成超越民族、身份的艺术面貌。
作于90年的《无题》便为艺术家该时期艺术新貌之表征。作品中,叶永青通过切割的构图,将画面分隔成若干独立空间,藉由个人记忆的叙述将空间连结且并置呈现。画面中央的男子驻步于屋外小径,仰头斜望着空中的飞机,而通过箭头符号的指向,暗示出向右的飞行路径,带有浓郁的表现主义精神。
此外,艺术家将报纸拼贴入画,结合颜料的涂抹产生褶皱的肌理,赋予印刷文字若个人旁白的象征,同时亦塑造出飞机滑翔而过的视觉律动感,致使观念性与绘画性生成有机的结合。略带涂鸦式的笔迹如同传统文人画中讲求书画合一的书写感,将流动的空间叙事转化为平面画布上的哲思。在构成一幅图像日志的同时,仿若一首记忆的诗歌。
城市图景生命态度
陈曦《自娱自乐》
Lot 77
陈曦 (b.1969)
自娱自乐
油彩画布│ 2001年作 │165 × 180 cm
出版
2007 年,《陈曦:喜新厌旧》,斯民国际艺苑,新加坡,第109页,图版35
展览
2007年2月27日至3月5日,「陈曦喜新厌旧」,斯民国际艺苑,新加坡
来源
亚洲私人收藏
估价Estimate:
HK$ 160,000 – 260,000
1987年,充满自信的陈曦成为当时考入北京中央美院凤毛菱角的女性之一,入油画系第四画室学习,逐渐形成其大胆独立的表现主义绘画风格,并确立了以反应世俗生活中人物真实面貌为视角的创作题材,更在此后将这作为艺术理念的核心,持续深探,发展出如「皇后新装」、「被记忆」等众多为人熟知的经典绘画系列,更于北京、香港、德国等举办个展,成为兼具殷实绘画技巧和深刻人生思辨的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代表。
创作于2001年的《自娱自乐》为艺术家难得一见、备受市场认可的早期经典大尺幅之作,通过描绘城市绿地中,男女老少欢聚共舞的社区场景,纪录在新时代的中国城市小区生活中,最具话题的「广场舞」现象。作品中,艺术家采用了近似传统绘画中「散点」透视的构图方式,将人物各自最具表现力的形态并置呈现,散发出叙事的画面吸引力。高饱和的对比色调,赋予画面轻松、明快的色感,同时形成一种类似彩色底片的视觉刺激感,构成时间痕迹的心理暗示。前景右侧装扮入时、妆容精致的摩登中年女性;中区体态丰韵、装扮随性的退休妇女;与后景中衣着考究、已入花甲之龄却仍风韵犹存的长者,通过对三个人物形象的细致勾勒,精准刻划出不同年龄中的都市女性各自的外貌特征与精神面貌。
《自娱自乐》作品局部
动作、表情、神态皆互不相同的人物配角,又各自共为时代的主角,通过独立又互动的构图安排,将多重社会角色中人物复杂的神貌凝链于造型之中,展现出艺术家过人的掌控力。陈曦以观察入微地女性视角,结合个性鲜明的大胆风格,将群众寄托于「广场舞」中率性真我、热爱生活的心声细腻的展现,同时也将她对生活、对艺术的态度藏于画中,亦如她爱说:「我迷恋这个世界,希望生命能长久。」
无羁奔放 才情洋溢
刘炜的艺术创作
作为「玩世现实主义」的领军人物,刘炜用标志性的糜烂笔触和具有视觉张力的构图,持续颠覆观者对绘画审美的习惯,将发人深醒的社会议题化为其笔下「腐朽风景」中的视觉线索,投射出社会的内涵指向与文化症候。在其作品中展露的东方文人式的才情与中心思想,以及不断创新的形式,更使他成为当今最受关注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本次呈现的两件作品,分别来自刘炜于纸本、木刻板两种材质上的创作,展现他多元的艺术面貌。
Lot 10
刘炜 (b.1965)
花
复合媒材纸本│ 1999年作 │ 74 × 45.5 cm
来源
澳洲私人收藏
估价Estimate:
HK$ 260,000 – 360,000
完成于1999年的《花》为刘炜1998至1999年间「禁止吸烟系列」画作于纸本上的延伸,他将过往常见的肉色人物形象在此作中被转化为数个隐没在四处的黑白脸孔,标志的肉色形体组成花蕊的形貌位于画面中央,迷乱不清、晦涩难辨的植物、纪念碑与英文标语被放置于标签式样的矩形块状中,急速扩张的黑白线条在形体的蜕变中四处弥漫,构成坦率的涂鸦,在墨笔刻意晕染而就的背景之中若隐若现,仿佛勾勒出人与花共通的生命轮回轨迹,言说着生命的脆弱。
《花》作品局部
刘炜利用对油彩和水墨自如的驾驭,结合中国传统文人花鸟画的构图式样,将东方文人特有的儒雅意蕴带入其「肉欲横流」的个人符号之中,形成多种不同的二元对立形式:肥沃与贫瘠,精致与粗劣,美好与污秽,乃至于生命与死亡,冲撞出一个信手拈来,却细腻丰沛的内心世界。
Lot 11
刘炜 (b.1965)
风景
手绘水墨木刻版画纸本│ 2009年作 │ 76 × 100 cm
出版
2012 年,《刘炜—— 一人儿画》,大未来林舍艺术有限公司,台北,第141页
来源
台北大未来林舍画廊
亚洲私人收藏
附:台北大未来林舍画廊开立之艺术家亲签书作品保证书
估价Estimate:
HK$ 120,000 – 180,000
