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毫无疑问是有用的,它快速、精准、不带情绪,机械式的重复任务也不会厌烦,从各个层面来看,人类从事的许多工作确实都能够运用 AI 来取代。但如果是创造艺术呢?
VentureBeat 报导指出,做为科学和技术的产物,人们总是倾向将 AI 与不需要创意的应用领域连结──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假设,毕竟以目前所知,机器确实缺乏情感与直觉,但这并不代表它们无法创造出人眼中具有创意的艺术作品。
透过编码及相关应用技术,开发人员能够让 AI 做的事情远比一般人想的还要多上许多,像是写诗词、绘画、制作食谱、编写歌曲这些过去被认为是由创意主导的任务,AI 都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甚至在匿名提供给人群评审时经常能够获得好评。
你判断得出来哪些画作是 AI 所画的吗?答案请见文末注 1。
举例来说,美国罗格斯大学(Rutgers)艺术和 AI 实验室日前就编写出一种算法,能够让 AI 透过对艺术史知识的学习创造出绘画,团队甚至在创作后还特别举办了画展,调查人群对绘画作者的猜测。
虽然在模仿现有画风的画中,仅有 35% 的群众认为这是由人所创作的,但在 AI 自创的「AI 派」画中,相信出自人手的比率却提高到了 53%。更值得一提的是,当被问到那些艺术作品鼓舞人心或启发灵感时,AI 创作的作品比起人类所有风格的作品都还要再高出一些。
AI 在文字艺术上也已经取得了成功,除了网络上充斥着由机器人记者撰写的报导上,国外也有团队成功创造出一种能撰写十四行诗(Sonnet)的算法,无论是在解释性、简短性和抽象性的基础上都足以让人信服。
这么说来,难道「艺术家」也会被取代吗?进一步来说,如果 AI 也能够取代艺术家,那么艺术家/编码者在艺术作品中扮演的角色又是什么?要探讨这一点,或许我们可以从那些 AI 并不是很擅长的艺术看起。
就拿写作来说吧!虽然 AI 已经成功能够撰写报导或进行诗词创作,但神经网络和算法仍有些部分是无法突破的。过去研究人员便曾经提供机器许多科幻剧本,并在随后将 AI 的创作拍成短片《Sunspring》──这部短片自然非常受到关注,但其中唯一获得好评的并非剧本,而是敬业的演员。
目前看来在阐述事实、创作节奏或绘画上,AI 似乎能够获得「A」以上的评分通关,但在对话和情节设计上,似乎就不是这么如此。网络杂志《页岩》(Slate)的分析师对 AI 的诗词如此评价:这篇由机器撰写的十四行诗看起来不像在讲述任何事情。
由 AI 创作的 14 行诗。
但艺术是否需要讲述一个故事?对于小说或电影来说,故事情节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像是照片或画作、雕塑的艺术媒介中,多半是仰赖暗示或情境来引发情感反应,帮助观众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尽管创作艺术可能因人而异,但有 3 种技能似乎是必须的:第一种是写作技巧,第二种是创造力,第三种则是意图。
AI可以很好地模仿前两者;只要告诉它资讯和方向,它便可以持续地往其迈进,它可以复制绘画风格、学习诗歌的韵律结构,至于难以定义的「创造力」,在不受固有逻辑限制的情况下做出的超越普遍概念决定,在人类看来,大概也不得不归类于具有「想像力」与「原创性」。
但剩下的意图或许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因为对于人类来说,正是意图激发了艺术作品的灵感,并带来了期望传达的意义。
而对于 AI 来说,编码者将机器设定为基于讯息去作出自己的决定,AI 无法学习过于抽象的事物,自然也无法创作出具有意图的作品;人们可以从作品带给人类感触的角度去评论,但却必须完全忽视其创造的环境──AI 的艺术可能具有吸引力,但却无法具有真正的意义。
像是梵高著名的的『星空』(Starry Night),毕卡索的『格尔尼卡』(Guernica)这类型的伟大艺术作品,都是由于背后的故事带来的感触,才具有了更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就目前而言,被教导艺术史的机器和人类学生的创作并没有这么不同,为实验目的编码 AI 创作艺术作品也确实是有趣的,但最终目标是什么?和其他产业一样在艺术领域实现自动化吗?如果有一天真的进入了奥斯卡奖、普立兹奖或葛莱美奖,我们又该如何思考?
或许 AI 所能做的,便是提供人类创造力和能力一个理性延伸──尽管它让我们理解现在世界运作的程度,似乎和我们对未来产生的疑问一样多。
注 1:图中的所有画作皆是由 AI 所绘制而成。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