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年代的无名画会 赵文量、杨雨澍回顾展
2018-04-10 22:36:24 来源:99艺术网 
\
《新月:赵文量、杨雨澍回顾展》展览现场

随着2018香港巴塞尔的落幕,艺术阵地似乎又回到了北京、上海这些囤积着大量艺术家、画廊、美术馆的一线城市,适逢中央美院和中国美院分别100周年和90周年校庆,吸引眼球的学院派大展鳞次栉比。其中央美美术馆展出的《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精品展》就是以中央美院美术馆馆藏为基础,精选了美院从北平艺专、延安鲁艺到新中国成立等各时期,由央美师生创作的代表作品。而与此占据着绝对主流创作风格不同的是上世纪60、70年代开启的无名画会的相关展览也几乎同期进行。

\
展览现场
 
3 月 24 日,“新月:赵文量、杨雨澍回顾展”在北京中间美术馆开幕。展览围绕赵文量和杨雨澍——这两位从50年代创作至今的艺术家的工作,完整、真实地还原了他们在艰难生活中开辟的艺术道路。

\
展览现场
 
展览题目“新月”,取自成立于1923年的文学和政治团体“新月社”。这个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为主要成员的群体,推崇相对自由和带有现代主义性质的创作和讨论,追求技艺和形式的先在性,与左翼阵营倡导的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文学有着极大的差异。

\
无名画会
 
赵文量、杨雨澍是60年代松散的绘画团体“玉渊潭画派”和诞生于70年代的“无名画会”的核心人物,以独特的方式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美术潮流的演进。

\
赵文量,《光明》 ,1976年,36X26厘米,包装纸盒油画

\
赵文量,《前海落日》,1960年,22X26厘米,纸板油画

赵文量从50年代中期起决定从事绘画。他临摹过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画作,在艺术生涯早期的实践中逐渐着迷于色彩的运用,继而受到在熙化美术补习学校时学到的“蓝蓝灰灰紫紫”的画法启发(这种画法和印象派的关联很大,注重色彩和 外光的动态表现),最终创造出自己独特的大量运用原色和强烈对比色的“简笔”绘画风格。同时,他在绘画中记录了大量的个人生活遭遇和情绪变化,并且持之一生地将画作与为人、处世等关于正义与自由的价值判断联系在一起。

\
杨雨澍,《中山公园》,1976年,18.9X23.6厘米, 隔电纸油画

\
杨雨澍,《窗外》,2002年,15X20 厘米,纸本油画
 
杨雨澍是在赵文量的引导下开始创作的。1961年,他开始跟随赵文量学画。从70年代开始,他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明朗、鲜艳、紧凑的色彩表达形式。他经常采用一种类似摄影镜头近景取景的方法,来固定画面的四周轮廓,这一画法赋予了画面更生动的形、色和物的关系。进入 80年代再到今天,他通过对冷色调、 色彩边缘硬边的独特处理,创作了一系列象征意味极强的作品,也在创作观上征用了中国古典美学的趣味和道德理想。

\
赵文量,《十年成痞》,1977年,36X48厘米, 布面油画

\
杨雨澍,《我》 ,1976年, 97X75厘米, 布面油画
 
从 60 年代开始,赵文量和杨雨澍开始在北京的玉渊潭等地持续地外出写生,这一方面是一种绘画训练和灵感来源的需要,也与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不具备在家作画的条件有关。写生这一行动其实兼具艺术和政治色彩。1976年以前,他们靠着偷偷带在身上的小画箱和尺幅极小的画作,得以从当时压抑的社会生活中逃逸出来;而从70年代末至今,他们一直坚持写生这种方法,没有向后来广为盛行的现代主义艺术靠拢。

\
展览现场资料陈设
 
关于“无名画会”,成员之一的马克鲁曾说“大家都知道89现代艺术大展和85思潮,79年的星星画会,四月影会,无名画会这样一些所谓的革命性的团体。其中无名画会是不太一样的,‘无名’这个名字只是因为当时要办展,大家想了很多名字,但是没有一个人同意,最后才称之为‘无名画会’。它是一个自然的群落,而这个自然群落的年龄差别近乎到了二十几岁,也就是说无名画会中年龄最大的大我17岁,就是赵文量,还有杨雨澍大我10岁,当然还有比我小的。所以它是一群不同的年龄层的、自然的、松散的,聚集在一起的画画的人,到1979年时他们已经在一起画了近十年画儿了。”

\
展览现场资料陈设
 
1974年的最后一天,中国当代美术史上第一次非官方的前卫美展在白塔寺边张伟家悄悄地开幕,比星星画会的还要早,却不为外人所知。1974年12月31日,在福绥境大楼张伟家18平方米屋子里30多幅油画被一张张排队似的钉在墙上,摆在桌子上柜子上,甚至椅子上,整个房间连坐得地方都没有。它们是被分时段分路线一张张从四面八方运来的。考虑到当时“文革”对这种展览的控制,但凡是进来参观的人都必须先敲门三下再敲两下等一下再重复一遍,对了暗号,才能进门,彼此都用极低的声音讲话。当时参加展览的画家有赵文量、杨雨澍、石振宇、张伟、郑子燕、马可鲁、韦海、王爱和、李姗等。

\
展览现场
 
\
杨雨澍,《荒滩》 ,1985年, 39X30厘米,纸板油画
 
\
杨雨澍,《立壁千刃 》,2016年,40X30厘米,三合板油画 

在今天看来,这些多数为风景,人物和静物并没有什么出奇,甚至有些保守,但在那段特殊的岁月里,无疑是极为冒险的行为。杨雨澍的解释是:在特殊的年代里,特殊的材料、特殊的题材形成了特殊的风格——“清气、灵气、正气”。他强调绘画是他们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的途径。

\
赵文量,《龙盘山》, 2015年,42X32 厘米,背板油画
 
\
赵文量,《双鱼图》, 1986年,73X56厘米,棉布油画
 
而正像马克鲁所言“一定要回到当年的语境中才能明白这些人做得是什么,它所面对的和它的艰难,甚至是苦难。”在《新月:赵文量、杨雨澍回顾展》两位艺术家不断回顾了曾经这两个并行的道路:苦难的生活与唯美、诗意的艺术求索。

\
展览现场 艺术家的画箱
 
高名潞曾说:“从美学的角度看,无名画会发现了一个世外桃源,一个乌托邦世界,一个出污泥而不染的世界。这个世界没有阶级斗争,只有美和爱,真和善。” 时至今日,历史也常常会在不经意间出现类似的时空,在某种角度来看重谈“无名画会”无疑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
 
《新月:赵文量、杨雨澍回顾展》展期至2018年7月1日。
 
 
 
 

编辑:丁晓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