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版画系的刘炜曾自言,他选择版画而非油画专业,是因为版画的学习过程可以让他接触到除了画布和油彩之外更多的材质。他享受版画制作中,对于刀法在不同制版媒材之上变化的思考。《风景》即为艺术家少见的木刻版画作品。该版画的题材来自他于2005年起创作的「风景绘画」系列,作品中流畅、精密的婉转线条,显示出刘炜对凹凸肌理与色墨深浅关系的精准思考,他将画布上率性奔放的线条精韵完美转化至木板黑白印刻的刀法之上。
《风景》作品局部
画面中央,风景系列的标志「风景Landscape」文字符号被巧妙的以镜像方式融合于山石纹理之中,上方的树枝错综竖立间,「THE TREES」的英文字样以同样的方式暗藏其中,巧中显技。且相较于普通印制的版画,本件作品中,艺术家特意先将白色宣纸以墨笔晕染铺底,再将版画印制于上,墨色氤氲的背景结合版画中刚硬的风景线条,缔造出刚柔并济的独特画面效果,令人回味无穷。
照亮心灵的生命之光
黄宇兴《光芒》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康德(Immanuel Kant)
Lot 74
黄宇兴 (b.1975)
光芒
油彩画布│ 2010年作 │ 170 × 230 cm
出版
2010年,《光芒──黄宇兴绘画展》,红桥画廊,上海,图版7
展览
2010年9月9日至10月8日,「光芒── 黄宇兴绘画展」,红桥画廊,上海
来源
亚洲私人收藏
估价Estimate:
HK$ 160,000 – 260,000
作于2010年的作品《光芒》,为黄宇兴创作脉络具有关键性转折的「光芒」系列之大尺幅代表作。作品以该时期艺术家标志性的森林为背景,竖立直挺的树干根部简化为抽象性的线条,以近乎均等分隔的构图布列于画面的上半部分。炫目的萤光黄于树干之间形成大面积色块,绽放出强烈视觉刺激感。画面下方的大地中,两个人物形体相互交叠呈现,艺术家通过「人」的动物体在自然世界前的对峙画面,展开对人与人之间互动关系的持续性探讨,两个人实为人类「动物性」与「文明角色的扮演」这一双重身份解析的镜像。
《光芒》作品局部
自「光芒」系列起,萤光色第一次出现在黄宇兴的神秘画境中,犹如一个闪现在生命中一切美好而突然的事件,为一个意外的来访者。2008年初,由于一个与西藏有关的恶意玩笑,黄宇兴以涉嫌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关进国家安全局的看守所,这一突如其来的遭遇孕育了之后的「改变中的生命史」系列的诞生,使他对生命产生了敬畏之心,却仍旧带有青春期遗留下的尖锐与急躁。2009年10月,在一次喜马拉雅山区的长途旅行中,沿途的景致让黄宇兴豁然开朗,颜色如同光芒般,照射进他的画布,让他的心灵锐变成熟,性情更加稳重。他将康德的警句视为座标,展开对于人体与自然的生命主题探索,用炙热的萤光黄色向热情澎湃的青春期致敬。
中国当代艺术的人文精神探索
无人的情诗· 袁远的《美术馆Ⅲ》
Lot 73
袁远 (b.1975)
美术馆III
油彩画布│ 2012年作 │ 102 × 135 cm
出版
2012年,《袁远》,马凌画廊,香港,第16至17页
来源
亚洲私人收藏
估价Estimate:
HK$ 100,000 – 150,000
生于1973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的袁远,以其深厚的写实功力为基础,用摄影现实主义般巨细无遗的手法近乎痴迷地描画出一层层由成千上万个细小马赛克铺排而形成色彩主义浓厚的重叠影像。其游走于具象与抽象,写实与表现的独特风格正代表另一种崭新风格,一种中国新一代文人的精神面貌。他的作品呈现一种极具个性化的空寂感。在以人为本的主流人文探索中,袁远走出一个独特的「有」「无」互换的探索路向,以去掉「人」把建筑和空间转化表现图像,形成一种充满视觉性的情绪。
《美术馆III》作品局部
《美术馆III》描绘了一个荒废的房间,三面室内的内墙如同外墙一样以红砖一块一块紧贴的铺陈出一个冷漠又具时代性的建筑特色。细腻绵密的绘画技巧描绘单一砖红色的层次转换,好比在不知不觉中时间流逝的轨迹。墙上错落有致布满一扇扇门窗,关上的门户和半闭的铁窗好似一个个故事和记忆,深邃的烙印在这犹如自我反锁的内心深处世界。袁远在「去人」式探索里面,关上了的窗户和大门给予观众从一个室内场景进一步拉远到一个外来者面对一个自我反射重门深锁的视觉。
中国嘉德香港2018春季拍卖会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拍卖
4月2日(星期一)
11am
香港JW万豪酒店3楼拍卖厅A
预展
3月31日- 4月1日
香港JW万豪酒店3楼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